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御书房总带着股沉静的暖意。紫檀木长案上摊着一幅巨大的蒙古舆图,羊皮纸材质泛着浅黄,上面用朱砂笔清晰标注着科尔沁、察哈尔等部落的疆域,连边境的河流、草原都画得细致;案角放着一盏青釉熏炉,里面燃着檀香混着松针的香丸,烟气袅袅,驱散了深秋的凉意。窗外的古槐叶子已染成金黄,偶尔有几片落在窗台上,被风吹得轻轻滑动,却没打破殿内的肃穆。
乾隆身着明黄色常服,腰间系着赤金镶玉的带钩,正坐在盘龙椅上,手指轻轻点着舆图上的科尔沁部区域,目光沉静。殿内两侧站着几位大臣,军机处的张大人、兵部尚书李大人,还有理藩院的官员,都身着藏青色补服,神色恭敬地听着乾隆说话。太后坐在一旁的软榻上,手里捏着串菩提子念珠,偶尔点头,显然是受邀来旁听议事的。
晴儿站在太后身后,手里捧着一方月白色的锦帕,指尖轻轻捏着帕角。她今日穿了件淡蓝色的旗装,领口绣着几枝细竹,针脚疏朗,衬得她肤色愈发白皙;旗头梳得素雅,只插了支羊脂玉竹节簪,没有多余的流苏,低头时,簪子上的玉珠轻轻蹭过衣领,格外温婉。她的目光落在舆图上,看到科尔沁部的标记时,指尖微微一顿——那里是昭烈的故乡,一想到或许能去那里,她心里就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前几日理藩院递了折子,”乾隆放下手中的玉如意,声音沉稳,“蒙古各部入秋以来还算安稳,但察哈尔部那边,因上月的贸易纠纷,还有些小动作。朕想着,派个使团去蒙古走走,一来慰问各部牧民,给他们送些过冬的物资;二来跟昭烈郡王他们商议下边境安防的事,免得冬天再出乱子。”
兵部尚书李大人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思虑周全,只是使团去蒙古,路途遥远,且冬日草原气候恶劣,随行的女眷怕是难以适应。之前理藩院选了几位宗室女眷随行,可她们都怕吃苦,找借口推脱了。”
“女眷确实是个问题,”乾隆皱了皱眉,“使团里有几位老臣的家眷,还有两位宗室格格,若是没人照料,路上确实容易出岔子。得找个细心、懂礼仪,还能镇得住场面的人随行才行。”
殿内安静下来,大臣们互相看了看,都没立刻说话——宫里的格格们,要么娇生惯养怕吃苦,要么不懂蒙古礼仪,确实难有合适的人选。
就在这时,太后轻轻咳嗽了一声,目光转向身后的晴儿,语气温和:“皇上,哀家倒有个人选。晴儿这孩子,自小在哀家身边长大,心思细,懂礼仪,平日里处理宫务也稳妥。前几日昭烈郡王教她驯马,她还顺便学了些蒙古的基本礼仪,虽不算精通,应付日常往来也够了。再说,她身子骨还算结实,不似一般格格那般娇气,让她随行,既能照料女眷,也能帮着打理些使团的杂事,再合适不过。”
晴儿听到太后举荐自己,愣了一下,连忙躬身道:“太后,臣女……”
“晴儿是愉亲王的女儿,也是格格,随行照料女眷,名正言顺,”太后打断她的话,转向乾隆,“皇上若是觉得可行,哀家这就让她做些准备。她素来听话,定不会给使团添麻烦。”
乾隆看向晴儿,目光带着审视——他对晴儿的印象一直很好,知道她沉稳细心,之前赏花宴上她解围的事,还有帮紫薇熟悉宫规,都能看出她的能力。他沉吟片刻,点头道:“太后说得是,晴儿确实合适。她懂礼仪,又细心,有她随行,朕也放心。晴儿,你愿意随使团去蒙古吗?”
