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缓冲符阵的蓝光在能量通道前骤然熄灭。张叙舟盯着全息屏上的监测数据,心脏像被冰水浇透 —— 符阵不仅没能阻挡煞力结晶扩张,反而让黑色球体的直径增加了 0.5 公里,青铜纹路在蓝光滋养下愈发清晰,像给枷锁镀了层金。观脉忆真里,符阵释放的暗物质能量被结晶的 “青铜 - 暗物质键” 强行吸收,转化成新的生长动力,结晶表面甚至浮现出符阵的纹路倒影,仿佛在嘲讽人类的无力。
“清淤效率 - 5%!” 工程师小王的声音带着哭腔,他刚启动第五十六区间的调频脉冲,结果结晶的增长速度反而从每日 0.5 米飙升至 0.8 米,“它在学习!这些结晶能解析我们的技术,把防御手段变成养料!”
苏星潼的银簪刺入块脱落的结晶碎片,簪尖蓝光与碎片碰撞时竟被反弹,银簪表面的古蜀符文出现反向闪烁 —— 这是 “反相侵蚀”,结晶在通过符文反向推导破解之法。“古蜀文说‘煞结如镜,能映破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攻击,它就复制什么方法防御。” 她收回银簪,簪尖已蒙上层青灰,“传统清淤技术彻底失效了。”
一、清淤符阵的 “反向滋养”
泰山的暗物质缓冲符阵阵列在三小时内全部瘫痪。张叙舟的观脉忆真里,符阵的能量流像被漩涡吞噬的溪流,源源不断汇入黑色球体。原本用于中和暗物质的符阵,此刻成了结晶的 “能量导管”,每运转 1 小时,就给结晶输送 1000 单位能量,导致通道的银河能量通过量再降 10%,断流次数增加到每日 4 次。
“就像用杀虫剂喂虫子!” 李教授摔碎了第二块能量分析仪,屏幕上的结晶成分显示,其中 30% 是符阵的暗物质能量,“这些‘青铜 - 暗物质键’能重组外来能量的分子结构,不管是暗物质还是调频脉冲,最后都会变成它的一部分!”
护江队员在华山的尝试更令人绝望。他们用高频脉冲切割结晶,结果光束接触到结晶的瞬间,结晶突然虚化 —— 青铜纹路与暗物质丝缕暂时分离,形成半透明的能量态,脉冲直接穿体而过,等光束消失,结晶又恢复实体,反而在切口处长出新的纹路,像伤口愈合时的疤痕组织。
“跨维度韧性!” 张叙舟的探暗指诀捕捉到虚化的瞬间,结晶的分子结构在 0.1 秒内从固态转为量子态,完美规避物理冲击,“这就是它的核心防御,传统物理或能量攻击根本无效,除非我们能同步攻击它的两种状态。”
能量断流的间隙,结晶喷出的碎片密度增加了一倍。沧江灌溉区的青铜稻面积扩大至 20 万亩,部分稻田已出现 “结晶化”—— 土壤凝结成青黑色硬块,裂缝中渗出暗紫色能量雾,站在田边能听到细微的 “咔咔” 声,那是土壤分子被改造成青铜成分的声音。善念值在绝望中跌至 34.5 亿,护江 App 的评论区里,“放弃吧” 的言论像霉菌般蔓延。
二、渔民土法的 “微弱胜算”
沧江渔民王水生的船队却在此时创造了奇迹。老渔民将竹笼磁石阵与艾草熏蒸结合,再用渔船拖着铁链在江面犁出浪花,借水流动力冲击河床下的结晶网络。三天下来,他们清理的 1 平方公里水域里,结晶碎片的活性降低了 20%,青铜稻的纹路也淡化了许多,虽然效果有限,却是目前唯一能抑制结晶生长的方法。
“铁链搅动水流,能打乱暗物质的吸附节奏;磁石和艾草负责削弱青铜键。” 王水生的皴裂手掌握着块磁石,石头表面已吸附满暗紫色丝缕,“就像洗衣服,光泡着不行,得搓、得捶、得用皂角,多管齐下才管用。”
观脉忆真里,铁链搅动产生的湍流(频率 0.009 赫兹)、磁石磁场(0.5 特斯拉)、艾草烟气(含 0.01 赫兹银河能量残留),三者形成的复合能量场,恰好能让结晶的 “青铜 - 暗物质键” 出现 0.001 秒的松动。这短暂的间隙里,银河能量流能趁机冲刷,带走部分松散的碎片,像给堵塞的管道 “通了根细针”。
昆虚山民的 “温泉极光水” 也有了新突破。格桑发现按 7:3 的比例混合两种水,再加入少量青稞酒(酒精能增强渗透性),能让结晶溶解率提升至 20%。他们用这种混合液浇灌的煞力巢,表面的青铜纹路出现溶解迹象,菌藤煞的蔓延速度降至 0.15 公里 \/ 日。
“这些土法的共同点是‘双源协同’。” 张叙舟突然在全息屏上叠加两种方法的能量频谱,渔民的湍流能量与山民的地核温泉能量重叠在 0.008 赫兹,艾草与极光水的银河能量集中在 0.01 赫兹,“它们无意中用了地核 + 银河的双频冲击,这才是结晶的克星!”
