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皱了林家沟子的池水,染红了山间的枫叶,金黄的稻浪在田野里翻滚,预示着丰收的季节。院中海棠树的果实已然成熟,红彤彤地缀满枝头,引得几只雀鸟啄食。空气中的热度悄然褪去,换上了一丝清爽的凉意。
然而,这个秋天,林家沟子的院落却显得比往常安静了许多。那个常在树下品茶看书、或是慢悠悠打着养生拳的身影,已然缺席。
面对好莱坞新一轮、更大规模的行业震荡和收购机遇,林羽在欧阳倩、司徒安琪、东方玥等人经过数月前期铺垫和激烈谈判后,最终决定亲自挂帅,远渡重洋,前往那片电影梦工厂的中心,坐镇完成这最后一轮、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收购整合。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那些中型公司,而是瞄准了几家拥有最顶级Ip库、最庞大发行网络、且陷入严重困境的昔日巨头。
这是一场需要最高决策者亲临、展现决心与诚意的硬仗,预计耗时漫长。林羽这一去,便是归期未定,粗略估算,至少需一年光景。
临行前,他将家里的事情细细嘱咐了一遍。陪父亲林建国下了盘棋,听母亲唠叨了半日注意身体、按时吃饭,又去小姨的食品工坊尝了新做的桂花糕,最后,在后院那几株他精心照料的寒兰前驻足良久,细心叮嘱了林晓和苏婉清浇水施肥的注意事项。
他没有太多离愁别绪,神情依旧平静,仿佛只是出一趟寻常的远门。但林晓和苏婉清却都红了眼眶,依依不舍。
“哥,那边吃的肯定不习惯,我给你装了好多酱菜和肉松…” “羽哥,天气冷了记得加衣服,别老是……” 林羽听着她们絮絮的叮嘱,笑了笑,抬手揉了揉两人的头发:“知道了。家里就交给你们了。好好拍戏。”他说的,是她们即将进组的新戏——《二十不惑》。
于是,在这个秋意渐浓的时节,林羽登上了飞往大洋彼岸的航班。林家沟子似乎瞬间空了一半,虽然每日依旧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但总让人觉得少了那份定海神针般的宁静气韵。
林晓和苏婉清在送别林羽后,也收拾行囊,进入了《二十不惑》剧组。这部剧扎根现代都市,讲述四个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女生的困惑、选择与成长,剧情真实细腻,台词犀利有趣,与她们之前的经历和即将面对的未来都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投入拍摄后,忙碌的工作冲淡了些许离愁。
而在太平洋彼岸,林羽的到来,如同给林氏收购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并未大肆声张,下榻之处也并非豪华酒店,而是选择了靠近谈判地点的僻静住所。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和信号。
谈判桌上,他往往沉默居多,大多时候由欧阳倩、司徒安琪、东方玥等人主导具体条款的磋商。但他偶尔开口,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财务报告中的隐藏陷阱、或是知识产权归属的法律模糊地带,其精准和老辣,令那些习惯了与华尔街精英打交道的西方高管们都暗自心惊。他的眼神平静无波,却仿佛能看透一切虚实。
更让西方对手感到压力的是,他展现出的并非纯粹的贪婪和征服欲,而是一种基于长远战略的冷静布局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文化自信。他收购,不是为了拆解变卖,而是为了重塑和融合。他愿意保留这些公司的品牌和历史,甚至承诺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创新,但前提是必须接受林氏的文化内核和战略方向。
这种“温和的强势”,让一些原本抵触情绪强烈的老牌公司所有者和管理层,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重生的希望,最终选择了合作。
收购进程在林羽的亲自主导下,以惊人的效率推进。一家又一家曾经象征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巨头公司,悄然更换了主人,纳入了“林氏环球影业”的庞大体系之中。
与此同时,林羽也并非终日埋首于数据和合同之中。他会在闲暇时,由苏琳娜(Selina)等人陪同,漫步于好莱坞的山道,眺望那片着名的标志;他会去一些老牌的独立影院,观看那些非商业的实验影片;他甚至会去南加州的华人聚居区,找一家地道的中餐馆,安静地吃一碗面。
他的身影低调而神秘,却无形中成为了好莱坞新的权力中心。媒体用“东方来的沉默巨鳄”、“好莱坞的新教父”来形容他,对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好奇和猜测。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又一年初夏将至。
经过近一年的运筹帷幄、合纵连横,林羽此次西行的战略目标已基本达成。林氏环球影业已然成为了好莱坞毋庸置疑的新主宰,掌控了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优质内容生产能力和全球发行渠道。昔日西方联盟的格局彻底瓦解,好莱坞,已然成为了林氏文娱的天下。
欧阳倩开始着手安排林羽回国的行程。
而在国内,《二十不惑》已经拍摄完成,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林晓和苏婉清回到了林家沟子,她们的气质经过一部现实题材剧集的打磨,似乎更沉稳了些。她们每日都会计算着林羽可能的归期,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那几株寒兰被照料得极好,已然再次孕育出了花苞。
她们知道,当哥哥回来时,好莱坞已是另一番天地。而她们,也准备好了用新的作品,迎接他的归来。
远行的游子即将归家,而家园的灯火,一直为他亮着。progress 在林羽远离故土的这一年里,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奠定了全球文娱产业的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