晴儿抬起头,迎上乾隆的目光,语气恭敬又坚定:“回皇上,为朝廷效力,为满蒙和睦尽一份力,是奴婢的本分,奴婢愿意随行。只是奴婢从未去过草原,若有做得不妥之处,还请皇上和太后恕罪。”
“你不必紧张,”乾隆笑了笑,“昭烈郡王也会在草原接应使团,他与你也算熟悉,若是遇到不懂的事,你可以问他。再说,使团里还有老臣照应,不会让你独自为难。”
理藩院的官员连忙上前附和:“晴格格聪慧,又懂些蒙古礼仪,有您随行,使团定能顺利完成任务。臣这就去安排,给晴格格准备合适的随行物品。”
“好,”乾隆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使团三日后出发,你们各自下去准备吧。晴儿,你留下,哀家和皇上还有些话要跟你说。”
大臣们躬身退下,殿内只剩下乾隆、太后和晴儿三人。太后招手让晴儿坐在身边,握住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疼爱:“去草原的路不好走,早晚又冷,你要多带些厚实的衣物,还有常用的药材,别冻着、病着。哀家已经让小厨房给你准备了些便携的点心,路上饿了可以吃。”
“谢太后关心,臣女都记着了,”晴儿眼眶微微发热,“臣女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料好随行的女眷,不让太后担心。”
乾隆看着两人的互动,笑着说:“太后把你惯得,连随行都要准备这么多东西。不过草原冬日确实寒冷,你多带些衣物是对的。到了科尔沁,昭烈郡王会照应你,他是个可靠的人,你有难处就找他,不必客气。”
晴儿听到“昭烈郡王”四个字,脸颊微微泛红,轻声应道:“谢皇上提醒,臣女知道了。”
“你也别太拘谨,”乾隆语气放缓,“这次去草原,除了公务,也可以多看看草原的风光,长长见识。你自小在宫里长大,还没见过草原的辽阔,这次也算个机会。”
晴儿点点头,心里的期待愈发浓烈——她不仅能为朝廷效力,还能去看看昭烈口中的草原,看看那片能让人感受到自由的土地,甚至能再见到昭烈,教她驯马、跟她聊草原故事的昭烈。
从御书房出来时,夕阳已落在宫墙尽头,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晴儿提着裙摆,沿着宫道慢慢走,风里带着深秋的凉意,却吹不散她心里的暖意。她想起刚才在御书房看到的舆图,想起科尔沁部的位置,想起昭烈教她驯马时的模样,指尖忍不住轻轻攥紧了帕子——三日后,她就能踏上前往草原的路,去见那片她向往已久的天地,去见那个让她心生好感的人。
路过跑马道时,她特意绕过去看了看雪团。雪团正站在马厩里,看到她,立刻抬起头,发出温和的嘶鸣。马厩的师傅笑着说:“晴格格,雪团这几日总不安分,怕是知道您要走,舍不得您呢。”
晴儿伸手摸了摸雪团的脖子,雪团温顺地蹭了蹭她的手心。她轻声说:“雪团,我要去草原了,等我回来,再陪你骑马好不好?”
雪团像是听懂了,轻轻甩了甩尾巴。晴儿看着它纯白的毛色,想起昭烈送她雪团时的话——“此马温顺又矫健,配晴格格的清雅气质正好”,心里的暖意更浓了。
回到住处,小禄子已经开始帮她收拾行李。看到晴儿回来,小禄子笑着说:“格格,太后让人送了好多厚实的衣物和药材,还有紫薇格格刚才派人送来的书信,说让您路上小心,还送了些花籽,让您种在草原上。”
晴儿接过紫薇的书信,信里写着紫薇的叮嘱,让她多带些暖炉,遇到不懂的蒙古习俗就问昭烈,还说等她回来,要听她讲草原的故事。她看着信,忍不住笑了——有太后的疼爱,有紫薇的关心,还有即将见到的草原和昭烈,这次的草原之行,一定会不一样。
夜色渐浓,宫道上的宫灯渐渐亮起,暖黄的光映着晴儿的身影。她坐在桌前,看着收拾好的行李,心里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对草原的期待。三日后,她将踏上前往草原的路,去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去遇见更多的可能——而这段旅程,注定会因为草原的风,因为那个坦荡的蒙古郡王,变得格外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