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晴的 “最后通牒”
“天平” 监测室的屏幕被分割成两半:左侧是陈序刚发布的澄清视频,播放量突破 50 万,弹幕里零星出现 “原来被赵无妄骗了”“之前不该攻击李博士” 的理性声音;右侧却是暗网实时截图 ——“默言净化组” 正用红色加粗字体发布 “线下集结令”,号召信徒于三日后在市中心广场 “扞卫神圣,声讨叛徒”,下方已有人留言 “带好横幅和‘默言符号’牌,绝不让骗子毁了信仰”。
陈序的指尖还停在 “理性弹幕” 上,试图从那微弱的光亮里汲取力量,叶晴却抱着一叠厚厚的报告推门而入,脚步急促得带起一阵风。她将报告重重拍在茶几上,封面 “天平 - 群体性事件风险预测模型 V3.0” 的标题,在冷光灯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别盯着那点零星的理性了,看看这个。” 叶晴的声音比往常低了八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她翻开报告第一页,指着一条陡峭上扬的红色曲线,“这是过去 24 小时的群体情绪极化指数,从 65 分飙升到 89 分 —— 超过 90 分,就会进入‘高风险冲突阈值’。模型预测,按这个速度,72 小时内,至少会有 3000 名信徒聚集到市中心广场,到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挑事,就会演变成大规模踩踏或暴力冲突,甚至可能波及周边无辜群众。”
陈序的目光顺着曲线往下移,心脏骤然缩紧 —— 报告里附着的 “线下聚集风险点分布图” 上,市中心广场被标成刺眼的红色,周围用虚线圈出 “学校”“医院”“商场” 三个易受波及区域,旁边备注着 “早高峰时段人流量约 2 万,冲突发生后疏散难度极大”。更让他窒息的是 “冲突后果模拟”:最乐观的情况是 “50 人轻伤,经济损失百万”,最坏的情况则是 “多人重伤,引发跨区域信徒效仿,形成连锁动荡”。
“这不是凭空预测。” 叶晴调出一段监控录像,画面里,几个穿着 “默言静心” t 恤的人正围着一家打印店,批量制作 “打倒赵无妄傀儡”“默言神圣不可辱” 的横幅,店主低声劝阻,却被其中一人推搡在地,“我们的线人传回消息,赵无妄的人已经给‘净化组’送了第一批‘活动资金’,还提供了广场周边的监控盲区图 —— 他就是想借信徒的手制造混乱,好趁乱转移‘概念产物’的核心仓库,甚至可能嫁祸给‘天平’。”
陈序的喉咙发紧,他想起之前的纵火案、静默示威,想起那些被利用却不自知的信徒,想起李博士一家承受的恐惧 —— 如果真的发生大规模冲突,又会有多少无辜者被卷进来?多少家庭会因此破碎?他创造的 “默言” 符号,终究要以这样惨烈的方式收场吗?
“‘天平’的高层开了紧急会议,给出两个方案。” 叶晴的声音突然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斟酌措辞,她抬眼看向陈序,目光里带着复杂的情绪 —— 有无奈,有期待,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第一个方案,由你亲自出面,在 48 小时内发布‘神像拆除声明’,彻底否定‘默言’的‘神性’,引导信徒解散线下集结,主动拆毁你亲手建立的神坛。”
“第二个方案呢?” 陈序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他几乎不敢问出口。
“第二个方案,由‘天平’强制执行。” 叶晴的指尖在报告上轻轻敲击,每一下都像敲在陈序的心上,“我们会联合警方提前封锁广场,公开‘默言净化组’与赵无妄的关联证据,必要时会使用非致命武器驱散聚集信徒。但这样做的代价是 —— 至少会有上百名信徒受伤,更多人会因为‘信仰崩塌’陷入极端情绪,甚至可能被赵无妄趁机拉拢,变成新的不稳定因素。简单说,就是很难看,会有太多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这是最后通牒?” 陈序抬起头,迎上叶晴的目光,突然明白她语气里的复杂 ——“天平” 不是在逼他,是在给他最后一次 “减少伤害” 的机会,给他最后一次赎回自己过错的机会。
叶晴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翻开报告最后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李博士发来的短信截图:“看到陈序的视频了,愿意配合澄清,哪怕只是录一段语音,告诉大家别再被利用。” 这句话像一道微光,照进陈序沉重的心里 —— 他不是孤军奋战,李博士还在坚持,那些零星的理性声音还在挣扎,他不能让他们的努力白费,更不能让 “默言” 的悲剧以大规模冲突收尾。
“我选第一个方案。” 陈序的声音突然变得坚定,他指着报告里的 “72 小时倒计时”,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但我需要时间准备 —— 不能只是简单发布声明,我要找到之前那些还保持理性的信徒,比如‘27’,让他们帮忙传递消息;还要和李博士联手,用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让更多人看清赵无妄的阴谋,而不是用‘否定信仰’的方式把他们推向极端。”
叶晴的眼中闪过一丝释然,她伸手将报告往陈序面前推了推:“‘天平’会全力配合你 —— 技术组帮你联系理性信徒,行动组保护你和李博士的安全,舆情组会同步压制‘净化组’的集结令。但记住,你只有 48 小时,48 小时后如果还看不到明显的解散迹象,‘天平’就必须启动第二个方案,这是高层的底线,也是为了保护更多无辜的人。”
陈序拿起报告,纸张边缘因被无数人翻阅而微微卷起,上面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表,都像在提醒他肩上的重量。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创造 “默言” Id 时,只是想在虚拟世界寻找一点掌控感,却没想到会走到今天 —— 亲手建立神坛,再亲手拆毁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阻止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为了赎回那些因他而犯下的过错。
“对了,还有一件事。” 叶晴走到门口,突然转身,语气里多了一丝温和,“我们的线人说,林溪(陈序妹妹)的名字,最近出现在赵无妄东南亚仓库的‘待转运名单’里 —— 如果能顺利阻止这场冲突,我们就能集中精力追查仓库位置,或许很快就能找到她。”
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让陈序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妹妹的下落,是他一直以来的执念,也是他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他紧紧攥着报告,仿佛能从那冰冷的纸张里,感受到妹妹还在等待的温度。
监测室的屏幕上,暗网的 “集结令” 还在不断被转发,视频里的理性弹幕依旧零星,预测模型上的红色曲线还在缓慢上扬。但陈序的心里,却不再只有沉重和愧疚 —— 他知道,拆毁神坛的过程会很痛苦,会面对信徒的愤怒和不解,会面对赵无妄的疯狂反扑,但他必须走下去。
他翻开报告的空白页,开始写下 “神像拆除计划” 的第一条:“1. 联系‘27’,确认理性信徒名单,建立临时沟通群……” 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屏幕上的倒计时跳动声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监测室里,形成了对抗危机的、坚定的节奏。
72 小时的倒计时已经开始,陈序知道,这不仅是拆毁神坛的倒计时,更是保护无辜者、寻找妹妹、赎回自己的最后机会。他不能输,也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