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二人一时不察,请主公责罚!”
身为军机堂军师,中了敌人埋伏,荀彧、荀攸二人一脸愧疚。
“无妨,胜败乃兵家常事!
这次是本将军轻敌,小看了李儒。
文若,公达不必妄自菲薄!
下次,我们捶爆他!”
游尘扶起荀彧叔侄两人。
此时,韩龙进帐禀报道:
“主公,探子已找到天水郡功曹姜冏,对方已经答应主公的邀请,同意举族迁往晋阳。”
“嗯,做得好!
本将只有一个要求,务必保护好姜冏及其家眷!
若是出了差错,那些暗探就不用回来了!”
“属下明白!
另外,新野、义阳两郡所有邓姓之人也正往晋阳迁移,倒是发现了一些口吃之人,等主公回去亲自确认。
至于与关将军面相相似,面如重枣,名为魏延之人,以及东莱太史慈,暂未有消息……
孙策与周瑜已结为异姓兄弟,说是学主公四兄弟桃园结义,据说孙策这小子拉着周瑜,半夜翻墙头,偷看隔壁少妇沐浴……”
韩龙将游尘想要了解的情报如倒竹筒般讲完,身形很快消失。
“哈哈哈!”
听到孙策、周瑜两人干坏事,游尘憋笑许久,终于释放出来。
“主公,你笑啥?”
把守帐外的典韦、许褚听到游尘突然大笑,不禁出言问道。
“我想起高兴的事情,午饭吃狗肉!
汪汪汪!”
游尘学着狗叫。
“哈哈哈!”
许褚放声大笑。
“嘬嘬嘬!”
典韦直接嗒嘴。
“你们两个混小子,没规矩!
去,把徐荣给我带过来!”
游尘笑骂道。
徐荣被俘后,就已经明白情况了,此时没有丝毫意外。
他本是忠于汉室之人,董卓把持朝政后才听命于对方。
对于董卓火烧洛阳的行径,徐荣无比痛恨,但身为中郎将,他只能奉命行事。
“某素知国兴(给徐荣编的表字)乃心系大汉之人,董卓的暴行,想必将军已然知晓。
如果董卓真是伊尹、霍光那样的人,关东盟军也不会起兵讨伐他了。
所以呢,国兴现在想怎么做?
是回去帮助荼毒百姓的董卓,还是留下来,一起铲除国贼?”
想想如今被董卓玩弄于股掌间的天子刘协和朝廷百官,再对比下臭名昭着的西凉军和威名远扬的征北军,徐荣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荣愿归降将军!”
“得将军相助,我军如虎添翼呀!
国兴,本将军封你为统军中郎将!”
游尘急忙扶起徐荣。
徐荣治军能力很强,历史上曾先后大败曹操,孙坚等人,以后麴义练兵时不会寂寞了。
……
孙坚军在扑灭洛阳大火时,发现一口井中有五色光芒。
从中捞起一具宫女尸首,怀中抱着一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孙坚打开一看,竟是一块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玺身缺了一角,以黄金镶之,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程普看到玉玺,便对孙坚解释道:
“这必定就是传国玉玺!
据传此玉是昔日卞和在荆山下,见凤凰栖息在一块石头上,就将这块石头进献给楚文王,从石头里得到玉石。
秦二十六年,始皇帝让良工巧匠雕琢此玉为玺,丞相李斯在其上篆刻这八字。
后来始皇帝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楫将覆,始皇帝慌乱中将玉玺投入湖中,风浪瞬间平息。
秦三十六年,始皇帝巡狩到华阴地界,有人手持玉玺拦住去路,对其从者言道,‘特持玉玺归还祖龙’,说完便消失不见,玉玺因此复归于秦。
秦覆灭后,子婴将玉玺献给汉高祖。
后来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用玉玺砸向王寻、苏献,玉玺一角损毁,才用金镶补。光武帝在宜阳得到此物,一直传位至今。
之前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玉玺不知所踪。
如今寻得此宝,正是上天授意,让主公登九五之位。
此处人多嘴杂,不可久留,主公当速回江东,再图大事。”
孙坚闻言,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
“德谋所言正合我意!
明日我当托疾辞归。”
几人商议已定,严令在场军士不得泄露机密。
不料士兵中有一人是袁绍同乡,连夜溜出孙坚营寨,将此事报知袁绍。
袁绍对其大加赏赐,暗留军中。
次日,孙坚果然来向袁绍辞行。
“坚近来身体抱恙,想回长沙将养,特来辞别盟主。”
袁绍冷笑一声,看向“身体抱恙”的孙坚,神色不善道:
“将军所害恶疾,只怕是得了传国玉玺吧?”
