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向所有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发出了充满号召力的呼吁:
“不要再沉溺于对旧时代的伤感和恐惧了!看看我们周围,资源日益紧张,社会矛盾激化,我们的文明在内部消耗中已经步履蹒跚。‘镜影工程’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外部威胁的免疫,更是解决我们内部积弊的终极方案!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属于新人类的开始!年轻的朋友们,你们是未来的主角,难道你们愿意在一个注定毁灭的旧世界里随波逐流,而不愿意拥抱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崭新的数字未来吗?进化,还是灭亡?这个选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演讲结束了。伊莉娜·索恩立正,向镜头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转身,步伐坚定地离开。全息影像消失,但整个联邦却陷入了另一场更加剧烈的思想风暴。
伊莉娜的演讲,以其冷酷的逻辑、宏大的视野和充满激情的进化论调,瞬间俘获了大量听众。特别是那些对现实不满的年轻人、崇尚技术的精英、以及在危机面前渴望看到明确出路务实主义者。他们将伊莉娜视为领袖,将“镜影工程”视为通往强大未来的光辉道路。社交媒体上,“进化派”或“方舟派”的声音迅速压过了“人性守护者”的悲鸣。支持伊莉娜的标签席卷网络,她被称为“星海时代的先知”、“文明的领航员”。
社会分裂的格局,从此彻底明朗化。不再是模糊的争论,而是形成了以莎拉·基恩为代表的“守护阵营”(强调人性的价值,警惕技术异化),和以伊莉娜·索恩为代表的“进化阵营”(强调生存与进化,拥抱技术变革)的尖锐对立。
伊莉娜·索恩,如同在黑暗中点燃了一盏以“进化”为名的灯火。这灯火,照亮了一条看似充满希望的道路,但也将这艘文明的航船,引向了一场关于自身本质的、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内部交锋。
伊莉娜·索恩那场名为《进化,或灭亡》的演讲,如同一颗投入静潭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为席卷整个联邦社会的滔天巨浪。演讲中冷酷的逻辑、对未来的激进构想以及对“人性守护者”毫不留情的批判,将之前还停留在学术争论和民间议论层面的“镜影工程”议题,瞬间推向了政治风暴的中心。社会舆论前所未有地两极分化,街头既有支持“进化”的游行,也有高举“守护人性”标牌的抗议,网络上的论战更是演变成激烈的骂战和阵营对立。压力,如同不断积聚的乌云,沉重地压向了联邦权力的最高殿堂——联盟最高议会。
议会大厦的穹顶之下,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椭圆形的议事厅内,数百名议员正襟危坐,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犹疑和前所未有的沉重。今天,他们将进行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辩论,并做出一个可能决定文明最终命运的表决:是否正式启动“镜影工程”。
议长敲下法槌,宣布辩论开始。首先被邀请发言的,是作为“镜影工程”理论奠基人的埃隆·维斯塔博士。他走上讲台,步伐略显沉重,与伊莉娜·索恩的锐利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发言没有激昂的煽动,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近乎悲怆的理性。
“诸位议员,”维斯塔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身后的全息投影展示着“寻路人”号传回的那些令人心悸的数据流,“我们聚集在这里,并非为了选择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是在两个沉重的选项之间,选择一个不那么坏的未来。”他坦然承认,“镜影工程”并非他的首选,甚至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未来。它是在物理宇宙毁灭的绝对威胁下,被逼到墙角后,所能找到的唯一理论上可行的生存方案。
他详细解释了工程的巨大技术挑战和伦理代价,没有回避莎拉·基恩提出的关于意识连续性、情感异化等尖锐问题。“是的,我们可能将告别我们所熟知的人性。是的,数字存在可能是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陌生的生存状态。这其中的风险和心理冲击,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峻,“但是,请诸位看看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个我们无法理解、无法对抗、无法逃避的宇宙现象。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务。如果连存在本身都无法保证,那么讨论存在的质量,就成了一种奢侈的悲剧。‘镜影工程’,是我们绝望中抓住的一根稻草,一根可能通往彼岸,也可能将我们拖入更深黑暗的稻草。启动它,意味着我们选择保留文明的火种,哪怕这火种可能需要以一种我们暂时无法完全接受的形式燃烧。”
维斯塔的发言,充满了悲剧性的色彩,他将选择定义为一种无奈的、基于生存本能的必然,试图以理性和责任感来说服议会。
紧接着,伊莉娜·索恩指挥官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讲台。她与维斯塔擦肩而过,没有眼神交流,仿佛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她的发言,一扫维斯塔的悲观基调,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和对未来的强烈信心。
“维斯塔博士将‘镜影工程’视为一根稻草,”伊莉娜开口,声音清晰而有力,目光扫过全场,“而我,则将它视为我们文明进化的翅膀!”她完全接纳并强化了自己在公众中的“进化派”领袖形象。“我们不是在绝望中挣扎,我们正站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上!宇宙给了我们一次危机,但也给了我们一次超越自我、迈向新生的绝佳机会!”
