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傍晚的四合院比白日更添几分清冷。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炊烟,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煤块燃烧产生的淡淡硫磺味和各家饭菜混杂的气息。
张家屋里,王桂兰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光,缝补着一件旧衣服。张芸趴在炕桌另一边,小声读着语文课本。张彬则坐在靠墙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初中算术》,目光却并未落在书页上,而是听着父亲张建国难得的絮叨。
张建国今天似乎格外疲惫,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倦意。他端着搪瓷缸,喝着没什么味道的高末茶沫,咂摸了一下嘴,重重叹了口气。
“唉,这活儿真是越来越难干。”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家人听。
王桂兰抬起头,针在头发上蹭了蹭:“咋了?厂里又催产量了?”
“催产量是常事儿,不怕。”张建国摇摇头,放下茶缸,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是家伙什儿不顺手。我们车间那批新领的克丝钳,杆子脆得很,使点劲就容易崩口,这礼拜废了三把了。领新的还得写说明,麻烦不说,耽误工夫啊。”
他顿了顿,又想起一事:“还有那拆装大齿轮的流程,死板得很。非得按老黄历,先拆这边再卸那边,窝工!老王师傅今天差点闪了腰……要是能换个顺序,或者做个简单的托架,省力又省时。”
这些抱怨,是他每天下班后无意识的习惯,是劳累一天后的情绪宣泄。往日里,王桂兰只会宽慰两句“小心点”、“别跟机器较劲”,张芸和张彬更是左耳进右耳出。
但今天不同。
张彬的耳朵捕捉到了关键词:“克丝钳……杆子脆”、“拆装流程……窝工”。
这些琐碎的问题,像是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那经过【基础材料科学】和【初级机械原理】知识灌输过的大脑里,瞬间激荡起细微的涟漪。
材料脆?可能是中碳钢淬火温度偏高,回火不及时或不充分,导致内应力过大,韧性不足。热处理工艺的小瑕疵。
流程窝工?这是最简单的动作分析和人机工程学问题,优化操作顺序或增加一个简易辅助工具就能大幅改善。
解决方案在他脑中迅速成形,清晰无比,甚至包括具体的温度区间调整建议和托架的简易结构图。
但如何说出来?
直接说?不可能。一个十六岁的学生,怎么可能懂这些连厂里老师傅都头疼的技术问题?
他需要一个合情合理,至少听起来能自圆其说的借口。
他目光扫过手里的算术书,又想起白天在学校和赵虎、李远的闲聊,一个念头渐渐清晰。
过了一会儿,见父亲抱怨得差不多了,情绪稍缓,正拿起烟袋锅准备捏烟丝时,张彬合上书本,脸上露出一点恰到好处的、属于少年人的好奇和“灵光一闪”。
“爸,您刚才说……那钳子容易断口?”
张建国嗯了一声,没太在意,划着火柴点烟。
“我们今天……嗯,算术课老师讲应用题,提到了啥……抗弯强度?”张彬斟酌着词汇,语速放慢,显得像是在努力回忆和组织语言,“后来放学跟赵虎、李远他们瞎聊,赵虎说他叔也是打铁的,好像提过一嘴,说铁烧红了打完之后,不能立刻冷水激,得……得稍微晾晾再处理?不然就容易脆?我也不知道瞎说的啊……”
他故意说得磕磕绊绊,夹杂着“好像”、“听说”、“瞎聊”这类不确定的词语,把来源推给课堂、同学和道听途说。
张建国抽烟的动作顿了一下,烟雾从鼻孔缓缓冒出。他抬起眼皮,看了儿子一眼:“嗯?晾晾?你说的是回火吧?老师傅是提过这词儿。”
张彬立刻点头,一副“原来这叫回火”的表情:“对对对,可能就是这个词。还有就是……”他继续“努力”思索,“拆齿轮那个,我们今天做一道题,啥……统筹安排?就是说干活前先想好步骤,能省时间。爸,您说要是先把这个螺丝松了,垫个东西撑着,再去卸那边,是不是就不用那么费劲猫着腰了?或者用根铁棍做个能卡住的叉子,抬着是不是省力点?”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动作稚嫩,但表达的意思却切中了要害——减轻局部应力,改变受力点,使用简易杠杆工具。
张建国沉默了,叼着烟袋锅,眯着眼,烟雾模糊了他脸上的表情。他是在一线干了十几年的老钳工,经验丰富。有些东西就像一层窗户纸,没人捅破,可能就一直按老法子干,一旦有人点一下,他立刻就能明白背后的道理。
儿子的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来自课堂、同学闲聊,听起来完全是孩子气的、不成熟的联想。但组合起来,却隐隐指向了问题的关键。尤其是那个做个小托架或者卡子的想法,简单、实用,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
王桂兰停了针线,担心地看着丈夫,又看看儿子,怕儿子瞎说惹丈夫烦心。
张芸也抬起头,好奇地眨着眼。
屋里静了一会儿,只听见煤油灯芯噼啪的轻响。
张建国忽然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站起身,没看张彬,只是嘟囔了一句:“净瞎琢磨……早点睡觉。”
说完,背着手掀帘子出去了,像是去院里透气。
王桂兰松了口气,嗔怪地看了张彬一眼:“你这孩子,跟你爸瞎说啥厂里的事,他够累的了。”
张彬挠挠头,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妈,我就顺嘴一说,瞎想的。”
他重新拿起书,低下头,掩去眼底一丝细微的光亮。种子已经播下,能否发芽,就看父亲了。
他知道,父亲听进去了。
深夜,修炼完毕,身体气血奔流,暖意融融。他意识沉入脑海。
“系统,签到。”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优质煤块五十斤,基础机械零件识别手册(技能书)。】
煤块可以悄悄混入家中的煤堆,改善取暖。那本技能书化作信息流融入记忆,各种螺栓、齿轮、轴承的型号、规格、用途变得清晰明了,与他已有的机械原理和材料知识进一步融合。
知识在积累,力量在增长,改变正在以最细微、最不易察觉的方式,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