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 监测室的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屏幕上的 “公开平台舆情面板” 一片 “祥和”——# 默言 #相关话题已跌出热搜前 50,短视频平台极端内容举报量较昨日下降 76%,甚至连之前活跃的 “默言符号” 贴纸,也从公交站、涂鸦墙消失无踪,只剩几处残留的淡痕,像被雨水冲刷过的灰烬。
“表面看,火好像灭了。” 叶晴将手里的舆情日报放在桌上,指尖划过 “极端言论占比 8%” 的数字,眼神却没放松,“但技术组的加密通讯监测数据,不对劲。”
她点开另一个隐藏的监测界面,屏幕瞬间被密密麻麻的绿色节点占据 —— 这是近 72 小时内新增的加密通讯群组分布图,Signal、telegram 等小众加密软件上,以 “默言启示”“真理守护” 命名的群组激增 43 个,每个群组人数控制在 20-30 人,且均设置 “邀请制 + 人脸识别 + 暗号验证” 的三重入群门槛,普通监测手段根本无法渗透。
“线人‘青蛇’传回的消息,这些群不是松散聚集,是有严密分工的。” 叶晴调出一份加密文档,是线人潜伏在 “01 残余核心群” 偷偷截图的群规:
群内禁提 “天平”“封号”“公开平台” 等关键词,代称分别为 “秩序者”“勋章获取”“阳光区”;
设 “信息审核员”(过滤可疑消息)、“线下联络员”(对接区域活动)、“物资员”(囤积 “概念产物”“应急物资”)三类角色,每人只负责单一环节,互不透露真实身份;
线下活动需提前 48 小时报备,地点仅限 “废弃厂房”“郊区仓库” 等监控盲区,接头暗号为 “今天来讨论‘新启示’?”“带了‘默言的礼物’吗?”
陈序的目光停在 “物资员” 三个字上,心脏骤然一沉 —— 他想起上章暗网消息里的 “殉道者徽章”,立刻追问:“‘物资’具体指什么?和赵无妄的‘概念产物’有关吗?”
“青蛇” 很快传回新的截图:群内 “物资员” 发布的 “采购清单” 里,除了压缩饼干、急救包等应急物品,赫然列着 “情绪稳定剂(即‘概念产物’基础款)100 份”“防刺背心 20 件”“加密对讲机 50 台”,下方标注 “资金由‘海外导师’(线人确认是赵无妄的代称)提供,本周内完成采购,藏至东郊废弃面粉厂仓库”。更让他窒息的是一条私聊记录:“物资员” 对 “线下联络员” 说:“‘导师’说,‘秩序者’最近在查仓库,让我们把‘礼物’分藏到各个‘读书会’据点,万一出事,能保住一部分‘火种’。”
“他们不再满足于口头煽动,开始为‘长期对抗’做准备了。” 叶晴的声音带着凝重,她调出东郊面粉厂的卫星图,标记出几个疑似藏货的仓库区域,“而且言论比之前更极端 —— 青蛇说,群里最近在讨论‘针对秩序者家属的警告’,有人提议‘曝光他们孩子的学校,让他们尝尝被威胁的滋味’,甚至有人发了‘如何追踪私人行程’的教程,虽然没具体目标,但已经摸到‘恐怖主义’的边了。”
陈序点开线人传回的群聊片段,极端言论不再是之前的 “神罚口号”,而是带着精准的恶意:
“之前在‘阳光区’闹,太容易被抓,现在要换个方式 ——‘秩序者’不是在乎家人吗?我们就从他们的软肋下手,让他们不敢再管我们的事。”
“‘导师’说了,‘火种’不能只靠嘴,要靠‘实力’—— 有‘默言的礼物’(概念产物),能让我们保持‘清醒’;有防刺背心,能保护自己;等我们的‘火种’够多,就能和‘秩序者’正面刚。”
“下周的‘读书会’,要教大家怎么用‘暗网地图’找监控盲区,怎么用‘一次性手机’联系,别像之前那样,一抓一个准。”
