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大明京师。
整个城市都沸腾了。
数不清的百姓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着鞭炮,那震天的响动,几乎要把整个南京城的天都给掀翻。
捷报。
天大的捷报!
大将军徐达率领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收复了沦陷四百三十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
自石敬瑭割让燕云,这片土地就成了汉人心中永远的痛。四百多年了,一代又一代人,谁不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
如今,这个梦想,在洪武大帝的手中,实现了!
“大明万胜!”
“陛下万岁!”
欢呼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股撼天动地的洪流。
然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周王府内,却是一片与外界截然不同的沉凝。
朱肃,这位大明的第五皇子,正背着手,在书房里焦躁地来回踱步。
他的脸上,没有半点喜悦。
有的,只是化不开的忧虑。
燕云收复了,他当然高兴。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收复燕云之后,还藏着一个致命的悲剧。
常遇春。
那位勇冠三军、号称“常十万”的开国猛将,将会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因为“卸甲风”暴毙于柳河川。
这是大明王朝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不行。
绝对不行!
朱肃猛地停下脚步,拳头狠狠砸在桌案上。
他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成了朱元璋的儿子,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常遇春这样的大英雄,如此窝囊地死去。
他要救他。
必须救他!
可怎么救?直接跑去跟父皇说,常遇春会死?
别开玩笑了。
他父皇朱元璋,最多只会当他发癔症,说不定还会请个道士来给他驱邪。
想要救人,只能靠自己。
而且,必须立刻出发!
算算时间,常遇春的死期,就在这一个月之内了。
朱肃找来了李景隆。
朱肃看着他,眼神前所未有的严肃。
“景隆,帮我个忙。”
“咱俩谁跟谁,说!”李景隆拍着胸脯,十分豪气。
朱肃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句让李景隆差点跳起来的话。
“把衣服脱了。”
“啥?”李景隆瞬间后退两步,双手护在胸前,一脸警惕地看着他,“肃哥儿,我……我可跟你说啊,我不好这口!咱们是纯洁的兄弟情!”
朱肃被他这副样子气笑了。
“想什么呢!我让你脱外衣,换上我的!”
他不由分说,三下五除二就把自己的蟒服给扒了下来,又动手去解李景隆的衣服。
李景隆被他这波操作搞得晕头转向。
“不是,你到底要干嘛啊?”
“我要出城一趟,办点急事。”朱肃一边手脚麻利地换上李景隆的便服,一边快速地吩咐道,“你呢,就穿着这身里衣,捧着我的蟒服,现在就进宫去。”
“进宫?干嘛?”
“找我父皇,就跟他说,我离家出走了,至少要一个月才回来。”朱肃把自己的蟒服塞到李景隆怀里,“记住,要表现得惊慌失措,越惨越好,懂吗?”
李景隆捧着那件沉甸甸的蟒服,人都傻了。
“不是……我这么去见陛下,他不得扒了我的皮?”
“放心,死不了。”朱肃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沉重,“我父皇要是发火,你就派人回你家,让你爹来救你。这叫‘搬救兵’,懂不懂?”
说完,他不再理会目瞪口呆的李景隆,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王府,挑了一匹最快的良驹,绝尘而去。
只留下李景隆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
奉天殿。
朱元璋今天的心情,是前所未有的好。
徐达的捷报,让他龙颜大悦,几个儿子今天也都表现得不错,尤其是老五朱肃,前几天在徐家的那番言论传到他耳朵里,让他很是满意。
“女子读书明理,方能教养出胸怀天下的儿子……说得好啊!”朱元璋捻着胡须,对着身边的太子朱标赞叹道,“咱老五,是长大了,有见识了!”
朱标微笑着附和:“五弟一向聪慧。”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陛下,曹国公世子李景隆求见,说有万分紧急的事情要禀报!”
“哦?让他进来。”朱元璋大手一挥。
很快,李景隆就被人带了进来。
当朱元璋和朱标看清他的模样时,两个人都愣住了。
只见李景隆身上只穿着单薄的里衣,在这秋风渐起的殿内,冻得嘴唇发紫,瑟瑟发抖。他手里还捧着一件东西,正是朱肃的亲王蟒服。
“景隆,你这是……唱的哪一出?”朱元璋的眉头皱了起来。
李景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哭腔喊道:“陛下!不好了!肃哥儿他……他离家出走了!”
轰!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整个大殿的温度都降了下来。
“你说什么?”他一字一顿地问道,每个字都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李景隆吓得魂飞魄散,哆哆嗦嗦地把朱肃交代的话重复了一遍。
“肃哥儿他……他抢了我的衣服,说……说要出去一个月……让您别找他……”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黑得能滴出水来。
好啊!
真是咱的好儿子!
老子这边刚刚夸完你长大了,你转头就给老子玩一出离家出走?
还抢了表哥的衣服?
“来人!”朱元璋怒吼,“给咱把这个逆子抓回来!打断他的腿!”
李景隆见状,吓得差点尿了,连忙想起朱肃的叮嘱,对着殿外的侍卫尖叫:“快!快去曹国公府!叫我爹来救我啊!”
……
坤宁宫。
马皇后正拉着前来请安的常美荣、常美玉姐妹俩说话,脸上满是慈爱的笑容。
她也听说了北伐大捷的消息,正为远在前线的丈夫和将士们高兴。
就在这时,李文忠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连礼都顾不上行。
“皇后娘娘!出大事了!”
马皇后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问道:“文忠,怎么了?是不是……是不是重八他……”
“不是陛下!”李文忠急得满头大汗,“是肃王!肃王他……离家出走了!”
马皇后只觉得眼前一黑,身子晃了晃,差点晕过去。
旁边的侍女喜鹊和常家姐妹赶紧扶住她。
“娘娘!您别急!”
“老五他怎么会……”
就在宫里乱成一团的时候,太子朱标快步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封信,神色复杂。
“母后,您别担心。这是五弟留下的信。”
马皇后一把抢过信,颤抖着手展开。
信上的字迹龙飞凤舞,带着朱肃特有的不羁风格。
“老爹老娘,大哥亲启:”
“见字如面。别担心,儿子不是真的要离家出走。只是我前几晚做了个噩梦,梦见咱们北伐大军中,有一位功高盖世的大将要出事,是横死之兆。我心里实在不安,坐不住了。所以决定亲自去一趟北方,看看能不能化解此劫。你们放心,我机灵着呢,保证自己安安全全的,还会随时写信回来报平安。另外,这事跟景隆表哥没关系,纯粹是我逼他的,你们可别揍他。”
信很短,但信息量巨大。
马皇后看完,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这个傻孩子……这种事,怎么能自己一个人去……”
朱标扶住母亲,沉声说道:“母后,五弟虽然行事荒唐,但向来有分寸。他信中提到的‘大将横死’,恐怕不是空穴来风。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相信他。”
而在此时,一路向北的官道上。
朱肃正将三封刚刚写好的信,交给一个全身笼罩在黑衣中的人。
这是他一手建立的秘密力量,暗影卫。
“第一封,送给太子,报个平安。”
“第二封,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徐达大将军手上。里面是我胡诌的一些元军残部动向,用来混淆视听的烟雾弹。”
“这第三封,”朱肃的语气变得格外凝重,“务必,务必亲手交到开平王常遇春的手上。告诉他,这是江南一位极有名的高人给他的批语,让他班师回朝的路上,切记,切记不可披甲!”
黑衣人接过信,身形一闪,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朱肃勒转马头,遥望向漫天星斗的北方夜空。
风吹起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改变历史,就从拯救常遇春开始!
他的胸中,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正在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