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风尤其注重将手册中的西医诊断思路,与自己的中医辨证、草药知识相结合。比如,手册里提到“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需警惕阑尾炎”,凌风就思考,从中医角度看,这属于“肠痈”,是湿热瘀滞,对应哪些草药(如大黄、丹皮、桃仁)和穴位(如阑尾穴、上巨虚)有特效。这种中西结合的思考,让他的医术视野打开了新天地。
他还做了一件大胆的事。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他揣着一小包自己炒制的南瓜子和一壶清热润肺的桑叶茶,悄悄去了村东头的牛棚。
牛棚里,吴老师三人正围着一个小火塘取暖,火光映着他们憔悴但比刚来时舒缓了些的脸。见到凌风,三人都有些意外和紧张。
“凌大夫,您怎么来了?快请坐。”吴老师连忙起身。
“没事,巡诊路过,看看吴老师身体恢复得怎么样,顺便带点零嘴给大家尝尝。”凌风笑着坐下,将瓜子和茶水放在一块破木板上,语气自然得像拉家常。
他先给吴老师复诊,号了脉,看了舌苔,点头:“恢复得不错,肺里的湿罗音基本消失了。但底子还虚,入冬了得特别注意保暖,不能再着凉。”他又看了看苏老师的咳嗽和陈技术员的腿,调整了药方,叮嘱了些注意事项。
闲聊中,凌风看似无意地提起自己看病时遇到的一些疑难症状,比如有的社员心口疼却查不出原因,有的孩子长期低烧找不到病灶……吴老师起初很谨慎,但谈到专业问题,他的眼神就不自觉地亮了起来,结合手册里的知识,谨慎地分析了几种可能性。陈技术员也插话,从物理刺激和炎症角度补充了几句。苏老师则提醒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因素。
小小的牛棚里,竟进行着一场跨越界限、凝聚着智慧的小型“疑难病例讨论会”。凌风听得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中医见解,双方互相启发,都觉受益匪浅。临走时,凌风“顺便”请教了手册里几个他没完全吃透的西医术语,吴老师也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做了解释。
这次秘密的“学术交流”,让凌风收获巨大,也让牛棚里的三人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和知识的价值,彼此间建立起一种微妙而珍贵的信任。凌风知道,这条路走得险,但值得。
农闲时节,知青点的矛盾却并没有闲着,反而因为空闲时间多了,有些问题暴露得更明显。以郑卫东为首的几个男知青,嫌农活累、伙食差,整天牢骚满腹,不是聚在一起打牌吹牛,就是往公社跑,想找门路回城。而另一部分知青,如那个割伤脚的女知青张小娟和几个男知青,则比较踏实,跟着老农学编筐、修农具,或者找凌风、春苗请教些医学常识,想学点真本事。
郑卫东看到凌风在村里的威望越来越高,心里越发嫉妒。他又开始上蹿下跳,在知青中散布谣言,说凌风搞“封建迷信”、“用土方子骗人”,甚至影射凌风和女社员(主要指春苗)关系不清不楚。这些话传到王福满和凌风耳朵里,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凌风决定不再姑息。他找到王福满,商量了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几天后,王福满召开知青全体会议,宣布了一项新决定:为了丰富知青的业余生活,帮助大家更好地“接受再教育”,队里决定利用冬闲,为知青开办“业余技能培训班”,包括“农业技术班”(由老农教授种地经验)、“医疗卫生班”(由凌风、铁柱、春苗教授常见伤病处理和预防保健知识)和“文艺宣传班”(排练革命节目)。知青可以根据兴趣自愿报名参加。
消息一出,知青们反应热烈。大多数知青都愿意学点实用的东西,纷纷报名。郑卫东本来想抵制,但看到大家都报名,他怕被孤立,也只好悻悻地报了名,却故意选了最清闲的“文艺宣传班”。
凌风亲自负责“医疗卫生班”的教学。他讲课深入浅出,结合大量实例,教大家如何识别常见草药、如何处理外伤、如何预防感冒、如何急救中暑晕厥,甚至包括简单的针灸按摩手法。他还带着知青们上山认药,现场教学,生动有趣。张小娟等知青学得特别认真,笔记记了一大本。
郑卫东虽然没报医疗班,但心里不服气,总想找茬。一次,医疗班在山上采药,郑卫东偷偷跟去,想抓凌风“教授封建迷信”的把柄。恰好当时一个女知青不小心被野蜂蜇了,手臂瞬间肿起老高,疼得直哭。郑卫东在一旁冷眼旁观,想看凌风怎么办。
凌风不慌不忙,让铁柱赶紧找来几种草药(蒲公英、紫花地丁),捣烂敷在伤口上,又用毫针刺了几个穴位泻毒。不一会儿,女知青的肿痛就减轻了大半。凌风趁机讲解:“大家看,这山上的野草,很多都是宝,关键时候能救命。这不是迷信,是科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咱们学医,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不是耍嘴皮子、搞歪门邪道!”
这番话,既是教学,也是说给郑卫东听的。郑卫东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灰溜溜地走了。经过这次“现场教学”,凌风的威信在知青中更高了,郑卫东的挑拨再也没人相信。
凌风还做了一件事。他发现知青点卫生条件差,容易生病,就建议王福满拨了点款,带领知青们自己动手,修缮房屋,挖了排水沟,还建了个简单的澡堂子。他还教大家用艾草、苍术等烟熏消毒,预防流感。这些实实在在的关心,让知青们倍感温暖,对凌风更加信服。郑卫东彻底被孤立,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进入深冬,天气越来越冷,北风呼啸,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凌家坉的社员们大多猫在家里,围着火塘取暖,享受难得的清闲。医疗站的病人也少了些,多是些老慢支复发、关节痛加重的老病号。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重病,再次考验着凌风的医术和决心。一天傍晚,寒风凛冽,孙大壮急匆匆地跑到医疗站,脸色发白:“风哥!快!我娘……我娘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