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还在为如何澄清阿杰的谣言焦头烂额时,A 大校园里,一场因 “新审美” 引发的模仿狂潮,正朝着危险的方向失控。周五上午,他接到了阿杰之前提到的 “笔尖小筑” 画画群群主的消息,对方发来一段聊天记录,语气里满是焦虑:“你知道吗?群里有个女生为了追求‘内敛忧郁感’,每天只吃一个苹果,上周直接在画室晕倒了,送医院检查说是营养不良;还有个男生,为了模仿阿杰的‘温柔神态’,刻意压低声音说话,结果声带受损,现在都没法正常交流了。”
陈序看着聊天记录,心脏猛地一沉。他赶紧打开学校贴吧,发现类似的帖子已经刷屏 ——“为了 get 阿杰同款‘清冷感’,我一周瘦了十斤,现在走路都发飘”“模仿‘忧郁眼神’,每天对着镜子练习皱眉,结果现在额头全是皱纹,还总控制不住想流泪”“穿阿杰同款宽松卫衣,结果被老师说不尊重课堂,现在都不知道该穿什么了”。
更让他心惊的是一篇题为《我快被 “新审美” 逼疯了》的匿名帖子。楼主是一名大一女生,她在帖子里写道:“我之前一直很喜欢自己的性格,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可自从‘新审美’流行后,身边的人都说我‘太吵了,没有高级感’,劝我学着‘内敛一点’。我开始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说话不敢大声,笑的时候要捂着嘴,甚至故意找悲伤的电影看,想让自己变得‘忧郁’。可我一点都不开心,每天都活得很压抑,晚上经常失眠,甚至开始讨厌这样的自己……”
帖子下面,有很多人留言表示有同样的感受:“我为了模仿‘真实感’,故意不化妆、不收拾房间,结果被妈妈骂‘邋遢’,同学也觉得我‘很奇怪’”“我之前喜欢穿亮色的衣服,现在为了符合‘内敛风’,全换成了黑白灰,可每次看到以前的照片,都觉得特别委屈”“我室友为了让眼神变得‘温柔’,每天滴眼药水,结果眼睛发炎,现在看东西都模糊”。
这些留言像一把把刀,反复刺着陈序的心脏。他曾经以为,《倾城之恋》引发的 “新审美”,是对单一审美标准的打破,是对多元个性的包容。可现在,这场审美变革,却变成了新的 “枷锁”—— 学生们为了迎合所谓的 “高级感”,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压抑自己的个性,甚至扭曲自己的心态,这早已偏离了他最初的初衷,开始显现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他立刻给在 A 大当辅导员的大学同学林璐打电话,想了解更多情况。电话接通后,林璐的声音里满是疲惫:“陈序,你是不是也听说了最近校园里的事?这两周,我们学院已经有五个学生因为过度减肥晕倒,三个学生因为刻意模仿神态导致身体不适,还有十几个学生来咨询心理问题,说自己因为不符合‘新审美’而自卑、焦虑。我们开了好几次班会强调‘健康最重要’,可根本没用,还是有学生偷偷伤害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陈序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们难道不知道,这种模仿是不健康的吗?”
“知道又怎么样?” 林璐叹了口气,“现在校园里到处都是‘新审美’的宣传,社交平台上全是‘如何 get 高级感’的教程,甚至有学生说‘不这样做,就会被淘汰’。他们害怕被孤立,害怕不被喜欢,只能跟着潮流走,哪怕知道这样做会伤害自己。”
陈序沉默了。他想起自己当初创作《倾城之恋》时,特意将故事设定在校园,以为小范围的传播能减少风险。可他没想到,校园里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潮流的影响,也更容易为了迎合潮流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他原本想带来包容与自由,却没想到,反而让这些年轻的学生,陷入了新的焦虑与伤害之中。
下午时分,林璐又给陈序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几个学生围在公告栏前,看着一张写着 “拒绝畸形审美,拥抱健康自我” 的倡议书,可他们的表情里,满是迷茫和犹豫。“这是我们几个辅导员一起贴的倡议书,可没几个人认真看。” 林璐的声音里满是无奈,“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也不想伤害自己,可大家都这样,我不这样做,就没人愿意跟我做朋友’。”
陈序看着照片,心里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他知道,这场因他而起的 “审美闹剧”,已经不再是简单的 “潮流更迭”,而是演变成了一场伤害年轻人身心健康的 “灾难”。那些为了模仿而晕倒的学生,那些因焦虑而失眠的学生,那些为了迎合而压抑个性的学生,都是这场灾难的受害者,而他,就是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
他打开电脑,再次翻看《倾城之恋》的文档。曾经那些关于 “灵魂吸引力”“多元审美” 的文字,此刻看起来却格外刺眼。他以为自己在做一件 “善事”,却没想到,自己的能力不仅没有带来救赎,反而制造了新的痛苦与伤害。他终于明白,任何强行干预现实的行为,无论初衷多么美好,都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而这些后果,往往需要无辜的人来承担。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的灯火一盏盏亮起。陈序靠在椅背上,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心里充满了无力感。他不知道该如何停止这场失控的模仿狂潮,不知道该如何弥补那些受伤的学生,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只知道,这场由他引发的审美变革,已经彻底失控,而他,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否则,将会有更多的人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