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公斤质地均匀、经过初步凝固处理的乳白色橡胶块,被小心翼翼地装上村里那艘最大的渔船。这些凝聚着“星火”势力期望和村民汗水的物资,将是李金唐敲开贸易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
此行风险不小,镇上鱼龙混杂,绝非渔村这般纯朴。李金唐做了充分准备:他带上了阿勇和另外四名最机警强悍的队员,人人都配备了磨得锋利的砍刀,阿勇更是将一支装满子弹的老旧步枪用布包裹着,藏在最顺手的地方。哑叔也被请来,再次仔细检查了那支状态最好的步枪和十四发子弹,确认万无一失。
“金唐,一切小心!”吴阿公和村民们一直送到海边,脸上写满了期盼与担忧。
“放心,阿公,等我们的好消息!”李金唐抱拳告别,转身登船。
渔船驶离海岸,向着镇子的方向前进。李金唐站在船头,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的目光锐利而沉静。这不再是一次简单的交易,而是“星火”势力对外交往的第一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根据钱商人之前模糊的描述和简单的海图,他们花了小半天时间,终于看到了一个比渔村大了不知多少倍的沿海小镇。码头桅杆林立,人来人往,虽然看起来依旧破败,却充满了渔村所没有的喧嚣和活力。
缴纳了微不足道的停泊费后,李金唐让大部分队员留在船上警戒,自己只带着阿勇和另一名队员,扛着一小袋约十公斤的橡胶样品,径直找到了镇上最大的那间杂货铺——“万通货行”。据钱商人说,这里的老板姓王,是镇上最有实力也相对最讲信用的商人之一。
货行里商品琳琅满目,从针头线脑到布匹铁器,种类繁多。王老板是个四十多岁、微微发福的中年人,穿着绸布褂子,手指上戴着个硕大的金戒指,眼神精明而谨慎。他打量着风尘仆仆却眼神不凡的李金唐,以及他身后那两个明显是护卫的精悍随从。
“这位老板,面生得很,有什么好关照?”王老板操着带着口音的官话,不冷不热地问道。
李金唐也不废话,直接将肩上的布袋放下,打开,露出里面色泽纯正的橡胶块:“王老板,请看货。”
王老板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但当看清是什么东西后,眼中瞬间闪过一丝精光!他上前两步,拿起一块橡胶,仔细掂量,又用手指甲掐了掐,甚至凑近闻了闻。
“生橡胶?品质倒是不错……哪来的?”王老板放下橡胶,语气平淡,但李金唐捕捉到了他那一闪而逝的惊讶。
“来源王老板不必多问,货源稳定。”李金唐微微一笑,“关键是,王老板能吃下多少?什么价?”
王老板眯起眼睛,重新打量了一下李金唐,似乎想看出他的底细。他沉吟了一下,报出一个价格:“这东西嘛,现在行情一般。这样,每公斤橡胶,我给你……三十文钱,或者换一斤粗盐。”
这个价格低得离谱!几乎是赤裸裸的压价和试探。
李金唐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王老板说笑了。现在外面兵荒马乱,这东西有多紧俏,您比我清楚。三十文?一斤盐?您这价,怕是连运费都不够。”
他顿了顿,斩钉截铁地报出自己的底线:“一口价,每公斤橡胶,换两斤上好的食盐!或者,换一把像样的铁制工具(如柴刀、锄头)。如果非要铜钱,五十文一公斤,少一个子儿都不行!”
这个价格是李金唐根据系统里零星的经济知识和之前零散交易情况估算出的,既留有一定的谈判空间,也保证了己方足够的利润。
王老板嘴角抽动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如此强硬且懂行。他试图压价:“小兄弟,你这价太高了!现在盐什么价?铁器什么价?五十文?你知道五十文能买多少米吗?”
“但橡胶什么价?王老板,您转手卖到市里或者码头,利润恐怕不止翻一番吧?”李金唐毫不退让,“我们是诚心找长期合作伙伴,不是一锤子买卖。如果王老板没诚意,我想镇上应该还有其他识货的老板。”
听到“长期合作伙伴”和“货源稳定”,王老板的眼神终于变了。他再次仔细看了看那些橡胶的成色,又看了看李金唐沉稳自信的表情,心里飞快盘算起来。
最终,他叹了口气,脸上堆起生意人的笑容:“哎呀,小兄弟真是快人快语!好吧,就当交个朋友!就按你说的价!两斤盐,或者一把标准铁工具,换一公斤橡胶!铜钱结算也行,就五十文!”
第一轮谈判,李金唐胜。
“那么,王老板每月能吃下多少?”李金唐趁热打铁。
王老板思索了一下,伸出三根手指:“每月三百公斤,如何?你们供得上吗?”这个量不小,他带着一丝怀疑。
“没问题!”李金唐毫不犹豫地答应,现在产量提升,三百公斤完全在能力范围内,“但我们不要零散支付,我们按月结算。每月初,我们送货上门,您一次性支付:一百五十斤上好的食盐,二十把铁铲(或者其他等价铁制工具),另外,再支付十两银子!”
他故意要了一部分银子,因为货币更容易兑换其他物资,也便于积累资本。
王老板皱了皱眉,计算着成本,最终还是利润占了上风。每月稳定三百公斤的优质橡胶,能让他打通更大的销售渠道,赚取更多利润。
“好!就这么定了!”王老板一拍大腿,“立字据为凭!”
双方当场写下契约,写明货物种类、数量、交付时间、支付方式,并按下了手印。李金唐特意让王老板在契约上注明,保证食盐和铁器的质量。
看着墨迹未干的契约,李金唐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有了这份长期订单,“星火”势力就有了稳定的物资输入和资本积累渠道!
他当场交割了带来的十公斤样品,换回了二十斤雪白的食盐和两把崭新的铁铲。看着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资,阿勇和队员的眼睛都直了,激动得难以自持。
离开万通货行,李金唐没有立刻返回,而是用换来的一点铜钱,在镇上购买了一些村里急缺的针线、火柴、以及几包蔬菜种子,甚至还淘换到了一本破旧的、介绍本地植物的书籍(花了很少的钱,卖家当废纸卖)。
直到日落时分,渔船才满载着首批贸易成果和无限的希望,返回渔村。
当二十斤食盐、两把铁铲以及其他小东西被搬上岸时,全村再次轰动了!村民们围着那些雪白的盐粒和闪亮的铁器,发出阵阵惊叹。
吴阿公拿着那份契约(请人念了又念),手抖得厉害,老泪纵横:“好!好哇!金唐!你真是我们渔村的福星!以后……以后咱们再也不用为盐发愁了!还有铁器!好农具啊!”
李金唐笑着对众人宣布:“这只是开始!以后每个月,我们都会有稳定的盐、铁器和钱进来!大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叮!宿主成功达成长期贸易协议,为势力建立稳定外部资源输入渠道,初步掌握经济运作。奖励文明点:+25】
【叮!势力获得首批稳定资本(食盐、铁器、白银),发展基础得到夯实。奖励文明点:+10】
【势力面板更新:资源储备新增(食盐、铁制工具、白银),经济状况:略有盈余。】
【当前文明点:157!】
听着系统的提示,看着村民和队员们狂喜的脸庞,李金唐知道,“星火”势力终于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迈出了走向自给自足和经济独立的关键一步。未来的道路,似乎变得更加宽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