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宝崖上光华散尽,诸多灵宝各归其主。得了宝物的众仙大多心满意足,或是急于返回道场祭炼新得之宝,或是忌惮他人窥伺自身收获,纷纷化作流光离开紫霄宫,生怕慢了一步便横生枝节。一时间,宫内喧嚣散去,只余下空荡与尚未平复的灵机波动。
高台之上,鸿钧道祖的身影并未如众仙所想那般立刻消散,依旧凝实如初。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只见大殿之中,除了前排六位弟子——三清、女娲、接引、准提——依旧肃穆端坐外,竟还有一人留在原地,正是居于第二排角落的林玄(鲲鹏)。林玄得了定海神珠与乾坤尺后,便安然回座,似乎对外界纷扰毫不在意,道心沉静。
道祖目光在林玄身上微不可察地停留一瞬,却并未多言,转而看向六位弟子,声音恢弘而淡漠,再次响彻大殿:“讲道尚未圆满,尚余五百载。此前所讲,乃成圣之法与混元之道。此后五百载,当讲圣人之境修行玄妙。”
此言一出,尚未离去的几位皆心神一震!尤其是三清等人,他们身负鸿蒙紫气,成圣在望,这圣境修行之法,正是他们最迫切需要了解的至高奥秘!就连林玄,也瞬间收敛了所有杂念,全神贯注。他虽然立志法则证道,但圣人之境的玄妙,对他理解大道终极、规划自身道路同样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
鸿钧道祖随即开讲。这五百年的道音,不再涉及具体神通或境界突破,而是直指圣人境界的种种玄妙:
元神寄托虚空的更深层奥秘,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天道之力,又如何保持自我真灵不昧。
圣人法力特性,混元一气如何运转,与天地法则的共鸣与掌控达到何种程度。
推算天机之能,其界限与禁忌,如何避免因果反噬。
于时空长河中行走的注意事项,干涉过去未来的巨大因果与风险。
开辟道场、演化大千的初步法门与所需根基。
应对量劫的圣人视角与权责,如何在天地大劫中维系平衡,或是顺势而为。
道祖讲得深入浅出,虽仅是纲要性的阐述,却为聆听者打开了通往更高层次的大门。三清等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断印证自身所学,对未来的圣道充满了憧憬与敬畏。林玄亦是收获巨大,许多关于力量本质、宇宙规则的困惑得以解开,对他完善《混沌真解》、推演混沌开天之道,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
五百载时光,在玄妙道音中悄然流逝。
当最后一个音节落下,鸿钧道祖的身影开始变得无比虚幻,仿佛要与整个紫霄宫、与无尽的混沌虚空融为一体。他的声音变得缥缈而宏大,如同天道之音自身响起: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秀,一气化鸿钧。”
“大道已传,因果已定。吾今以身合道,补全天道,自此鸿钧为天道,天道不为鸿钧。非天地大变,鸿钧不现。”
话音落下,道祖身影彻底消散,一股浩瀚无边、至公至正、冷漠无情的意志缓缓弥漫开来,笼罩了整个紫霄宫,并向着洪荒天地扩散而去。那是天道的意志,比之前更加圆满、更加宏大,而属于“鸿钧”的个人情感与意识,已然融入其中,不可分辨。
三清、女娲、接引、准提,以及林玄,皆感受到这股无上意志,纷纷躬身行礼,心中明悟,一个时代结束了。
礼毕,六位玄门弟子相互看了一眼,神色复杂,各自化作流光离去,他们肩负着道统传承与成圣之责,未来洪荒,将是他们的舞台。
紫霄宫大门依旧敞开,但其核心道韵已然不同。林玄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带给他无数机缘的宫殿,心中澄澈。道祖合道,圣人时代将临,而他自己的路,还要坚定地走下去。
他转身,一步踏出紫霄宫,消失在茫茫混沌之中,返回北冥。接下来的洪荒,将是真正的风起云涌,而他,需要在这暴风雨来临前,拥有足以定鼎自身命运的力量。合道之秘,圣境玄奇,已为他指明了更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