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试探半天,见没什么大危险,再次进了墓室,来到通道边上。通道很深,奇怪的是,开头一段用青砖加固,再往下就是黄土,看着倒像个盗洞。
“你看往下没青砖的地方全是铲印子,是同行挖的。气是死气,咱们这儿应该是起点。”张海客说完凑近闻了闻。
“不是从外面挖进来的?”
“应该不是,但看不到尽头,不知道通向哪儿,不好说。恕我直言,这实在不像墓室——要是盗洞,口子上为啥有能封闭的机关?哪有人能直接挖到墓室的机关暗道口上,我觉得这肯定不是墓室。”一人说。
“不是墓室?”
“这儿甚至不是坟墓。”那人笃定道。
“那你觉得这是啥地方?”
“这地方不是死人建的,是盗墓贼建的。”
“是个临卡。”
临卡就是盗墓贼发现难进的古墓时,设的临时地下休息站,会囤粮食装备,在地下长期作业。大部分临卡很简陋,就像土坯房,但要是碰上超级难进的古墓或大型堡垒式古墓,临卡会修得很精细——这种古墓盗掘起来,临卡可能要用五六年,甚至十几年。
如果这是临卡,倒能解释些事,可头顶上那些倒挂的东西怎么说?
“借你肩膀用下。”张海客喊了一声,踩着同伴肩膀跃起,点起火折子看房顶上挂的东西。
这次他仔细看了天花板和棺材的接合口,又瞧了瞧边上倒挂的物件,面色顿时变了。翻身下来,正色道:“各位,这真是个临卡。”
“临卡哪能是这模样?”其他人不解。
张海客说:“他们没办法,必须弄成这样——这房间下面恐怕有大家伙,很难对付。”
“所有设计都是为了防震动。把东西挂起来的法子,像海船上的吊床,水手睡在里面,不管船怎么颠都不会翻,能好好休息。”
“为了防震动,把东西挂这么高,值得吗?这可不容易。”
“要是震动足够大、足够频繁,一天震十几次,就必须找稳妥办法保护刚倒出来的冥器。”张海客解释道。
“那这机关怎么说?谁会在自己休息站里搞这种机关?”
“我没法肯定,总不能回到过去问修这儿的人。但我觉得这不是机关,更像警报器。”
“接着说。”
“这机关很灵敏,还通到地下。要是这儿有剧烈震动,人会有危险,他们不能只护冥器不护自己,所以做了震动探测器,一有震动就触发机关,这口子立即打开,说不定盗洞下面更安全。”
“盗洞之下更安全?有点牵强。我觉得可能是下面的前辈孤身一人,盗洞口不封闭不安全,怕有东西爬上来,所以做了这机关——自己进去后关上暗门,回来时踹一脚门板,上面一动门就开了。”一人反驳。
“你踹粽子时会客气?你凭啥得出这结论?”另一人问张海客。
“上面勾东西的钩子都是活钩,我看到底部有钢筋打的弹簧,是避震零件。平时这些东西看着像长在天花板上,一遇震动就能大幅减重。还有,砖和青石板为啥倒扣着像翻过来?因为材料恐怕是从底下挖出来的——青石板太重,铺在底部,青砖用来建临卡。所以我说这临卡下头,一定有大型古墓,规模大到他们得就地取材修休息站。”张海客说。
“有道理。”众人点头。
张海客没心思得意,继续道:“这扇门有重兵把守,也许就是临卡存在的原因。地板上这盗洞口有机关保护,想来安全,咱们得进去探探。”
也不废话,信心重回几个半大孩子身上,几人对视一眼:“走!”
张海客第一个跳进去,其他人尾随鱼贯而入。
盗洞几乎笔直向下,他们用双脚当刹车一路滑,足足滑了四五分钟才到洞底。抬头一看,上面一片漆黑,下来的口子早看不见了。洞底是个圆腔,另一边横切的黄土中露出道砖墙,已经被打破,奇怪的是,破口只有拳头大小。
“这窟窿连偷窥都不够。”一人吐槽。
张海客踢了踢地面,发现黄土下有不少青砖,说:“不对,上次来这儿的人想把窟窿重新堵上,最后剩这么个孔没完成,原材料还撒在这儿呢。”
窟窿太小,火折子的光透不进去。张海客弹了只火折子进去,“噗”一声像撞上啥东西,掉下来瞬间灭了。
“伸一只手进去,轮到谁了?”张海客环视身后几人。
“本该叫那小鬼,不过还是我来吧。”一人说完脱掉外衣,露出手臂。张海客从背包里取出马腿钳,卡在洞口,用了全身力气问:“留几寸?”
“最多一只手掌。”那人说罢,把手伸进洞里摸索。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这举动很危险,一旦洞里有异变,张海客会立刻压下马腿钳,断手保命。】
齐铁嘴边看边点头:“说的倒对,不过张家的小孩对自己是真狠。”
张日山听到这话转头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张家小孩从小训练,会被灌输——遇困难要么放弃,要么就像这样,比如之前的哨子棺,该断腕时绝不犹豫。”
齐铁嘴一想,确实是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