孙坚脸色大变,很快又恢复如初,故作不解反问道:
“盟主何出此言?”
孙坚的微表情,早被袁绍尽收眼底,对玉玺一事已经认定。
袁绍当下对天抱拳,义正辞严道:
“我等兴兵讨贼,共襄义举,为国除害。而玉玺乃朝廷至宝,既为将军所得,理当将此物交予本盟主,妥善保管。待诛杀董卓后,归还天子。将军却私匿玉玺,托词离去,意欲何为?”
孙坚继续装傻充愣:
“自十常侍之乱以来,玉玺就已下落不明,如何会在孙某手里?”
见孙坚揣着明白装糊涂,袁绍嗤笑一声:
“井中女尸怀抱之物何在?”
“什么女尸,什么怀抱之物?
孙某确实不曾见过,袁盟主何必咄咄相逼?”
袁绍眼睛微眯,语气中带着威胁口吻:
“文台啊,速速将玉玺交出,莫要自取其祸呀!”
孙坚当下指天为誓:
“(黄)某若私藏玉玺,日后不得善终,死于乱箭之下!”
这个黄字,是孙坚在心里默念的。
再说当时程普几人也看到了,那是上天赐予我的,能叫私藏吗?
可惜游尘此时尚未归来,否则必定为孙坚默哀。
这开光的嘴啊,怎么就管不住呢!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众诸侯也纷纷劝说:
“文台发下如此毒誓,想来是没有玉玺的。”
“是吗?打捞之时,此人在场否?”
袁绍身后转出一人,赫然正是那名泄密的军士。
孙坚大怒,抽出古锭刀,就要斩杀那人。
“孙太守急着斩杀此人,是想死无对证吗?”
袁绍拔剑拦住孙坚,背后高览、韩琼、焦触、蒋奇等人,纷纷拔剑出鞘。
孙坚身后程普、黄盖、韩当、凌操也掣刀在手。
眼看场面就要失控,众诸侯连忙上前劝架。
“哼!我为将军家事,不计生死,奋勇杀敌!
前有袁公路无故克扣粮草,损我股肱手足,如今汝又无中生有,讨要传国玉玺!
这盟军,不待也罢!”
孙坚怒甩披风,径直出了盟军大帐,下令部众拔寨,返回长沙。
袁绍大怒,暗中给荆州刺史刘表修书一封,告知玉玺之事,让刘表于半路截夺。
次日,游尘,曹操,公孙瓒,马腾,刘备率败军归来。
袁绍召集诸侯,大摆筵席,为几人解闷,诸侯多有讥讽之色。
曹操环视众诸侯,借着酒劲,愤然感叹道:
“某以大义相邀,为国除贼,诸公皆仗义而来。
曹某本意,是让时待引并州之众驻扎于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辕、太谷,夺取险要之处;公路率南阳之军,驻军于丹、析两地,入武关,震慑三辅,深沟高垒,作为疑兵。
今诸公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深以为耻!深以为耻!”
见时机差不多了,游尘也站出来声援曹老板。
“我与孟德兄,公孙太守,马太守,玄德公率军追击董卓,反为贼军所败,为何?
只因李儒算准了这盟军中,只有两道追兵!
他算准了诸位不会率军追击,故而只设下两道伏兵!
若是诸位肯派出第三路追兵,我等焉能有此大败?”
刘备对众诸侯施了一礼,正要说些什么,曹操直接过来,拉起他和游尘的手,转身就走。
公孙瓒和马腾对视一眼,也跟着走了出去,留下帐内诸侯面面相觑。
几人心知袁绍等诸侯各怀异心,料定盟军不能成事,相互道别,各自引军返回治所。
刘备没有地盘,公孙瓒表奏其为平原相,前往平原招兵买马。
“如今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包藏祸心,早晚要起刀兵。
两位叔父与游某乃是姻亲,不如我三路兵马就此结为无限期攻守同盟,共同进退,如何?”
对于游尘的话,公孙瓒和马腾都表示赞同。
历史上,这两人都没有太大野心,不过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罢了。
游尘相信,以征北军的实力,外加姻亲关系,他们早晚会主动俯首称臣。
至于曹操、刘备二人,野心太大,早晚要刀剑相向,又何必多费口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