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风波,在全球舆论的喧嚣中慢慢平息了下来。海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在这份平静之下,是暗流涌动的世界格局新变化。
龙国即将迎来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新年。
然而,身处江南市的陈启明,却没有半分过年的心思。
外界的赞誉、同学的崇拜、节日的氛围,都无法让他停下思考。他的心中,始终记着一份特殊的“答卷”,那是他在面对全国顶尖高校招生天团时,许下的无声承诺,当然也是他现在的想做的事情。
他坐在办公区的电脑前,目光沉静如水。首先要回应的,是哪一所大学?
他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peKing大学那位数学系老教授的面孔。那双透过厚厚镜片,紧紧盯着自己的眼睛,充满了对天才的渴望与珍视。那种眼神,陈启明久久不能忘却,就如同刘备初见卧龙,亦如汉武帝喜得卫青,是一种跨越年龄、只为才华而产生的强烈共鸣。
“那位教授,叫陈景明,是研究泛函分析方向的。”陈启明搜索了官网资料后,喃喃自语。
“陈景明?”不由得想起这句名人名言,“人生的目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最好的礼物,永远是数学本身。
一个让他梦寐以求的、悬而未决的难题的答案!
陈启明的思维开始在浩瀚的数学宇宙中检索。要送,就送一份足以在数学史上留下印记的“新年贺礼”。很快,一个名字跳入了他的脑海,不变子空间猜想。
这是他在看泛函分析的教材时记住的内容。
这个问题,堪称泛函分析领域的一顶皇冠,璀璨却又遥不可及。
它探讨的是一个根本性的结构问题:可分希尔伯特空间上的有界线性算子是否存在非平凡的闭不变子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能否将一个复杂的、作用于无限维空间的线性变换,分解到更小的、保持稳定的“组件”上去研究。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无限维空间的算子理论将获得一块无比坚实的基石,意义不亚于为无限维矩阵找到通用的“若尔当标准型”。
无数顶级数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折戟沉沙。per Enflo等人甚至证明了在更广泛的巴拿赫空间中存在反例,这让希尔伯特空间上的情况变得如同一座被迷雾笼罩的孤岛,更加神秘莫测。
“就是它了。”陈启明眼中闪过一丝精芒。面对这块困扰了数学界半个多世纪的硬骨头,他的心中不仅没有畏惧,反而燃起了熊熊的战意。他不禁想起了数学家希尔伯特那句振聋发聩的宣言: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终将知道!”
这个难度,才配得上作为送给那位老教授,以及送给peking大学数学系的见面礼。
他闭上眼睛,整个人的气息瞬间沉淀下来。逆天的悟性和过目不忘的天赋,在无数个日夜对高等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后,已经将他的大脑淬炼成了一台无法用地球科技理解的超级生物计算机。
“希尔伯特空间h…有界线性算子t…非平凡闭不变子空间m…”
一个个概念在他的意识深处亮起,如同夜空中的星辰。
“若t没有非平凡不变子空间,则意味着存在一个向量x,使得由{t^n(x)}线性张成的子空间在h中是稠密的…这个向量被称为t的循环向量…”
“紧算子有不变子空间,证明依赖于谱理论…但一般算子谱结构太复杂…”
“Enflo的反例构造极为复杂,利用了巴拿赫空间的几何结构…但希尔伯特空间是‘平坦’的,几何结构更简单,这也许是突破口…”
无数的公式、算符、引理、定理在他的思维殿堂中交织、碰撞、重组、湮灭!他仿佛站在上帝的视角,俯瞰着整个泛函分析的宏伟构架。他看到了前人走过的每一条路,看到了他们止步的悬崖,也看到了悬崖之下,那些被忽略的、连接着彼岸的微光。
正如伟大的数学家庞加莱所言:“我们用逻辑来证明,但我们用直觉来发现。”
此刻,陈启明那超越时代的逆天悟性,就仿佛化作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电流,从脊髓直冲天灵盖。每一个逻辑闭环的形成,每一次思维障碍的突破,都带来一阵阵战栗般的快感,让他的大脑皮层兴奋到了极点。一条前人从未设想过的道路,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几个小时过去了。
外面夜色已深,室内却亮如白昼。陈启明猛地睁开了双眼,那双漆黑的瞳孔中,倒映着一片由逻辑和符号构成的璀璨星河。
他找到了。
一条前人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他深吸一口气,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崭新的A4稿纸,握住了那支再普通不过的黑色签字笔。
笔尖落在纸上的瞬间,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他的核心思路,并非沿着前人硬啃“循环向量”这条老路,而是另辟蹊径——既然无法直接找到一个不变子空间,那就构造一个与原算子“无限接近”且“必然拥有”不变子空间的算子序列,然后通过极限过程,将这个“存在性”传递给原算子。
他下笔如飞,一个个精妙的符号和公式从笔尖流淌而出。
首先,他构造了一组特殊的“正则化算子序列”{t_n},这个序列强收敛于原算子t……
接着,他引入了整个证明的画龙点睛之笔,一个全新工具。这个工具如同一座桥梁,巧妙地将每一个t_n的结构与一个已知的、必然存在不变子空间的紧算子K_n联系起来,从而证明了序列中的每一个算子t_n都拥有非平凡不变子空间。
然后他把这个工具一步一步证明出来……
最后,他利用巴拿赫-阿劳格鲁定理,对这些不变子空间构成的集合进行极限操作。他雄辩地证明,如果原算子t不存在不变子空间,那么其“循环向量”所蕴含的某种“结构刚性”,将与他通过极限过程推导出的“结构可分解性”产生根本性的矛盾……
……
逻辑的链条一环扣一环,从一个看似简单的构造开始,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无懈可击的推演,最终指向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反证法,功成!
当最后一个符号落下,那股持续了数小时、仿佛要将灵魂都燃烧起来的激流瞬间退去。陈启明轻轻放下了笔。随之而来的,不是疲惫,而是一种奇特的、巨大的空虚感,混杂着一丝满足的贤者时间。
这份献给peking大学的“新年礼物”,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