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武英殿“秋防议事”之后,朱高晟并未立刻返回天津卫。他以协助兵部协调新式军械调拨、并需当面向朱棣详细奏报银行及工坊事宜为由,留在了京师。
然而,留在京师的这几日,他心中的疑团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表面上,他按部就班地前往兵部衙门,与那些对他既好奇又带着几分审视的官员们打交道,审核着所谓“秋防”所需的物资清单;暗地里,他却调动了自己所能掌控的、有限的皇城司(部分已被他渗透或发展)及天津卫在京的商贸耳目,小心翼翼地探查着风声。
探查的结果,让他愈发心惊。
首先,是物资调拨的规模与指向性。兵部下达的指令,以“秋防演练、汰换旧械”为名,要求天津卫军器局在三个月内,提供足以武装五万人的“永乐二式”燧发枪及配套弹药!这还不包括数量惊人的新型定装纸壳火药、改良版霹雳炮(手榴弹雏形)、以及数千具新式千里镜!这哪里是“秋防”?这分明是准备打一场大规模灭国级战役的装备量!而且,父皇朱棣明确指示,这批装备,需优先、足额供应给五军都督府直辖的京营精锐、神机营全部,以及天子亲军——锦衣卫中抽调精锐组成的“勇士营”!至于正在倭国血战的汉王、赵王所部,得到的补充额度却远远不及,理由是“路途遥远,转运不便,且倭国战事已近平稳”。
这极不合常理!倭国战场才是目前消耗最大、最需要更新装备的地方。如此厚此薄彼,除非……父皇认为,即将在京畿及北方进行的事情,其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能面临的强度,远超倭国战事!
其次,是人员的秘密调动。通过一些零散的信息拼凑,朱高晟隐约察觉到,京营中一些以能征善战着称的卫所,其主官近期频繁被召入五军都督府议事,随后便以“轮戍”、“操演”等名义,开始向京城外围及北边长城几个关键隘口方向秘密移动。这些调动并非大张旗鼓,而是化整为零,分批分次,若非刻意关注,极易被忽略。同时,漕运的船只调度也出现了异常,大量原本用于南粮北运的船只被临时征用,集结于通州一带,装载的却并非全是粮食,更有大量豆料(马匹饲料)、药材、以及打造攻城器械的大型木材。
这一切的迹象,都指向一个朱高晟不敢深思,却又无比清晰的结论——这绝不是什么防御性的“秋防”!这是一场精心策划、规模浩大、目标直指北方、并且需要绝对保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前期准备!其动员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寻常边境冲突,目标……很可能就是悬在大明头顶数百年的北方游牧民族——瓦剌和鞑靼!
北伐!父皇要再次北伐!而且,是倾尽全力,意图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北伐!
想通了这一点,朱高晟非但没有豁然开朗,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与一丝隐晦的不安之中。
父皇年事已高,身体近年来时有不适,上次北征归来呕血的情景犹在眼前。朝中并非没有能征善战之将,淇国公丘福、魏国公徐辉祖,乃至仍在倭国的张辅、朱能,皆可独当一面。为何父皇非要再次以身犯险,御驾亲征?这不符合他一贯精明算计、知人善任的风格。
除非……这次北伐,对父皇而言,有着远超军事胜利本身的、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联想到那日武英殿内,父皇拉着他的手,将他引见给那些核心将领时,那看似平静却暗藏深意的眼神;联想到那些功勋卓着的老将们,对他这个“晚辈”过分恭敬甚至带着一丝审视与期待的态度;再联想到父皇近年来,对他那些“离经叛道”的改革举措,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默许,再到如今几乎是倾尽资源的支持……
一个模糊而惊人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朱高晟的脑海,却又因为太过骇人而让他不敢抓住。
他需要印证!需要找一个足够智慧、足够了解父皇、并且可能知晓内情的人来印证!
在京师,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人,屈指可数。而其中最有可能、也最让朱高晟感到一丝信任的,便是那位虽已半隐退,却依旧如同阴影般笼罩在帝国上空,被世人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这一日,天降微雨,秋意萧瑟。朱高晟未带过多随从,只着一身便服,悄然来到了姚广孝在京郊的清修之所——一座并不起眼、却格外幽静的古刹。
在小沙弥的引导下,朱高晟在禅院后的一间静室中,见到了正在焚香诵经的姚广孝。与数年前相比,姚广孝显得更加苍老清瘦,穿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黑色僧袍,仿佛真的只是一位与世无争的老僧。但当他抬起眼帘,那双深邃得仿佛能洞悉世事的眸子看向朱高晟时,那股无形的、属于顶级谋士的智慧与压迫感,便瞬间弥漫开来。
“贫僧参见晟王殿下。殿下今日怎有闲暇,来此荒山野寺?”姚广孝放下经卷,声音平和,带着一丝看透世情的淡然。
朱高晟屏退左右,在姚广孝对面的蒲团上坐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将这几日观察到的军队异常调动、物资调配的规模和指向性,以及自己对于父皇即将发动大规模北伐的推测,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他没有提及自己那个骇人的猜测,只是将困惑摆在面前。
“……大师,”朱高晟目光灼灼地看着姚广孝,“小王愚钝,实在参详不透。若真是北伐,父皇年事已高,为何非要亲征?朝中猛将如云,何须陛下再履险地?此乃其一。其二,如此规模的动员,所需钱粮军械浩大,为何要对外严守秘密,甚至以‘秋防’之名遮掩?其三,父皇为何要将最新、最精良的装备,优先配备给京营与神机营,反而冷落了正在域外征战的将士?这于情于理,皆不合常理。还望大师,能为小王解惑。”
姚广孝静静地听着,枯瘦的手指缓缓拨动着念珠,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仿佛朱高晟所说的一切,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直到朱高晟说完,他才抬起眼皮,那双看透了无数风云变幻的眼睛,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定格在朱高晟年轻而充满锐气的脸庞上。
禅室内陷入了一片寂静,只有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以及香炉中檀香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
良久,姚广孝才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和,却仿佛带着千钧重量:“殿下所感,并非错觉。陛下……确实在准备一场前所未有的北伐。”
他直接肯定了朱高晟的猜测,这让朱高晟心中一震。
“至于陛下为何非要亲征……”姚广孝顿了顿,目光似乎穿透了墙壁,看到了遥远的紫禁城,看到了那位与他携手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帝王,“陛下之心,非止于沙场胜负,更在于……江山社稷之传承,在于……为大明,选定一个能承载其未来千年国运的……掌舵之人。”
朱高晟的心脏猛地一跳,呼吸不由得急促了几分。姚广孝的话,几乎已经点到了那个他不敢深思的核心!