三、祖父笔记的 “深淘滩启示”
张叙舟在祖父笔记的夹页里找到张泛黄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图》,图上 “深淘滩” 三个字被红笔圈出,旁边批注着:“滩之深,在顺势而为,非蛮力挖掘;淤之清,需借水之力,辅之以器。”
“借水之力!” 他猛地拍响桌子,观脉忆真里的能量通道突然清晰起来 —— 地核能量与银河能量就像都江堰的内江与外江,只要引导两者在结晶处形成 “水流对冲”,利用频率差产生的冲击力,就能震松 “青铜 - 暗物质键”,而不是单纯用能量硬砸。
地脉研究院的模拟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当 0.008 赫兹的地核能量与 0.01 赫兹的银河能量在结晶处交汇,会产生 0.002 赫兹的 “拍频冲击波”,这种低频振动能精准作用于青铜分子链与暗物质粒子的结合点,使断裂效率提升 80%。但问题在于,如何稳定引导两种能量同步冲击,避免像之前的调频脉冲那样被结晶吸收。
“渔民的竹笼和山民的混合水,其实是在做‘能量引导器’。” 苏星潼的银簪在全息图上划出两条能量轨迹,“我们需要的是放大版的引导器 —— 能精准控制两种能量的强度、角度、时机,形成稳定的拍频。”
护江队立刻改装设备,将泰山的暗物质缓冲符阵与华山的调频脉冲发生器结合,前者引导地核能量,后者捕捉银河能量,再通过星髓矿制成的 “双频耦合器” 调整相位。第一次试射时,能量束在结晶表面炸开金色涟漪,虽然只让结晶缩小了 0.1 公里,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终于停止下跌,停留在
点。
四、结晶虚化的 “致命弱点”
就在实验取得进展时,能量通道的黑色球体突然剧烈震颤。观脉忆真里,结晶开始大规模虚化,整个球体变成半透明状态,银河能量流直接穿球而过,却无法对其造成任何损伤。小王惊慌地关闭设备,生怕再次刺激结晶生长,可这次,虚化持续了 10 秒后,结晶竟自动缩小了 0.2 公里,青铜纹路出现大面积断裂。
“虚化不是防御,是弱点暴露!” 张叙舟的追旋指捕捉到虚化瞬间的能量波动,结晶在量子态时,“青铜 - 暗物质键” 会暂时分离,此时若施加双频冲击,断裂效率能提升 3 倍,“它在吸收能量后必须虚化释放压力,这就是我们的攻击窗口!”
这个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迷雾。李教授的团队立刻设计出 “虚化捕捉系统”:通过监测结晶的能量波动预判虚化时机,在其转为量子态的 0.1 秒内,同步注入地核与银河能量。第三次实验时,结晶的缩小幅度达到 0.3 公里,清淤效率首次突破 10%,虽然离打通通道还远,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善念值在此时微升至 34.6 亿。护江 App 的 “云清淤” 平台上,用户上传的 “虚化瞬间” 视频播放量破亿,有人发现结晶虚化时,周围的青铜稻会暂时失去活性,便自发组织在此时段喷洒混合水,配合官方清淤。云南的茶农甚至开发出 “声波刺激法”,用特定频率的铜锣声(0.002 赫兹)诱发结晶轻微虚化,虽然效果微弱,却让民间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五、双频共振的 “雏形之光”
夜幕降临时,张叙舟站在新组装的双频耦合器前,望着能量通道中缓缓缩小的黑色球体。虽然结晶仍在顽抗,每日的增长与缩小基本持平,但这已经打破了之前的一边倒颓势。观脉忆真里,地核能量的暖流与银河能量的冷光在结晶处交汇,金色的拍频冲击波像把温柔的凿子,一点点剥离青铜纹路。
护江队员们在各地搭建简易双频装置:用温泉水管输送地核能量,用极光冷凝水储存银河能量,再用计时器控制释放时机。昆虚高原的地脉休眠时间缩短至 8 小时,华山脉冲发生器的耐温阈值回升至 70 万c,沧江灌溉区的青铜稻扩散速度得到遏制。
“这不是结束,是开始。” 张叙舟抚摸着祖父笔记上的 “深淘滩” 三个字,突然明白清淤的真谛 —— 就像都江堰治水不是堵住洪水,而是引导它滋养大地,对抗煞力结晶也不是强行摧毁,而是用双源能量的自然之力,让堵塞在流动中化解。
苏星潼的银簪指向能量通道的深处,那里的黑色球体仍在翻滚,但青铜纹路的亮度明显减弱。“古蜀文‘双源汇,铜锁开’,我们找到钥匙了,现在要做的,是把它锻造成能打开枷锁的斧头。”
全息屏上,双频共振的参数还在优化,张叙舟的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飞舞,每一次微调都让金色冲击波更精准。观脉忆真的尽头,他仿佛看到能量通道彻底畅通的景象:银河能量如瀑布般奔涌,地脉网络金光闪烁,青铜稻变回翠绿,菌藤煞化作尘土 —— 那不是幻想,是正在一步步靠近的现实。
(本章完)
下章预告:双频耦合器的核心水晶突然碎裂,溢出的地核与银河能量在通道中形成不稳定的能量漩涡,漩涡中心竟浮现出三星堆青铜神树的虚影。张叙舟的观脉忆真捕捉到神树纹路与煞力结晶的同源性,一个惊悚的猜想浮出水面:这些结晶,或许是远古文明试图连接银河的 “失败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