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镇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那股混合了爆炸物、焦糊物和血腥气的独特味道,刺鼻却又真实。废墟间,士兵和自发组织的百姓正在清理瓦砾,搜寻着可能被埋的物资,或是遇难者的遗体。偶尔有担架抬着重伤员匆匆走过,留下地上一溜暗红色的血滴。
就在这片劫后余生的土地上,出现了一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
为首的是个高个子洋人,穿着一身剪裁合体、但显然经过长途跋涉而略显褶皱的卡其色猎装,头上戴着一顶同样风格的软帽,遮住了他大部分的金发。他手里拿着一架小巧精致的莱卡相机,脖子上还挂着一副望远镜。即使努力想表现得随意,他那过于挺直的脊背和锐利审视的目光,还是暴露了他军人的本质。
这就是美国战略情报局(oSS)的特工,史密斯先生。
跟在他身边的,除了两名同样穿着便装、但眼神警惕的随从,还有楚风派来的翻译和负责“陪同”的作战参谋。他们的存在,既是为了沟通,也是一种无声的监视。
史密斯走得很慢,那双蓝色的眼睛像两台高速扫描仪,不放过任何细节。他走过被“铁锤”营的突击车撞塌的街垒,看着那扭曲的钢板和上面密布的弹痕,眉头微微挑起。他蹲下身,用手指抹了一下地上已经发黑的血迹,放在鼻尖嗅了嗅,随即掏出一个小本子,用铅笔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令人印象深刻,上校。”史密斯用生硬的中文对陪同的参谋说道,目光却落在不远处一辆被击毁的、加装了钢板的日军卡车残骸上——那是“铁锤”营的早期试验品,在突击中不幸损毁。“你们的士兵,用……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装备,完成了这次突击。”
参谋笑了笑,语气不卑不亢:“史密斯先生过奖了。我们穷惯了,只能自己想办法,让手里的家伙什儿更顶用一点。”
史密斯不置可否地点点头,举起相机,对着那辆残骸和周围激战的痕迹“咔嚓”拍了几张照片。他注意到,尽管战斗刚刚结束,但镇内的秩序已经在迅速恢复。士兵们虽然疲惫,但纪律严明,没有出现任何抢劫或骚扰百姓的行为。相反,一些轻伤员还在帮助百姓从废墟里扒拉家当,分发着刚刚缴获的罐头食品。
“你们的部队,和我在中国见到的其他军队,很不一样。”史密斯收起相机,看似随意地评论道。
参谋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哦?哪里不一样?”
“纪律,士气,还有……和民众的关系。”史密斯指了指正在帮忙士兵搬运木料的一个老汉,“他们看你们的眼神,不像是在看占领军,更像是在看……自己人。”
“我们本来就是自己人。”参谋的语气带着一丝理所当然的自豪,“我们当兵吃粮,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父老乡亲。没有他们支持,我们早就在山里饿死、冻死了。”
史密斯若有所思,没有再追问。他转而要求去镇中心,看看被摧毁的日军指挥部。
当他们来到那片废墟前时,史密斯真正被震撼了。那面依旧在残破楼顶飘扬的军旗自不必说,更让他心惊的是炮击的精准程度。指挥部的建筑被彻底摧毁,但紧邻的几栋民房却受损相对较轻。这需要何等精确的情报和何等可怕的炮术?
