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的院子里,林烽正蹲在地上画着些奇怪的图案,周围围了一圈人。牛大力探头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厂长,您这画的是啥?擀面杖还是烧火棍?
林烽头也不抬,继续画着:这是咱们的新家伙——火箭筒!
火箭筒?王老铁叼着烟袋凑过来,就是上次丁团长说的那个能打铁王八的玩意儿?
林烽终于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小鬼子不是靠着铁王八耀武扬威吗?咱们就造个专治铁王八的家伙!
他拿起一根树枝,指着地上的草图讲解起来:你们看,这是发射筒,用无缝钢管做,口径60毫米。这是木质枪托,这是简易瞄准具...
苏婉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着草图:原理上说得通。不过推进剂是个大问题,需要燃烧稳定、推力足的无烟火药。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林烽拍拍苏婉的肩膀,用你提纯的硝化棉做推进剂,咱们双管齐下!
说干就干!兵工厂立即兵分两路:林烽带着机械组负责发射筒,苏婉带着化学组攻关推进剂。
第一道难关就是发射管。要找到合适口径的无缝钢管可不容易。牛大力带着人翻遍了仓库,最后只找到几根用来做高射机枪支架的钢管。
厂长,这口径不对啊!牛大力比划着,这管子粗得能塞进拳头!
小豆子机灵,想出个主意:咱们能不能用锻打的方式把钢管收口?
王老铁一听直摇头:胡闹!钢管一锻打就不圆了,到时候火箭弹卡在里面,非炸膛不可!
最后还是林烽想出办法:咱们用两层钢管套在一起,内层用口径合适的,外层加固。
制作枪托时更是闹出笑话。木工班的老李按照林烽给的尺寸做了个枪托,牛大力一试,直接笑喷了:
老李,你这做的是烧火棍吧?这么长,扛着走路都得绊倒!
老李委屈地说:林厂长给的尺寸就这么长啊!
林烽赶紧解释:我那是连发射管一起算的长度!
最困难的要数瞄准具的设计。火箭弹飞行速度慢,要打中移动的装甲车,必须计算提前量。
这可比打飞机难多了!小豆子对着图纸发愁,飞机飞得直,装甲车可是会拐弯的!
林烽倒是想出了个土办法:咱们在发射管上加个简易标尺,再训练战士们估算距离和速度。
就在机械组忙得热火朝天时,苏婉那边的推进剂研发也遇到了难题。
第一次试制的推进剂燃烧太快,试验时直接把测试装置炸成了碎片。巨大的声响把整个兵工厂的人都引来了。
牛大力看着满地碎片,舌头都打结了:苏、苏同志,你这造的是火箭还是炮仗啊?
苏婉却毫不气馁,仔细收集爆炸后的残留物:失败是成功之母。至少证明这个配方的能量足够!
第二次试验,推进剂又燃烧太慢,火箭弹飞出去不到十米就栽了下来,把试验场炸出个大坑。
王老铁看着直咧嘴:苏同志,你这造的到底是火箭还是地雷啊?
连续失败了十几次,连老张都坐不住了:苏同志,要不咱们先停停?这试验太费材料了!
但苏婉的倔劲儿上来了。她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三天三夜,对着试验记录反复研究。
我明白了!第四天早晨,她冲出实验室,把正在吃早饭的众人都吓了一跳,不能完全照搬书本配方!要根据咱们的原料特性调整!
她发现兵工厂自制的硝化棉含氮量偏低,需要调整氧化剂比例。同时还要加入少量凡士林改善燃烧稳定性。
新的试验开始了。这一次,推进剂燃烧平稳,持续而有力。
成功了!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
与此同时,机械组也传来捷报。第一具火箭筒样筒制作完成!
试射这天,整个兵工厂的人都来到试验场。林烽亲自扛起火箭筒,瞄准三百米外的模拟装甲靶标。
都闪开点!王老铁提醒围观的众人,这玩意儿后坐力多大还不知道呢!
林烽扣动扳机,的一声巨响,火箭弹拖着尾焰飞了出去,准确命中靶心!
打中了!全场沸腾。
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射击时尾焰太大,扬起的尘土把射手都笼罩了。
这不行!林烽抹着脸上的土,战场上这么打,一开枪就暴露位置了!
苏婉仔细观察后说:可以在发射管尾部加个挡板,改变尾焰方向。
小豆子也想出了改进主意:咱们给瞄准具加个照明装置,晚上也能用!
经过半个月的改进,火箭筒终于完善了。正好李云龙来兵工厂取弹药,看到新武器后眼睛都直了:
好家伙!这就是专门打铁王八的玩意儿?快让老子试试!
他扛起火箭筒就要射击,被林烽赶紧拦住:师长!这后坐力大,得先培训!
培训啥?老子当年用土炮都没培训!李云龙满不在乎地说。
结果一开枪,后坐力把他推得倒退三步,一屁股坐在地上。
哈哈哈!众人都笑起来。
牛大力赶紧去扶:师长,早说让您小心点!
李云龙却不以为意,爬起来拍拍土:够劲!这玩意儿真好!什么时候能装备部队?
林烽信心满满:再给我们一个月时间改进工艺,就能小批量生产了!
消息传到新二团,丁伟连夜骑马赶来。当他亲眼看到火箭筒的威力后,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
太好了!有了这个,看小鬼子的铁王八还敢嚣张!
他当即表示:第一批火箭筒必须优先装备我们新二团!我们在铁路沿线,天天跟铁王八打交道!
一个月后,首批十具火箭筒正式下线。与此同时,苏婉研发的专用火箭弹也获得成功。
庆功会上,林烽感慨地说:从高射机枪到火箭筒,咱们兵工厂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有了对付装甲目标的能力!
苏婉推推眼镜:其实原理都很简单,关键是把现有的技术整合创新。
就在这时,通讯员送来紧急情报:日军在重要据点增筑钢筋混凝土工事,普通炸药难以摧毁!
林烽看向众人,目光坚定:同志们,看来咱们的火箭弹还需要继续改进!
新的挑战已经来临,但兵工厂上下都信心十足。车间的灯火,再次亮到深夜。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山谷中,创新的力量正在为前线将士铸造更锋利的杀敌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