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潮涌前夕
江南省发改委大楼九层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秦墨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台灯的光晕勾勒出他专注的侧脸。桌上摊开的,不再是单一的文件,而是来自不同处室、涉及不同领域的报告、方案、舆情的汇总。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风平浪静的表象下,凭借经验和仪器,敏锐地感知着水下暗流的涌动。加入wto的正式日期日益临近,那种“山雨欲来”的紧迫感,在这间办公室里尤为强烈。
林芷若轻轻推开一条门缝,看到丈夫凝神工作的背影,没有打扰,只是将一杯温热的牛奶放在门口的茶几上,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回到客厅,女儿路安已经在小床上熟睡,手中还抱着爸爸去年送她的布偶。林芷若替女儿掖好被角,目光温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搬到南宁市后,秦墨更忙了,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即便在家,电话和文件也似乎从未间断。她能感受到他肩上的压力,那种压力不再像在清河时那般具体、尖锐,却更加宏大、无形,弥漫在家庭的空气中。她能做的,就是尽力打理好这个家,营造一个能让他在片刻闲暇时得以喘息的宁静港湾。她拿起织了一半的毛衣,坐在沙发上,耳边是丈夫偶尔传来的低沉通话声,心里盘算着明天要不要煲点汤给他补补身子。
与此同时,在几百里外的清河市,市长郑国涛正对着省发改委反馈回来的那份措辞严谨、要求具体的“国家级经开区”申报材料修改意见皱眉。秘书小心翼翼地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论证不够充分……风险提示不足……要求补充数据……”郑国涛的手指敲打着桌面,语气听不出喜怒,“秦主任……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我们清河头上了?还是真觉得我们这材料不堪入目?”他像是在问秘书,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秘书谨慎地回答:“郑市长,省里的要求……确实比我们预想的要细致严格很多。可能……可能也是因为现在临近入世,上面的评审标准也水涨船高了吧?”
郑国涛哼了一声,未置可否。他想起秦墨在清河时雷厉风行的作风,也想起自己接任时省里领导“保持工作连续性、稳定性”的嘱托。这份修改意见,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是严格按照省里意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新打磨,还是想办法“沟通沟通”,争取通融?他需要权衡。最终,他挥了挥手,对秘书说:“先把意见转发给发改委、商务局,让他们牵头研究,拿出个修改方案来。既要符合省里要求,也要结合我们清河的实际情况。时间抓紧。”
而在省发改委产业协调处的办公室里,副处长小陈正对着电脑屏幕上一串复杂的经济数据图表抓头发。秦主任要求建立的“重点产业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听起来概念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指标如何选取?数据如何获取?预警阈值如何设定?哪些产业需要优先纳入?这些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调研和论证。他和处里的同事已经加了几天班,但初步拿出的方案自己都觉得不够完善。他担心,在秦主任那种注重实效、要求严格的领导面前,这样的方案肯定通不过。
这些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的场景,如同一个个分散的点,却被“加入wto”这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了一幅“潮涌前夕”的画卷。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应对着这场即将到来的深刻变革。
秦墨当然清楚下面的反应和困难。他并没有指望一纸命令就能让所有工作瞬间达到理想状态。在部署完任务后,他开始了密集的调研和沟通。他不再局限于听取处室的汇报,而是主动“走出去”。
他带着相关处室负责人,拜访了江南大学的经济学院和法学院,与长期研究国际贸易和产业经济的专家学者座谈,虚心请教加入wto后可能面临的具体冲击、产业安全的国际经验以及预警模型构建的方法。学者们严谨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观点,为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他还利用周末时间,轻车简从,走访了省内有代表性的几家外贸企业、制造企业和行业协会。在一家主营纺织品出口的民营企业的会议室里,企业老板坦诚相告:“秦主任,说不怕是假的。老外门槛高,反倾销调查动不动就来。但我们更怕的是国内自己乱,政策变来变去,或者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我们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公平、可预期的环境。” 这些来自市场最前沿的声音,让秦墨对“优化营商环境”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基于这些调研和思考,秦墨对初步成型的几项工作方案提出了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修改意见。在讨论产业安全预警体系时,他否定了处室提出的“大而全”的初期方案,指出:“现阶段不要贪多求全,先聚焦我省外贸依存度高、容易受到冲击的三到五个重点行业,比如服装、机电、农产品加工,选取几个最关键、最易获取的先行指标,比如国际市场价格、订单变化、国外技术壁垒通报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先跑起来,再不断完善。”
对于全省法规政策清理工作,他要求不仅要列出清单,更要明确“废、改、立”的路径图和责任链,并且建立公开征求意见的机制,“清理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普法和凝聚共识的过程。”
这些务实的调整,逐渐消解了部分下属的畏难情绪,也让他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他开始着手起草一份给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签报,系统阐述对加入wto后全省工作的系统思考和建议。
夜深了,秦墨终于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他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牛奶,走到窗前。南宁市的夜景繁华而深邃,每一盏灯火背后,可能都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正在为未来谋划的单位。他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每一份规划,所推动的每一项改革,都将与这万家灯火息息相关。
林芷若不知何时走了进来,将一件外套轻轻披在他肩上。“忙完了?路安梦里还在喊爸爸呢。”
秦墨转过身,握住妻子的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而温暖的笑意:“快了。只是,这潮水快要来了,我得抓紧时间,把堤坝筑得更牢一些。”
窗外,夜深人静,但变革的潮声,已隐约可闻。秦墨知道,他必须抓紧这最后的准备时间,带领他的团队,为江南省这艘大船,准备好迎接风浪的勇气和智慧。而他的家庭,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也是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