她猛烈抨击了“人性守护者”的论调,称之为“狭隘的怀旧情结”和“对宇宙残酷现实的幼稚逃避”。“执着于脆弱的碳基躯体和不可控的情感,在宇宙尺度下,是一种致命的弱点!‘镜影工程’不是放弃人性,而是升级人性!它让我们摆脱生物学上的限制,获得近乎神只的能力!这是机遇,是荣耀,而不是悲剧!”她呼吁议会拿出勇气,做出果断的、符合文明长远利益的决策,而不是在无休止的伦理争论中贻误战机。
两位核心人物的开场陈词,定下了辩论的基调。随后,议员们纷纷发言,议事厅内顿时化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支持“镜影工程”的议员(多为来自工业星系、科技背景浓厚或与军方关系密切的代表)强调:
时间的紧迫性:一百五十年看似漫长,但对于建造“方舟”这样的巨构来说,时间极其紧张,必须立刻集中全联邦资源启动。
方案的确定性:相比虚无缥缈的超光速逃亡或其他未知技术,“镜影工程”至少有一条清晰的技术路径。
资源的集中:反对派提出的分散资源探索其他方案是极大的浪费,在生存危机面前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
民意的基础:引用伊莉娜·索恩演讲后高涨的民意,声称支持“进化”是人民的选择。
反对“镜影工程”的议员(多来自文化传统深厚的星球、环境保护团体以及代表底层民意的代表)则反击:
伦理的底线:强烈质疑意识上传等同于集体自杀,认为这是对生命神圣性的亵渎。
社会的撕裂:指出强制推行“镜影工程”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抵抗和内乱,甚至可能未等灾难降临,文明就已从内部崩溃。
技术的傲慢:警告对未知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预估不足,一旦“方舟”出现问题,将是彻底的毁灭。
替代方案的必要性:坚持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探索物理逃亡等备选方案。
辩论异常激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支持者指责反对者感情用事,罔顾生存现实;反对者抨击支持者技术至上,漠视人性价值。议事厅内充满了火药味,甚至出现了人身攻击的苗头。
眼看辩论陷入僵局,且情绪愈发对立,以议长为首的中间派系意识到,强行表决无论结果如何,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强行通过“镜影工程”,将面临一半人口的强烈抵制甚至武装反抗;如果否决,则可能被支持者视为断送了文明最后的希望,同样会导致社会动荡。
在闭门磋商中,一位资深的中间派议员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批准“镜影工程”进入实质性研发和建设阶段,以确保生存方案的研究不中断,满足“进化派”的核心诉求。
但同时,启动一项名为“诺亚计划”的备选方案,即集中部分资源,设计并建造一批大型世代飞船,尝试进行最远距离的物理逃亡。这既是对“守护派”诉求的回应,也是为文明保留一个物理存在的“火种”,作为风险对冲。
最终是否执行“镜影工程”(即大规模意识上传),不由议会直接决定,而是交由全体联邦公民进行全民公决。将这史无前例的重大抉择,交还给每一个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