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飘着泥土和铁屑的混合味。机枪车间里,老张正带着技工们给新造的37式重机枪调试扳机,“咔嗒咔嗒”的机械声听得人心里踏实——这是本月最后一批重机枪,刚凑够50挺,原本计划全给八路军前线部队,可一封来自中条山的密信,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
林烽拿着密信,站在车间中央,眉头微蹙:“国民党第38军在中条山跟鬼子死磕,重机枪打没了一半,通过地下渠道找咱们求助,想要30挺重机枪,还有20门62mm迫击炮。师部已经批了,让咱们定支援方案。”
“支援国民党?”牛大力刚扛着枪管走进来,一听这话立马停下脚步,嗓门也拔高了,“厂长,他们以前跟咱们抢地盘、扣物资的时候咋不想着支援?现在打不过鬼子了才来求咱们,凭啥啊?”
车间里的技工们也跟着点头,有个年轻技工小声说:“上次我表哥在晋绥军,就因为没枪没炮,跟鬼子冲锋的时候牺牲了,国民党高层倒是把好武器藏着掖着……”
王老铁磕了磕烟袋锅,慢悠悠开口:“大力,你小子别光记着以前的茬。现在是打鬼子,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国民党,都是中国人。中条山要是守不住,鬼子就能长驱直入进陕北,到时候咱们兵工厂也得遭殃。”
苏婉也跟着补充:“师部批准,也是考虑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过咱们也不能白给,他们得拿咱们急需的原料换——咱们现在铜材还缺,锰矿也够支撑一个月的,正好跟他们提条件。”
林烽点点头,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老铁叔和小苏说得对。支援可以,但得有条件:30挺重机枪、20门迫击炮,换700斤铜材\/挺机枪,再加上500斤锰矿,还有200斤硫磺——这些都是咱们炼铜、做炸药急需的。要是他们同意,三天内把武器准备好;不同意,咱们就按原计划把武器给八路军前线。”
“700斤铜材一挺?”老张眼睛一亮,“这要是换下来,就是斤铜材,够咱们炼大半年的弹壳了!还有锰矿,刚好能接着炼合金钢炮身!”
正说着,通信兵领着个穿灰布军装的人走进来,那人肩章上是国民党上尉军衔,脸上带着疲惫,手里还提着个旧皮包:“在下是第38军后勤参谋李默,奉命来跟林厂长对接支援事宜。”
林烽伸手示意他坐下,直截了当:“李参谋,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30挺37式重机枪、20门62mm迫击炮,我们能调给你们,但得换斤铜材、500斤锰矿、200斤硫磺。三天内原料到,武器立马给你们运走;原料不到,恕难从命。”
李默愣了一下,赶紧说:“林厂长,铜材能不能少点?700斤一挺太多了,我们部队现在也缺铜……”
“一点都不能少。”林烽拿出之前炼铜的记录册,推到他面前,“你看,我们现在靠土法炼孔雀石,一斤矿石才出四两铜,斤铜材,得采5万斤矿石,还得耗费大量焦炭。这些武器,每挺都经过三次试射,枪管是合金钢的,连鬼子的装甲车都能打穿,你要是觉得不值,现在就可以走。”
李默拿起记录册翻了翻,又看了看车间里码得整整齐齐的重机枪,咬了咬牙:“行!我现在就给军部发报,三天内一定把原料送到!”
接下来的三天,兵工厂里忙得脚不沾地。老张带着技工们给重机枪做最后检查,每挺枪都要打10发试射弹,确保没有卡壳;家泉次郎负责调试迫击炮的炮架,把原来的木质支架换成更结实的合金钢支架:“这样在山地作战,炮架不容易断。”
小豆子也跟着忙前忙后,负责给重机枪擦枪油,擦得认真,连枪管缝隙里的铁屑都用小刷子刷干净。可擦到第三挺的时候,他不小心把枪油洒在自己脸上,成了个“小花猫”,逗得旁边的李默都笑了:“这小同志真认真,比我们部队的军械员还细致。”
牛大力则负责组织人手打包武器,他找来粗麻绳和木板,把重机枪和迫击炮捆得结结实实,还在每个包装箱上画了个“八路军”的标志:“别让鬼子看着,还以为是国民党自己的武器,要是被截了,咱们的铜材就泡汤了!”
“你小子想得还挺周到。”王老铁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也得小心点,别把枪摔了,这可是换铜材的宝贝。”
第三天傍晚,国民党的运输队终于到了。十几辆马车,上面装满了铜材、锰矿和硫磺,李默跳下车,擦了擦汗:“林厂长,原料都到了,您点验一下。”
林烽让老周和苏婉去点数,自己则带着李默去看武器。30挺重机枪、20门迫击炮整齐地摆放在操场上,枪身泛着冷光,炮架锃亮。李默走过去,拉开一挺重机枪的枪栓,又摸了摸枪管:“好枪!比我们从美国人那儿买的还结实!”
“这枪能连续打500发不卡壳,枪管能承受1200c的高温。”林烽介绍道,“迫击炮的射程能到3000米,炮弹装的是混合炸药,威力比你们原来的大三成。”
李默激动得握住林烽的手:“林厂长,太谢谢你们了!有了这些武器,我们一定能守住中条山,把小鬼子赶出去!”
“都是为了打鬼子。”林烽笑了笑,“希望你们能说到做到,好好用这些武器抗日,别让它们落在鬼子手里。”
等运输队拉着武器离开,老周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厂长!铜材斤,一点不少!锰矿500斤,硫磺200斤,都够咱们用大半年的了!”
“太好了!”牛大力跳起来,“这下咱们能炼更多的铜,造更多的弹壳,再炼点合金钢,多造几挺重机枪,给咱们八路军前线也换换装备!”
小豆子也凑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刚擦干净的机枪零件:“厂长,咱们下次还能换原料吗?我还想擦更多的枪,换更多的铜材!”
众人都笑了,林烽摸了摸小豆子的头:“只要是为了抗日,只要友军需要,只要能换回原料,咱们就支援。现在有了这些铜材和锰矿,咱们接下来可以扩大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生产,再给前线多送点好武器。”
夕阳西下,操场上还堆着刚运来的原料,铜材在余晖下泛着金黄色的光,锰矿黑沉沉的,透着股厚重感。苏婉拿着账本,跟林烽汇报:“有了这些原料,咱们每月能多造15挺重机枪、10门迫击炮,弹壳的产量也能提高40%,足够支援八路军三个团的需求了。”
王老铁蹲在原料堆旁,吧嗒着烟袋锅:“这支援做得值!既帮了友军,又解决了咱们的原料问题,还体现了统一战线,一举三得。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事,咱们还干!”
林烽望着远处的群山,心里满是感慨。在抗日的大旗下,不分党派,不分你我,只要能把鬼子赶出中国,就是最大的胜利。这次支援,不仅换回了急需的原料,更让他看到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只要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豆子突然指着远处的运输队,大声说:“厂长!你看!他们走得好快,肯定是急着去中条山打鬼子!”
林烽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是啊,他们会用这些武器,守住中条山,守住咱们的家园。而咱们,要在这儿造更多的武器,为他们,为所有前线的战士,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晚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可兵工厂里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暖的。原料堆旁,技工们已经开始搬运铜材,准备明天一早就在炼铜炉里熔化,为新一批武器的生产做准备。林烽知道,这只是支援友军的开始,也是兵工厂发展的新起点——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他们会造出更多更好的武器,直到迎来胜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