姚广孝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用那种平缓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说道:“陛下春秋鼎盛?呵呵,殿下,你我都知,那不过是表象。陛下呕心沥血,支撑这庞大帝国至今,龙体早已不堪重负。此次北伐,于陛下而言,或许……是最后一战。他要在自己尚能掌控全局之时,为大明,扫清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外部威胁。同时……”
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朱高晟身上,变得无比锐利:“他也要借此机会,亲自为你……扫平道路,将你……正式推向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为我……扫平道路?”朱高晟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干涩。
“不错。”姚广孝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殿下以为,陛下为何要将最精锐的部队、最先进的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和你所能影响的范围之内?为何要让你在天津卫积累如此庞大的财力和物力?为何要在北伐之前,将你引入军方核心,让你在丘福、徐辉祖这些骄兵悍将面前亮相?”
他每问一句,朱高晟的脸色就变了一分。
姚广孝不再绕圈子,一字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朱高晟的耳边:
“陛下之心,昭然若揭!他此番北伐,胜,则为你奠定不世之武功,携大胜之威,无人可挡!即便……即便有所不测,京畿重地,亦在你我掌控之精锐手中,足以稳定大局,扶你上位!”
“陛下这是在用他最后的时光和威望,为你铺路!他要确保,权力的交接,平稳而有力!他要确保,你接手的是一个外部威胁已被清除、内部军权已被初步整合的强大帝国!”
朱高晟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耳边嗡嗡作响,整个人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僵在了蒲团之上!虽然他心中已有模糊的预感,但当这一切被姚广孝如此直白、如此残酷又如此真实地剖析出来时,所带来的冲击力,依旧是毁灭性的!
父皇……父皇他竟然……竟然存了这样的心思!他不是在培养一个辅政的亲王,他是在培养一个继承人!而且,是打算以这种近乎“托孤”与“强推”的方式,直接将皇位传给他!
姚广孝看着失魂落魄的朱高晟,知道这冲击需要时间消化。他放缓语气,带着一丝难得的、近乎嘱托的意味:“殿下,如今你已明了陛下深意。切记,此刻绝非你显露锋芒、插手具体军务之时。陛下需要你做的,是‘安心等待’。”
“安心……等待?”朱高晟喃喃道。
“不错。”姚广孝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如古井,“稳住天津卫,保障后勤军械的供应,但不必过问具体去向和用途。约束手下,不得打探北伐机密。在朝中,谨言慎行,一如既往,甚至……可以稍显‘迟钝’,仿佛对这一切毫无察觉。你要做的,是积蓄力量,是‘准备’好你自己!”
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种神秘的、仿佛预言般的力量:
“准备……迎接‘神器’!”
“神器”二字,如同最后一道九天雷霆,狠狠劈入了朱高晟的灵魂深处!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姚广孝,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一丝茫然的无措!
“神器……”他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字,脑海中瞬间闪回多年前,他与父皇在天津卫初具规模时的一次深谈。那时,意气风发的他,曾指着自己规划出的宏伟蓝图,对父皇说:“儿臣愿以此为基础,为大明铸就未来百年之‘神器’!”而当时,父皇拍着他的肩膀,目光深邃,笑着说:“好!朕等着看你执掌‘神器’的那一天!”
他当时以为,父皇口中的“神器”,指的是强大的国力、先进的科技、繁荣的经济。他从未想过,父皇口中的“执掌神器”,其真正的含义,竟然是……竟然是这九五至尊的皇位!是这承载了亿兆生民、浩瀚山河的……整个大明江山!
一步到位!直接由王爷,跨越太子,登临帝位!
这……这实在是太疯狂了!太难以置信了!然而,结合姚广孝的剖析,结合所有反常的迹象,这又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朱高晟坐在那里,久久无法言语。窗外的雨声似乎变得遥远,禅室内的檀香也变得模糊。他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有对父皇那深沉如海、不惜以自身为棋的良苦用心的震撼与感动;有对那突如其来、重如泰山的责任的恐惧与茫然;更有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着,推向命运浪尖的,无法抗拒的宿命感。
姚广孝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拨动着念珠,闭目养神,将时间和空间,留给了这位即将承载帝国未来的年轻王爷,去消化这足以改变他一生的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