他再次举起相机,对着那面旗帜和下方的废墟,调整着焦距。透过取景框,他看到了更多细节:士兵们脸上那种混合着疲惫与骄傲的神情;角落里,一个年轻士兵正小心翼翼地将一面破损的日军膏药旗踩在脚下,用力撕扯;更远处,一群百姓正围着一口刚刚清理出来的水井,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带着希望的笑容。
这一切,都与他之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那个积贫积弱、军队涣散的中国,截然不同。
“楚将军,是一位真正的战术大师。”史密斯放下相机,由衷地感叹道。这一次,他用的是英语,似乎觉得中文词汇不足以表达他的钦佩。
翻译如实转达。
这时,楚风在一行人的簇拥下,从临时师指的方向走了过来。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只是外面套了一件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御寒,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眼神却清澈而锐利,如同雪后的晴空。
“史密斯先生,欢迎来到石门镇。”楚风伸出手,他的英语带着口音,但足够流利,这让史密斯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楚将军,您的英语让我意外。”史密斯握住楚风的手,感觉那手掌粗糙而有力,布满了老茧。
“以前学过一点,很久不用,生疏了。”楚风淡淡一笑,做了个请的手势,“镇子里还很乱,让史密斯先生见笑了。”
“不,恰恰相反。”史密斯连忙摆手,语气变得郑重,“我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并且深受民众拥护的军队取得的,一场教科书式的胜利。将军,您和您的部下,创造了奇迹。”
楚风不置可否,引着史密斯走向一旁相对完整的镇公所残垣,那里已经摆好了几张从废墟里扒出来的桌椅。
“奇迹谈不上。”楚风示意史密斯坐下,自己也拉过一把椅子,“不过是鬼子大意了,被我们抓住了机会,再加上将士用命,百姓支持而已。”
早有警卫员端上来两杯热水。史密斯注意到,楚风用的也是一个普通的搪瓷缸子,和他手下的士兵别无二致。
“将军过谦了。”史密斯接过水杯,没有喝,身体微微前倾,“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战略情报局,对将军取得的辉煌胜利,表示祝贺。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与将军您,以及您所领导的这支……非凡的部队,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关系。”
他使了个眼色,一名随从立刻递过来一个公文包。史密斯从里面取出一份文件,推到楚风面前。
“这是我们搜集到的,关于日军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部分舰队调动、以及沿海雷达站布防的情报复印件。”史密斯看着楚风,语气诚恳,“这是我们的一点诚意。我们相信,这份情报,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登陆作战,会有所帮助。”
楚风拿起那份文件,快速地翻阅着。上面用英文和日文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信息,还有几张模糊但能辨认出舰船轮廓的照片。他的目光在几处关键数据上停留了片刻,瞳孔微微收缩。
这份情报的价值,毋庸置疑。它揭示了日军在沿海的兵力空虚和防御弱点,与他记忆中某些历史节点隐隐吻合。
看到楚风专注的神情,史密斯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他趁热打铁:
“将军,我们oSS非常看好您和您部队的潜力。我们可以提供更多、更及时的情报支持,包括日军密码破译、气象信息、甚至……部分非官方的军事装备和技术援助。”
他顿了顿,观察着楚风的反应,压低了声音:“当然,我们也希望,贵部在未来可能的盟军登陆行动中,能够提供必要的配合与协助。比如,在特定区域建立情报网、气象观测站,或者……在关键时刻,牵制乃至消灭特定的日军目标。”
条件,终于摆上了台面。
地下室里似乎安静了一瞬,只有远处隐约的清理声和风吹过废墟的呜咽声。
楚风缓缓放下了那份情报文件,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史密斯,脸上没有任何被“天上掉馅饼”砸中的惊喜,反而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淡然。
“史密斯先生,”楚风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首先,感谢你们的情报,这对我们了解日军动向很有帮助。”
史密斯脸上露出了笑容。
但楚风接下来的话,让他的笑容瞬间僵住。
“但是,”楚风的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关于您提到的‘深入合作’和‘配合协助’……请原谅我的直率。”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双锐利的眼睛直视着史密斯,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们中国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情报,我收下,这份情我记着。”
“至于做谁的马前卒,或者为了某些‘非官方’的援助,就出让我们的行动自主权,甚至让我们的士兵,为了别人的战略目标去流血牺牲……”
楚风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却带着锋利弧度的笑意:
“史密斯先生,您看我楚云飞,以及我身后这些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弟兄……”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周围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坚定的士兵,扫过这片刚刚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土地,最终重新定格在史密斯有些错愕的脸上,语气平淡却重若千钧:
“像是一群……缺祖宗的人吗?”
“……”
地下室里,一片寂静。
史密斯张了张嘴,脸上的表情从错愕,到尴尬,最后化为一种复杂的、带着难以置信的审视。他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朴素、语气平静的中国军官,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这个人,以及他所代表的这股力量,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强大得多。
他们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尊重;不是驱策,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
一阵冷风从没有玻璃的窗户灌进来,吹动了桌子上的文件,也带来了废墟间百姓重建家园的号子声。
楚风端起那个搪瓷缸子,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水,目光再次投向墙上那张军事地图。
棋局,才刚刚开始。而执棋者,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意志。
史密斯沉默了片刻,忽然也笑了起来,这一次,笑容里少了几分公式化,多了几分真正的兴趣和……谨慎。
“楚将军,您……真是个特别的人。”他最终说道,语气意味深长。
楚风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
“彼此彼此,史密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