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点火成功引发的内部振奋与那来源不明的电磁脉冲带来的外部疑云,尚未在核心决策圈内完全沉淀,一场规格更高、意义更为深远的绝密会议,便在京郊一座守卫森严的地下指挥中心内召开。与会者寥寥无几,但每一位都是能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人物。张彬作为技术领域的代表,与钱所长一同列席。
会议室内的气氛庄重而肃穆,厚重的隔音门隔绝了外界一切声响,只有头顶的灯带散发出冷白色的光,映照着长条会议桌上深色的绒布。最高层领导端坐主位,两侧是几位肩扛将星的军方高层和主要部委的负责人。没有繁文缛节,会议直接进入主题。
领导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同志们,经过长期酝酿和反复论证,基于我们当前在空天技术领域取得的系列突破,以及面临的日趋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央决定,正式启动代号为‘洪荒’的国家超级工程论证工作。”
“洪荒”!
这个名字仿佛自带一种开天辟地的磅礴气势,让在场所有人的心神都为之一震。
领导继续阐述:“‘洪荒’工程,将不再是某个单一型号的飞行器,或者某一项孤立的技术。它的核心目标,是整合‘南风’高超声速飞行器、‘南天门’空天防御与存在体系、以及我们在新型动力、材料、计算、能源、网络等一切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构建一个统一的、高效的、具备强大韧性和快速响应能力的国家空天防御与快速响应体系!”
张彬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涌动。这意味着,之前那些分散的、看似独立的技术项目,如“白帝”、“河图”、“烛龙”、“华夏网”乃至卫星计划,都将被纳入一个更宏大、更系统的框架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需要前所未有的顶层设计、跨领域协同和资源整合能力。
“经过综合考虑,”领导的目光最终落在张彬身上,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与期望,“决定由张彬同志,担任‘洪荒’工程总体组首席技术顾问,负责整个工程的技术路线规划、关键节点把控与跨系统集成协调。”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张彬身上。那些目光中有审视,有期待,也有无形的压力。钱所长在一旁微微点头,示意他接受。张彬深吸一口气,缓缓站起身,向领导和与会者微微鞠躬,声音清晰而平静:“服从组织决定,定当竭尽全力。”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誓言,但这简短的承诺,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具分量。
会议明确了“洪荒”工程的终极战略目标:确保国家在未来五十年内的绝对空天安全,抵御一切来自空天领域的威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在地月空间内的常态化存在与活动能力,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开拓新的战略空间。
一幅前所未有的宏伟蓝图,在张彬和所有与会者面前徐徐展开。那不仅仅是保卫领空,更是要将活动的疆域,从大气层内,拓展到近地轨道,乃至更遥远的月球!
会议进入尾声,领导在做总结时,语气变得更加深沉,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诸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从不孤独,也绝不平静。我们最近获得的诸多情报迹象明确显示,我们的那些‘老朋友’,还有那些潜在的‘老对手’,他们向太空迈进的脚步,正在全面加速。一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可能改变未来竞争规则的技术动向,也若隐若现。”
他略作停顿,让这句话的深意充分渗透到每个人的思考中。
“时间,不站在等待者一边。‘洪荒’工程,就是我们给出的回答。不仅要追上去,还要在某些领域,形成我们自己的、无可替代的优势。这副担子很重,但我相信,在座的同志们,有能力,也有决心,把它挑起来!”
会议在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中结束。机要通讯员开始整理绝密会议纪要,服务员悄无声息地收拾着茶杯。张彬和钱所长随着人流走出会议室,通道内壁冰冷的金属光泽,映照着他们凝重的面容。
回到临时安排的休息室,张彬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看似平静的夜色。领导的最后那番话在他耳边回响。“老朋友和老对手都在加速”,这与他之前感知到的技术压力、不明信号、异常电磁脉冲乃至广交会上觊觎技术的目光,全都串联了起来。
一场围绕未来制天权的无声竞赛,已经全面展开。“洪荒”工程,就是共和国掷入这场世纪棋局的,最重的一颗棋子。
而他,作为这枚棋子的主要铸造者之一,已然站在了风口浪尖的最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