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公司那份措辞诱人、报价惊人的“珠算”计算器收购函,在有限范围内引发了激烈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缓解外汇压力的天赐良机,反对者则坚决认为核心技术关系国运,绝不能资敌。张彬没有急于表态,他将函件交由一个专门小组进行背景深度核查,重点分析这家欧洲企业与某些国家情报机构的潜在关联,以及其真实技术意图。
就在小组紧锣密鼓进行调查时,另一条更具战略价值的路径,在外交和经贸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悄然浮现。一个与新中国保持友好关系、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通过外交渠道,隐晦地表达了希望在化工领域获得援助的意愿。他们急需建立自己的化肥工业,以摆脱粮食依赖。
一份由外交官、计委、化工部联合提交的报告放在了张彬案头。报告提议:利用国内目前已趋成熟、并已开始部署更先进替代方案的中型合成氨化肥成套设备和技术作为筹码,与对方换取一个长期、稳定且价格优惠的石油供应合同。
张彬仔细审阅了报告。这套中型合成氨技术,源于他早期提供的简化版工艺包,经过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多年的消化、吸收和本土化改进,已经非常成熟可靠,但相较于他脑海中更高效、更低能耗的下一代技术,确实已属于“过时”范畴。用这套技术去换取国家工业化急需的“血液”,是一笔极具战略眼光的交易。
高层会议室内,辩论同样激烈。有人认为这是“败家”,将辛苦掌握的技术拱手让人;有人则看到了打破资源封锁、建立新型国际协作模式的巨大机遇。张彬在关键时刻发言,他一锤定音:“技术是流动的,而非凝固的。我们用自己即将迭代的技术,去交换我们当前最紧缺的战略资源,并为我们的下一代技术打开未来市场,这是明智的选择。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确保输出的,是‘我们愿意给出的’,而非‘对方想要的全部’。”
最终,高层采纳了张彬的建议,决策层拍板:进行这次开创性的“技术换资源”尝试。张彬被赋予一项关键任务——负责对这套准备输出的合成氨技术,进行最终的“简化”与“降级”。
这项工作远比设计新技术更需巧思。张彬召集了参与该技术国产化的核心化工专家,在一间保密会议室里,开始了精心的“技术手术”。
“核心工艺流程图保留,但移除关于反应器内部最优化流场设计的标注和特殊材料要求的备注。”张彬指着图纸,对负责技术降级的专家说,“关键催化剂的具体配方和制备工艺,替换为早期、效率较低但稳定的版本。自动控制系统,撤回我们基于‘算筹’初级应用开发的优化算法模块,换为标准pId控制器方案,操作界面保留必要提示,但去除故障智能诊断功能。”
他要求确保整套设备能够稳定生产出合格的合成氨,但能耗指标、催化剂寿命、自动化程度和后续升级潜力,都必须与国内自用的最新版本保持清晰代差。这就像交付一辆能可靠行驶的汽车,但隐去了引擎最高效燃烧室设计和省电的车载电脑系统。
化工专家们心领神会,在张彬的指导下,对数千张图纸、数百份技术文件、以及设备清单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剪”和“替换”。整个过程如同一次精密的逆向工程,目标是制造一个功能完整但技术内涵被锁定的“黑箱”。
与此同时,外交官与对方国家代表展开了数轮艰苦而隐秘的谈判。对方对获得成套工业技术表现出极大热情,但在石油供应量和价格上寸土必争。翻译精准地在双方之间传递着意图,船运公司经理也开始预划运输路线。
最终,一份为期十五年、以固定价格每年供应百万吨原油,并附带优先购买权的长期合同,与那套“降级版”中型合成氨化肥设备及技术的完整出口协议,在庄严的氛围中签署。
当第一批庞大的设备部件在港口被小心吊装上船,经验丰富的设备拆卸工完成了最后的检查封箱时,对方国家代表在欢送仪式上,紧紧握着中方外交官的手,语气热切地说道:“贵国提供的技术援助,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真切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在更广阔的工业领域,尤其是在……更尖端的技术方面,我们期待能与贵国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外交官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将这份强烈的后续兴趣,通过加密渠道传回了国内。
张彬收到消息时,正在查看那家欧洲公司的背景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与某个一直对华夏技术突破高度关注的西方大国,存在千丝万缕的间接股权关联。
他放下报告,目光投向窗外。用一套过时的技术,撬动了稳定的石油供应,还引来了对更先进技术的渴求。这步“技术换资源”的棋,走对了。它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交易,更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一种新的博弈模式。
“签到。”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国际技术贸易合规与风险规避指南(高级),新型保密材料(用于技术文件防篡改与追踪)配方。】
系统的馈赠,再次精准应对了他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