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第一百六十五日的上午,新夏城议事屋的门刚打开,就有两个身影拘谨地站在门口 —— 人族的王婶和她丈夫老周,手里捧着一筐刚烤好的灵麦饼,饼香顺着门缝飘进屋里,两人脸上带着期待又紧张的神情,见李猛出来,连忙上前。
“李首领,俺…… 俺想跟您说个事。” 王婶搓着衣角,声音有些发颤,“俺家老周会烤饼,俺会腌灵菌酱,后勤队成立后,大伙吃饭方便了,可有时候想换个口味,或者夜里饿了,没地方买吃的。俺们想在东门旁开个小饼店,卖灵麦饼和菌酱,您看…… 行不行?”
老周连忙把饼筐递过去,补充道:“俺们的饼用的是灵田的好麦,菌酱是孙老药指点过的,没放毒,干净卫生!价格也按后勤队的粮价算,不哄抬,就想赚点灵麦,补贴家用,也给大伙添个方便。”
李猛接过一块灵麦饼,咬了一口 —— 外皮酥脆,里面夹着碎灵菌,香而不腻,确实比普通麦饼更可口。他看着两人紧张的眼神,笑着点头:“想法好啊!新夏城日子安稳了,大伙想靠手艺过日子,只要守规矩,俺们就批!”
这话让王婶和老周瞬间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李猛当即让陈秀才拿来桦树皮,当场拟定开店的几条基本规矩:“第一,开店前得到议事屋登记,写明店名、地址、卖啥东西、用啥材料,方便城里管理;第二,食材得从膳食组采购合格的,不能用变质的,孙老药会定期检查,保证大伙吃得安全;第三,价格要公开,写在门口的木牌上,不能看人要价,得公平;第四,收摊后要打扫干净,不能把垃圾扔在门口,保持街道整洁。”
他把写好的规矩递给两人:“只要守这四条,你们的饼店就能开。需要帮忙找店面、搭棚子,跟河伯说,他会安排人帮你们;要是缺灵麦、灵菌,也能跟膳食组提前订,按成本价算。”
王婶和老周激动地接过规矩,连连道谢,捧着饼筐就去登记 —— 陈秀才在户籍册上找到两人的信息,备注上 “东门灵麦饼店”,还帮他们选了个靠近兽人聚落的店面,那里战士多,夜里训练完容易饿,生意肯定好。
消息很快在城里传开,居民们纷纷动了心思 —— 河狸族的阿木擅长编藤器,编的藤筐、藤椅又结实又好看,他找到李猛,想开店卖藤器:“俺们编的筐,后勤队用着都说好,居民家里也缺装东西的,开个藤器铺,能帮大伙解决需求,俺们也能靠手艺吃饭!”
木灵族的青禾也来申请:“灵草园种的‘蜜心果’熟了,吃不完容易坏,俺想在广场旁开个果铺,卖新鲜灵果,还能做成果干、果酱,让大伙冬天也能吃着灵果!”
短短一上午,就有五户居民申请开店:除了饼店、藤器铺、果铺,还有擅长修补武器的人族老铁匠学徒(想开花甲修补铺)、懂沼地草药的毒蜥族青年(想开水煎草药铺,帮大伙煮药更方便)。李猛一一接待,都按之前的四条规矩审批,还让陈秀才专门做了本 “店铺登记册”,把每家店的信息都记清楚,挂在议事屋门口,方便居民查看。
河伯带着族里人帮王婶搭饼店的棚子 —— 用灵木搭框架,上面盖着防雨的藤席,门口摆着两张木桌和几条长凳,方便顾客坐着吃;膳食组给老周预留了每天的灵麦和灵菌,保证食材供应;孙老药还特意去饼店检查了菌酱,确认没问题后,在门口挂了块 “合格” 的木牌,让居民放心购买。
傍晚时分,王婶的 “王记灵麦饼店” 就正式开摊了 —— 棚子前挂着木牌,上面写着 “灵麦饼一个灵麦粒,灵菌酱一罐五个灵麦粒”,老周烤饼,王婶盛酱,兽人战士阿力第一个来买,一下买了三个饼,边吃边说:“以后训练完不用等后勤队开饭,来这买个饼,方便!”
广场旁的青禾果铺也搭好了架子,上面摆着新鲜的蜜心果、脆灵莓,还有用陶瓶装的果酱,木灵族的孩童们围着果铺,帮着招呼顾客,时不时给路过的老弱递上一小块果干,引得阵阵笑声。
李猛在各店铺间巡查,看到饼店前排起小长队,藤器铺里有人在选藤筐,果铺里孩童们的嬉闹声,心里格外踏实。他对身边的张强说:“居民们主动开店,说明大伙把新夏城当成自己的家了,愿意为这个家添砖加瓦。以后只要规矩不乱,谁想靠手艺过日子,咱们都支持 —— 日子越过越红火,才是咱们守家园的目的。”
张强点头,看着不远处毒蜥族青年的草药铺 —— 青年正帮一个兽人战士煮治外伤的草药,动作熟练,旁边的木牌上写着 “煎药不收钱,只收少量草药成本”,显然是想为新夏城多做些贡献。
夜色降临,各店铺陆续收摊 —— 王婶的饼卖得只剩最后两块,老周在打扫棚子;阿木的藤器铺卖出去三个藤筐,还接了个定做藤椅的活;青禾的果铺也卖完了新鲜灵果,只剩几罐果酱。居民们收摊后,都按规矩打扫干净,街道上没有一片垃圾,只有店铺门口的木牌在灯笼下泛着暖光。
李猛站在东门旁,望着安静的街道和亮着灯的店铺,心里清楚 —— 新夏城不仅有坚固的城墙、精良的武器,更有居民们用手艺和热情筑起的 “生活防线”。这些小店,就像城里的一个个小太阳,既温暖了大伙的日子,也让这座城更有活力、更有烟火气,朝着 “各族同心、繁荣安稳” 的未来,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