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宣布设立“渤海警戒区”的强硬举措,如同在平静的国际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抗议和“关切”如同预料般纷至沓来,但帝国政府态度坚决,不为所动。真正的考验,在于这道“铁壁”能否在实际中经受住挑战。
通告发出后的第七天,考验不期而至。
帝国北海舰队雷达站发现,一艘悬挂英国商船旗、但行踪轨迹可疑的货轮,在未进行任何通报的情况下,试图从老铁山水道强行闯入渤海。岸基指挥所立刻发出严厉的无线电警告,要求其立即转向离开。
然而,那艘货轮对警告置若罔闻,反而加快了航速。
“目标拒绝转向,航向不变,速度提升至14节!”
坐镇旅顺基地的北海舰队司令官接到报告,眼中寒光一闪:“按预案执行!命令‘破浪号’前出拦截,岸防航空兵‘猎鹰’中队升空警戒!”
碧海蓝天之间,“破浪号”驱逐舰拉响了战斗警报,舰首劈开白色的浪花,高速向目标驶去。与此同时,四架挂载了实弹的“猎鹰”战斗机从辽东半岛机场呼啸升空,很快便抵达目标空域,在货轮上空低空盘旋,巨大的轰鸣声和清晰的机徽带来了强烈的压迫感。
“破浪号”在距离货轮约2000米处横切其航路,舰上扩音器用中英文反复发出最后警告:“前方为华夏帝国内海警戒区,你船已非法闯入!立即停船接受检查,否则我方将采取强制措施!”
或许是看到了杀气腾腾的驱逐舰和头顶盘旋的战机,那艘英国货轮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船速开始减缓,最终在距离“破浪号”不足千米处完全停了下来,升起了表示服从的国际信号旗。
一场可能引发冲突的危机,在帝国海军展示出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面前,被成功化解。经登船检查,虽未发现违禁品,但其航行日志存在明显矛盾,意图可疑。在严正警告后,该船被强制押送驶离警戒区。
“铁壁”初试,锋芒毕露!消息传开,那些原本还抱有侥幸心理、试图试探帝国底线的势力,不得不重新掂量后果。渤海区域的异常船只活动显着减少。
---
就在帝国以强硬手腕巩固海防的同时,另一项关乎未来信息传递方式的革命性技术,在帝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研究所终于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能够稳定工作的原型计算机!这台被命名为“算筹一号”的机器,体型庞大,占据了整个房间,使用了数以千计的电子管,运算速度也远不及后世,但它实现了程序存储和自动运算的基本功能,其意义非同小可。
“陛下,总理,”电子研究所所长激动地汇报,“‘算筹一号’的成功,证明了我们设计的可行性!它不仅能用于弹道计算、密码破译,未来更可能应用于气象预报、工程设计等无数领域!这是信息处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溥仪看着报告中关于“算筹一号”那简陋的参数和庞大的体积,心中却波澜起伏。他深知,这台笨重的机器,正是未来那个信息爆炸时代的起点,是连接未来“星链”网络(虽然他目前还无法实现)的地面基石。
“很好!集中资源,继续优化,目标是缩小体积、提高可靠性、提升运算速度!”溥仪指示,“同时,着手研究如何将计算机与无线电通讯相结合,探索……远程数据交换的可能性。”
一条通往未来的、无形的“星链”,其第一颗种子,已然在帝国的实验室里悄然萌芽。铁壁守护着有形的疆域,而这无形的科技之火,则将照亮帝国迈向更高维度的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