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瀚海的“糖衣炮弹”如期而至。
唐浩兼任战略发展委员会副主席,看似步入权力核心,实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他清晰地感觉到,暗处有不止一双眼睛在盯着他,尤其是“特殊机会基金”的每一次操作。
与此同时,“建明资本”在李建明的操持下,正利用唐浩提供的、规避了主要风险后的系统建议,悄无声息地积累着资本和初步的业绩记录。
真正的风暴,始于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二。
唐浩如常接收了系统的指令。
其中一条,是针对一家在美股上市的、颇具潜力的云计算公司“星云科技”。系统给出的建议是:【做多星云科技,基于其即将公布的财报将远超市场预期,预期涨幅35%,持有周期5个交易日。投资回报率:35%】
逻辑清晰,预期明确。
唐浩按照为“特殊机会基金”设定的、相对保守的建仓策略,指令交易员开始分批次、小单买入星云科技的股票及看涨期权。
然而,就在建仓指令发出的同时,市场出现了诡异的现象。
星云科技的股价并未如预期般平稳上涨,反而在每一笔买单上方,都瞬间出现数倍于买单的卖单压阵,将股价死死地压制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甚至微微下跌。
交易员的建仓过程变得异常艰难,成本不断被推高。
“唐总,星云科技的盘面有点怪,好像……有人在跟我们对着干。”负责美股的李梦琪向唐浩汇报。
唐浩盯着实时行情,眼神微凝。
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有人预判了他的行动,并且在精准地压制他的建仓。
“暂停建仓。”他果断下令。
但为时已晚。“量子对冲”如同最耐心的猎人,已经嗅到了猎物的确切位置。
第二天,亚洲时段刚开盘,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做空机构“灰犀牛研究”突然发布了一份针对“星云科技”的做空报告。
报告言之凿凿地指控星云科技在客户数据和营收确认上存在严重造假,并“预测”其即将公布的财报将是一场灾难。
报告一出,市场哗然。
星云科技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应声暴跌百分之十五。
唐浩看着屏幕上下跌的股价和那份漏洞百出却极具煽动性的报告,心中雪亮。
这不是巧合,这是一个针对他的、精心布置的陷阱。
“量子对冲”不仅预判了他的操作,还动用了信息战,精准地在他建仓后发动袭击。
更糟糕的情况接踵而至。
就在唐浩准备动用备用资金,在低位补仓以摊薄成本时,亿豪投资的首席风险官亲自来到了他的办公室,脸色严肃。
“唐经理,根据委员会刚刚通过的紧急风险预案,对于单日跌幅超过百分之十五且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的持仓,‘特殊机会基金’必须立即启动强制平仓程序,除非能得到超过三分之二委员的豁免。”
风险官递过来一份文件,“这是方董和几位委员联合签署的风险提示函。
我们评估,星云科技符合强制条件。”
唐浩的心沉了下去。
强制平仓。
这意味着他不仅无法低位补仓,还要在市场的恐慌抛售中,以最低的价格砍掉自己的头寸,坐实巨额亏损。
方瀚海终于图穷匕见,利用规则,在他最危险的时刻,捆住了他的双手。
“我需要向委员会申诉……”唐浩试图争取。
“可以,但申诉期间,该头寸必须冻结,不得进行任何操作。”风险官的语气毫无通融余地。
冻结。
这等于宣判了死刑。
在高速变化的市场里,冻结意味着只能眼睁睁看着损失扩大。
最终,在“灰犀牛”报告和恐慌性抛售的双重打击下,星云科技当日收跌百分之二十八。
唐浩的“特殊机会基金”因强制平仓规则,在底部砍掉了所有头寸,单笔亏损超过基金净值的百分之一。
这不仅仅是一次亏损,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金磊资本的代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语气虽然克制,但质疑之意已然明显。
其他Lp也纷纷发来问询函。
而这,仅仅是开始。
在接下来的两周里,“量子对冲”如同鬼魅,接连预判了唐浩基于系统指令的两次关键操作。
一次是利用流动性陷阱,在A股一个小盘股上制造“闪崩”,让唐浩的止损单被打穿;
另一次则是利用衍生品市场,在唐浩买入看涨期权后,联手打压正股,使其期权价值近乎归零。
尽管唐浩凭借系统的精准判断,在其他操作上依然盈利,但对冲基金这接二连三的精准狙击,让“特殊机会基金”的净值出现了剧烈波动和罕见的连续回撤。
唐浩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窗外是璀璨的不夜城,但他的世界却仿佛被无形的壁垒封锁。
系统给予他看清未来的眼睛,但对手却利用规则、资本和信息,在他通往未来的道路上,布满了陷阱。
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李建明的来电。
此刻,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建明资本”,不再仅仅是一个备选方案,而是他能否破局的关键。
他按下了接听键。
“唐总,”李建明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我们的独立账户,刚刚按照您之前的备用指令,在星云科技跌至最低点时,全仓接入了。”
唐浩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寒光。
“很好。从现在起,‘建明资本’进入静默攻击状态。他们想猎杀明处的巨兽,那就让他们尝尝,被暗处的毒蛇咬伤的滋味。”
明枪与暗箭的较量,此刻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