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这位更是让江浩扼腕叹息的“六边形战士”。
他少年时便是刘备游学涿郡时的小跟班,情谊深厚。
历史上,讨董之后刘备依附公孙瓒,田豫便托身于刘备帐下,深受器重,被刘备悉心培养了五六年之久。
当刘备获任豫州刺史,正是用人之际,田豫却以“母亲年迈,无人奉养”为由请求归乡。
刘备当时是“涕泣与别”,拉着他的手无比痛惜地说:“恨不能与君共成大事。”
田豫回乡后先是投奔公孙瓒,瓒败亡后劝说鲜于辅归顺曹操。
此后,田豫便成了曹魏北疆的定海神针:随军征讨代郡乌桓、阵斩乌桓悍将骨进、大破鲜卑大人轲比能,战功赫赫。
也曾参与对孙吴作战,在成山斩杀吴将周贺,于新城击退孙权亲征。
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
更难得的是,他不仅军事才能卓绝,治理地方同样出色。
任南阳太守时,他释放囚徒,感化盗贼,迅速平定了匪患,政通人和;
在并州刺史任上,恩威并施,令胡人归附,边境晏然。
晚年更是知进退,七十余岁多次请辞,司马懿以其“年壮”(身体尚好)为由挽留,田豫则自喻为“钟漏已尽”(生命将终),最终以太中大夫荣退。
其人生活简朴清贫,朝廷赏赐悉数分给部下;胡人私下馈赠,他登记造册后尽数归公,家中常是四壁萧然。
虽性情孤傲,与人寡合,但其高洁的节操却为世人所重。
如此文武全才、忠孝两全、清廉自守、善始善终的人物,其价值可想而知。
刘备对其的喜爱和痛惜,绝非偶然。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如此评价二人:“牵招威风远振,治边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
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着。”
最后更是惋惜地指出:“而豫位止小州,招终於郡守,未尽其用也。”
至于未尽其用的原因嘛,懂的都懂。
曹魏政权的核心圈子壁垒森严:
武将以曹氏、夏侯氏宗亲为核心,文臣则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集团为班底。
非宗亲非颍川的外姓将领,最终也只有张辽、徐晃、张合等“五子良将”凭借赫赫战功脱颖而出。
而田豫、牵招这样早期与刘备有深厚渊源的人才,在疑心病极重的曹操手下,前期必然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和重用,只能靠时间和卓越的功绩慢慢熬出头。
试想,若田豫当初未曾离开刘备,以其文武全才和与刘备的深厚情谊,
在蜀汉阵营中的地位,恐怕足以与关张并列,甚至成为独当一面的柱石,地位当不在“五虎上将”之下。
至于简雍,则是刘备最早期、最坚定的追随者之一。
其人性格疏朗洒脱,不拘小节,甚至有些放荡不羁。
擅长辩论游说,常作为刘备的使者、谈客,往来于各方势力之间,执行外交使命。
论大才,或许不及田豫、牵招,但其忠诚可靠,且在外交斡旋方面确有其长,是个不可或缺的辅助型人才。
江浩初步定下的策略,就是让刘备利用旧谊,尽快将这三人纳入麾下。
尤其是田豫,需及早解决其老母的奉养问题,避免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刘备吃了好几次这个亏。
田豫因母归乡、徐庶因母入曹营、赵云也曾短暂离开。
这些人才的流失,对刘备而言是莫大损失。
“玄德公”
江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走进内堂,目光扫过,立即发现堂内除了主位上的刘备,还有另外两人。
靠近刘备左手边的一位,样貌清瘦,颧骨微高,却丰神俊朗,颌下一绺修剪得宜的山羊须,颇有几分文士的儒雅气质。
他随意地盘腿坐在榻上,不像旁人那般正襟危坐,身体微微后靠,姿态颇为放松。
江浩心中暗忖:“这便是简雍简宪和了,果然如传闻般不拘小节。”
自从诛杀刘平后,江浩深感跪坐之苦,除了开会待客时正襟危坐,其余闲暇也学着这般盘腿而坐,甚至琢磨过打造个类似后世马扎的小玩意儿。
刘备右手边那位则截然不同。
浓眉如墨染,双目炯炯有神,鼻梁高挺,虽面容尚显年轻,还未及弱冠,
但嘴唇上方已毛茸茸地生了一层浓密的短须,非但不显稚嫩,反为他增添了几分远超同龄人的粗豪刚毅之气。
他坐姿端正,腰杆挺得笔直,像一株未长成却已显峥嵘的青松,眼神锐利地扫过江浩,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这必是少年英杰田豫田国让了。
江浩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快步上前,对着两人拱手道:
“想必这两位便是国让兄和宪和兄了?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荣幸荣幸”
“久仰久仰”
简雍的声音带着几分懒洋洋的腔调,他并未起身,只是在榻上象征性地抬了抬手臂,拱了拱手,
那姿态随意得仿佛在与多年老友打招呼,目光依旧带着笑意落在江浩身上。
“田豫见过江主簿。”
与简雍的随意截然不同,田豫几乎是应声而动,动作利落地从榻上站起,双手抱拳,对着江浩行了一个标准而郑重的军礼。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朗和一丝刻意压制的激动。
江浩连忙回礼,目光温和地落在田豫身上:
“国让兄不必如此多礼。你我年岁相差不大,日后平辈论交即可,称我惟清便好。”
他语气诚恳,显然对这位未来的名将颇为看重。
“惟清勿怪,”
刘备见简雍依旧懒洋洋地坐着,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用脚尖轻轻碰了碰简雍的小腿,
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连忙打圆场道,
“宪和他平日里行事便是这般……嗯,放荡不羁惯了,并非有意怠慢。”
他担心江浩初次见面,因不了解简雍而心生芥蒂。
“哈哈,玄德公多虑了。”
江浩爽朗一笑,浑不在意地摆摆手,
“我平日里也最烦那些虚礼,若非公务,亦恨不能效仿宪和兄这般自在。
况且宪和兄乃海内名士,才华横溢,我敬重还来不及,岂会怪罪?”
他看向简雍的目光坦荡而真诚,心中却已笃定:简雍既然来了,便是囊中之物,跑不掉了。
历史上的简雍自从投奔刘备后,便一直跟随刘备直到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