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们围着拖拉机,啧啧称奇。一个来自平原公社的技术员感叹道:“唉,要是咱们公社啥时候也能用上这铁牛耕地就好了,那得省多少人力、畜力啊!现在春耕的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得上阵,累得直不起腰,还赶不上这机器半天的活儿。”
“机器是好,能大大提高效率。”凌风接口道,他正蹲在田埂上,用手摸了摸翻起来的土壤——黑褐色的土壤,团粒结构很好,抓在手里松开能散开,有机质含量一看就很高。他站起身,语气很清醒:“但现阶段,对咱们大多数公社和生产队来说,购买和使用大型机械的条件还不成熟。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得三万多块,相当于咱们一个公社两年的农业产值,根本买不起;而且咱们那儿多是山地丘陵,地块小,高低不平,大型拖拉机根本开不进去,只能用小型农具。”
他顿了顿,继续道:“眼下,咱们还得立足现实,靠精耕细作,靠普及和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来提高单产。就像这农场的种子,确实优良,但它们的育种目标是适应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平原高产条件,比如耐密植、成熟期一致,方便机械收割。但这种品种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那边的山地、丘陵、旱地——咱们那儿土层薄、保水差,需要的是耐旱、耐贫瘠、抗倒伏的品种。所以,咱们不能盲目引进,还得花力气选育和筛选更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耕作习惯的品种才行。”
带队参观的农场技术科马科长听了凌风这番话,不由得对他投来赞许的目光——这个年轻人不仅观察力强,而且头脑清醒,不盲目羡慕先进设备,能立足实际思考问题,很难得。马科长走过来,拍了拍凌风的肩膀:“这位小同志说得很有见地!农业技术推广,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再好的技术、再优的品种,如果不能适应本地的水土气候和种植习惯,盲目引进推广,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损失。”
参观过程中,凌风看得格外仔细,手里的小本子就没停过——看到农场的灌溉系统,他记下“滴灌比漫灌节水60%,适合山区推广小型滴灌设备”;看到种子仓库里的标签,他记下“种子储存需控制温度在10度以下,湿度60%以下”;看到农场技术员给小麦喷药的无人机,他记下“无人机喷药效率高,每亩用时3分钟,但成本高,可先在公社层面集中配备一台,统一服务”。
中午在农场食堂吃饭时,凌风还特意找到马科长,请教了山区旱地保墒的问题。马科长告诉他:“山区保墒,除了地膜覆盖,还可以搞‘秸秆还田’,把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粉碎后翻进地里,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保墒。你们可以试试,成本低,还环保。”凌风赶紧把这个方法记在本子上,心里盘算着回去就在凌家坉推广。
一个月的培训时光,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结业阶段。结业前,农业局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培训成果交流会,让每位学员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谈谈心得体会,以及回去后打算如何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交流会在二楼大会议室举行,局领导和各科的负责人都来了,气氛很严肃。学员们按顺序发言,有的学员讲得很空泛,只说“回去后要认真推广新技术,努力提高产量”,没有具体措施;有的学员虽然有想法,但缺乏可操作性。
孙明发言时,拿着提前写好的稿子,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说要“在城关公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田,推广全套现代化农业技术”,听得台下的人都在小声议论——城关公社虽然是平原,但千亩示范田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根本不现实。
轮到李建国发言时,他说得很实在:“回去后,我先在咱们公社搞两块玉米地膜覆盖试验田,再教社员们小麦锈病的早期识别方法,一步一步来,先把基础的技术推广开。”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凌风。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没有拿着笔记本照念,而是看着台下的领导和学员,条理清晰地说出了自己早就想好的“三步走”计划:
“第一,回去后,立即着手扩大现有优化小麦品种的示范种植面积。目前我们队的试验田是三亩,这次培训结束后,我打算争取生产队支持,把示范田扩大到三十亩,分三块,每块十亩,分别采用三种施肥方案——A方案是腐熟有机肥+少量化肥,b方案是纯有机肥,c方案是咱们队目前的常规施肥法,搞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性能和适应性,同时也让社员们亲眼看到不同施肥方法的效果。”
“第二,争取生产队支持,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社员,建立一个小型的简易种子田。面积不用大,五亩就够,主要学习掌握基本的种子提纯、复壮和繁育技术——比如小麦的单株选择、混合脱粒,玉米的果穗选种,逐步提高队里主要作物良种的自给率,减少对外地种子的依赖。外地种子不仅贵,而且有时候不适应咱们的地块,去年咱们队买的玉米种,就因为不抗旱,减产了一成。”
“第三,把这次培训学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尽快整理成通俗易懂的‘说明书’。‘说明书’上不用专业术语,比如把‘小麦条锈病’说成‘麦叶上长黄条纹锈斑’,把‘石硫合剂浓度0.3波美度’说成‘一斤石硫合剂原液兑三百斤水’,再画上简单的插图,比如锈病的症状图、施肥的比例图,方便不识字的社员看。另外,利用晚上、下雨休息时间开办‘田间课堂’,手把手教社员们操作,比如怎么识别病虫害、怎么配农药、怎么给小麦去雄授粉,提高全队的科学种田水平。”
他的发言,没有一句空话,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完全立足于凌家坉的生产实际,既考虑了可行性,又兼顾了长远发展,体现了强烈的务实精神。
台下的局领导们听得很认真,马副局长时不时地点点头,手里的钢笔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张建国坐在旁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