这些文字没有夸张的修辞,却比街头 “神罚” 的嘶吼更让人脊背发凉 —— 极端信徒不再是松散的 “狂热者”,而是变成了有组织、有资金、有计划的 “隐蔽团体”,他们像地下的藤蔓,顺着加密通讯的缝隙蔓延,悄无声息地扎根、生长,等待合适的时机爆发。
“我们之前的策略有问题。” 陈序突然开口,声音带着反思,“强行压制公开讨论,反而把他们逼进了更隐蔽的角落,切断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让他们有时间整合、准备,变成了更难对付的‘暗火’。”
叶晴没有反驳,她调出 “读书会” 报备数据 —— 近一周内,以 “文学交流”“哲学讨论” 名义报备的小型线下活动,较上月激增 200%,其中 15% 的组织者,Ip 曾出现在之前的极端群组里。“他们在用‘合法外壳’掩盖非法目的。” 叶晴指着一份 “默言读书会” 的报备表,活动内容写着 “讨论《默言的启示》(自编小册子)”,地点在郊区一家 “公益图书馆”,“我们派去的观察员说,现场确实在‘读书’,但中途会有‘私下交流’,观察员一靠近,就立刻换话题,根本抓不到实质证据。”
话音未落,“青蛇” 发来紧急消息:附带一张模糊的照片,画面里十几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人,在废弃面粉厂的空地上演练 —— 有人拿着对讲机报位置,有人背着大包传递物品,还有人在教怎么躲避无人机侦查,远处仓库门口贴着一张 “默言符号” 的贴纸,被黑色塑料袋半遮半掩。照片下方只有一句话:“他们在‘集训’,说要‘保护火种,等待时机’。”
陈序看着照片,突然想起之前街头 “神罚” 的混乱场景 —— 那时的 “火” 虽然暴烈,却在阳光下,容易扑灭;而现在的 “火”,藏在地下、躲在暗处,带着组织性的冷静和计划性的恶意,像埋在城市里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也不知道会炸向哪里。
“不能再被动监控了。” 陈序的眼神变得坚定,他指着面粉厂的卫星图,“我们需要主动出击 —— 一方面让‘青蛇’继续潜伏,摸清他们的资金链和物资流向,找到赵无妄的核心联络人;另一方面,联合警方,对疑似藏货的仓库、‘读书会’据点进行‘安全检查’,不是为了抓人,而是为了打乱他们的计划,让他们知道,即使在暗处,也不是绝对安全。”
叶晴点了点头,立刻开始部署:“技术组重点破解加密群的通讯协议,争取获取实时聊天内容;行动组准备‘安全检查’方案,避免打草惊蛇;另外,联系教育部门,提醒学校加强学生安全防护,防止他们真的对家属下手。”
监测室的日光灯管依旧嗡嗡作响,公开平台的 “平静” 数据还在屏幕上跳动,但每个人都知道,那只是表象 —— 地下的 “火种” 正在蔓延,顺着加密通讯的线路,沿着隐蔽的线下据点,悄悄烧向更深、更暗的角落。陈序看着屏幕上的绿色节点,心里明白:这场战斗,从 “扑灭明火” 的阶段,进入了 “清除暗火” 的新阶段,而这新阶段,会比之前更艰难、更危险。
暗网里,赵无妄看着 “物资采购完成” 的报告,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 —— 他要的不是一场短暂的 “神罚”,而是让 “默言” 的 “火种” 永远烧下去,变成扎在 “天平” 和陈序心里的刺,变成他操控混乱、贩卖 “概念产物” 的永久工具。
而 “天平” 监测室里,陈序和叶晴还在盯着屏幕,线人 “青蛇” 的消息还在不断传来,加密群的聊天还在继续,废弃工厂的 “集训” 还没结束 —— 这场与 “暗火” 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