常仪带着暗卫们回到秘密据点,她坐在椅子上,目光紧紧盯着门口,仿佛能透过这扇门看到送报之人的身影。时间在紧张与担忧中缓缓流逝,每一刻都煎熬着她的心。她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成败在此一举。而此时,送报之人正快马加鞭,向着皇宫奔去,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
送报之人在暗卫的全力掩护下,一路风驰电掣。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如同一朵巨大的黄色蘑菇云。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耳朵时刻留意着身后是否有追兵的动静。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那尖锐的声音仿佛是敌人的嘶吼,催促着他们加快速度。
终于,皇宫那巍峨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之中。朱红色的宫墙高耸入云,金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下闪耀着刺目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皇权的威严。送报之人心中一喜,双腿用力一夹马腹,马匹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宫门冲去。
宫门的守卫看到这一行人如此急切的模样,立刻警惕起来,长枪一横,大声喝道:“什么人?如此莽撞!”送报之人赶忙勒住缰绳,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常仪事先准备好的令牌,气喘吁吁地说道:“紧急军情,要面呈皇上!”守卫们看了看令牌,又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人说道:“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不多时,守卫匆匆返回,说道:“皇上有旨,宣你们进宫。”送报之人心中一松,连忙跟着守卫快步走进皇宫。皇宫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墙壁上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地上铺着光滑的大理石,走在上面,脚步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送报之人被带到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眉头微皱,看着手中的奏章。看到送报之人进来,皇帝抬起头,目光犀利地问道:“所谓紧急军情,是何事?”送报之人赶忙跪地,将报告呈上。皇帝接过报告,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眼中满是震惊与愤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笔墨都被震得跳动起来,“这群逆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皇帝立刻下令,召集大臣们前来御书房商议对策。不多时,大臣们纷纷赶到,看到皇帝阴沉的脸色,都不禁心中一凛。皇帝将报告扔到众人面前,怒喝道:“你们自己看看,这就是你们做的好事!”大臣们捡起报告,传阅之后,个个脸色苍白,有的甚至双腿发软,差点站立不稳。
常仪等人在宫外焦急地等待着皇帝的反应。宫外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叫卖声、马车的辘辘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但常仪却无心关注这些,她的心思全在皇宫内。她在原地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不安。
亲信们看着常仪如此模样,纷纷上前安慰:“小姐,别太着急,说不定皇上已经看到报告了。”常仪微微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只是不知道皇上会作何反应,我们接下来又该如何应对。”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来,高声喊道:“常仪接旨!皇上宣常仪即刻进宫。”常仪心中一紧,知道真相即将大白,但同时也明白,前方可能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太监走进了皇宫。
皇宫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常仪跟着太监,沿着长长的走廊前行。她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砰砰”作响,仿佛要冲破胸膛。路过的宫女和太监们看到她,都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但在这压抑的氛围下,他们都不敢出声。
终于,常仪来到了御书房外。太监进去通报后,出来说道:“常仪,进去吧,皇上在里面等你。”常仪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走了进去。御书房内,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看她。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紧紧地盯着她。
常仪跪地行礼,说道:“民女常仪,参见皇上。”皇帝看着她,缓缓说道:“常仪,你这份报告,可是属实?”常仪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回皇上,句句属实。民女冒着生命危险,才得到这些证据。”皇帝微微点头,说道:“朕知道了。你先起来吧。此事朕自会处理。只是,这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还需从长计议。”
常仪站起身来,说道:“皇上,民女愿意为皇上分忧。只是,这神秘组织、‘暗影盟’与宫廷大臣勾结,势力庞大,还望皇上早做决断。”皇帝皱了皱眉头,说道:“朕自然明白。只是,此事关乎重大,不能轻举妄动。你且先回去,等候朕的消息。”
常仪心中有些失落,但也明白皇帝的顾虑。她再次行礼,说道:“是,民女告退。”说罢,她转身走出了御书房。
常仪走出皇宫,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天空中繁星点点,月光洒在大地上,给整个京城蒙上了一层银纱。常仪抬头看着天空,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虽然报告已经送到皇帝手中,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皇帝会如何处置神秘组织、“暗影盟”和宫廷大臣?她进宫后又会面临什么?这个隐藏极深的势力与王朝起源的神秘联系又将如何揭开?这一切的谜团,都等待着她去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