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迁顿了顿,又道:“我入京后,定会继续关注杏花村的发展。
苏娘子若有什么需要,尽管来信。”
苏寻衣连声道谢。
她知道,有了任见迁在朝中的关照,杏花村未来的发展将会顺利许多。
任见迁告辞后,苏寻衣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二宝。
“与任大人同行?”二宝听后也十分高兴。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任大人学识渊博,一路上还能向他请教。”
七月底,杏花村为二宝任见迁举行了一场送别宴。
宴席设在杏花阁,村里的长辈们都来了。
里正特意带来了一坛珍藏多年的老酒,说是给二宝饯行。
“二宝这孩子,是咱们看着长大的。”村长举杯道,“如今要赴考了,咱们全村都盼着你高中。”
众人纷纷举杯,祝福声不绝于耳。
沈老三拍着二宝的肩膀:“放心去吧,村里有我和大哥,等你中了举人回来,咱们再好好庆祝。”
“谢谢大家,我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送别宴持续到深夜。
待宾客散去后,苏寻衣和二宝母子二人坐在杏花阁上,看着满天繁星。
“时间过得真快。”苏寻衣轻声道,“仿佛昨日你还是那个在梨树下看书的孩子,转眼就要赴考了。”
二宝握住苏寻衣的手:“娘,您放心,儿子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苏寻衣摇头:“娘不是失望,娘相信你能高中,但娘也只盼你平安健康。
仕途险恶,若是……
回来杏花村也好。”
二宝知道苏寻衣是担心自己,心中暖流涌动:“儿子明白。”
八月初一,任见迁的官轿如期来到杏花村。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一队护卫和几辆行李车。
全村的人都来到村口送行。
孩子们围着二宝,依依不舍。
“沈清辞,你一定要考中啊,给我们杏花村争光。”
“我们会想你的,二宝。”
“记得给我们带省城的糖人回来。”
二宝一一应下,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
苏寻衣将准备好的行装交给随从,又仔细叮嘱二宝路上要注意的事项。
“银两要收好,但也不必太过节俭。
路上该吃就吃,该住就住,不要委屈了自己。”
“到了省城,记得先去拜访任大人的朋友李大人。”
“考试时莫要紧张,平常心对待即可..….”
二宝耐心地听着,不时点头。
任见迁在一旁看着,笑道:“苏娘子放心,我会照顾好二宝的。”
苏寻衣走上前来,看着二宝,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了句:“保重,等秋闱那日,娘亲来陪你。
等我把家里琐事打点完毕。”
云亭摇着扇子,洒脱地说:“徒儿,记住为师的话。。”
终于到了启程的时刻。
二宝登上马车,从车窗向外望去,只见苏寻衣站在村口的竹编大水牛旁,微笑着向他挥手。
那一抹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孤寂。
二宝心中一酸,想起苏寻衣初来时,他还是个瞎子,为了给他治眼睛,在悬崖峭壁采灵芝。
当时家里没钱,又是苏寻衣自己制作笔墨纸砚。
仔细回想着这些,二宝险些落下泪来。
他强忍着,也向苏寻衣挥手告别。
马车缓缓启动,杏花村在视线中渐渐远去。
二宝望着那片熟悉的山水,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要夺得前三,不辜负家里人的期望和全村人的厚望。
任见迁看出他的心思,温声道:“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待你高中归来,杏花村必将以你为荣。”
二宝重重点头,掀开车帘,最后看了一眼。
马车驶出山口,杏花村终于消失在视野中。
二宝深吸一口气,收回目光,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行程。
任见迁取出一卷地图,指着上面的路线解释道:“我们此行要先到省城,你在那里的贡院参加乡试。
待放榜后,无论中与不中,都可随我一同进京。”
二宝认真听着,将路线牢记心中。
山路崎岖,马车颠簸。
但二宝的心中却异常平静。
无论前路如何,杏花村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任见迁看着二宝的侧脸,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赴考的情景。
那时的他,也是如此满怀憧憬,又带着几分忐忑。
“二宝,”他忽然开口,“你可知道为何我特意邀你同行?”
二宝摇头:“请大人明示。”
任见迁意味深长地说:“因为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更重要的是,在你身上,我看到了大景的的未来。”
二宝怔住了,他从未想过县令大人会如此看重自己。
任见迁续道:“杏花村的变化,不仅是经济上的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你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是女子,也能出人头地。
而你,作为她的儿子,也是我们杏山镇最有出息的孩子。
我相信你以后必定会做的比我当年更好。”
这番话让二宝深受触动。
他郑重地道:“多谢大人看重,学生定当努力,不负所望。”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扬起阵阵尘土。
前路漫漫。
但对于二宝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乡试、会试、殿试...…
他的仕途才刚刚起步。
任见迁看着二宝专注的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相信,这个从杏花村走出的少年,必将有一番作为。
八月初四,苏寻衣和沈砚安终于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启程前往省城。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苏寻衣的心却早已飞到了二宝身边。
“二宝一个人在省城,不知过得可还习惯。”苏寻衣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轻声说道。
沈砚安放下手中的书卷,语气依然严肃:“二宝已经长大了,该学会独立了。
况且有任大人照应,你不必过于担忧。”
话虽如此,但苏寻衣注意到,沈砚安这一路上也比平时更加沉默,时不时就会望向省城的方向。
经过两日的奔波,马车终于在初六傍晚抵达省城。
省城的繁华与杏花村的宁静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这里比我们镇上热闹多了。”苏寻衣看着窗外的景象,不禁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