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一年,杏花村的改造已经完成。
春日的晨光透过薄雾,洒在杏花村新铺的青石板路上。
沈砚安与苏寻衣并肩站在村口新建的牌楼前,望着这两年来的心血结晶,相视而笑。
这座八柱三间的牌楼采用上等楠木建造,重檐歇山顶,檐下斗拱层层出挑,气势恢宏。
正中悬挂着“杏花村”三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牌楼两侧立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杏雨沾衣春酿酒,花香满径客忘归”,笔力遒劲,正是出自苏寻衣的手笔。
“总算是赶在花期前完工了。”苏寻衣轻声道,语气中带着难掩的喜悦。
她今日穿着一袭淡粉色的衣裙,裙摆上绣着精致的杏花图案,与村口的景致相得益彰。
这时,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任见迁的官轿在村口停下。
这位年轻的县令掀帘下轿,见到眼前景象,不禁愣在原地,连官帽微微歪斜都未曾察觉。
“这...…
这还是我记忆中的杏花村吗?”
任见迁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村落,手中的折扇“啪”的一声掉在地上。
苏寻衣迎上前去,拱手笑道:“任大人光临,有失远迎。”
任见迁慌忙还礼,目光仍不住地打量着四周:“沈兄、苏娘子,这两年不见,杏花村的变化当真令人惊叹。
这牌楼,这道路,还有这些…...”他指着路旁整齐的杏树,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苏寻衣含笑引路:“任大人请随我们来,容我们一一介绍。”
一行人沿着青石板路向村中走去。
道路约莫两丈宽,两旁是新栽的杏树,每棵树下都立着一块小石碑,刻着杏树的品种和来历。
枝头已经结满了粉白的花苞,再过几日便是盛花期。
“这些杏树都是我从各地精选的品种。”
苏寻衣指着一株特别粗壮的杏树介绍道,“这是从江南移栽来的‘胭脂红’,开花最早,花色也最艳。
那边那株是‘雪里娇’,花期最晚,但花朵最为繁密。”
任见迁俯身细看树下石碑,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胭脂红,移自姑苏寒山寺,花开似火,香沁心脾”。
他不禁赞叹:“连一草一木都如此讲究,当真难得。”
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
村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座三层楼阁,飞檐翘角,气势非凡。
最引人注目的是楼阁的屋顶,铺着特制的青瓦。
楼阁四周环绕着一圈回廊,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杏花图案。
“这便是杏花阁了。”沈砚安介绍道,“是按照玄清道长的奇门八卦设计建造的。
您看这楼阁的八个方位,分别对应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
任见迁仔细打量,只见楼阁八面开窗,每面窗的样式各不相同。
东面的窗棂雕着旭日东升的图案,西面则是明月当空,南面繁花似锦,北面松柏长青。
更妙的是,随着观者位置移动,窗中景致也会随之变化,仿佛活的一般。
“奇门遁甲之术,竟能用在建筑上,当真是巧夺天工。”
任见迁连连称奇,“不知可否入内一观?”
苏寻衣笑道:“正要领大人参观。”
杏花阁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一层是宽敞的大厅,约莫五丈见方,四面通透,中间设有一个精巧的水池,池中几尾锦鲤悠然游动。
地面铺着光滑的青石板,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石子镶嵌出杏花树的图案。
“这水池不仅为了观赏,”沈砚安解释道,“更是整座建筑的,按照玄清道长的说法,能聚天地灵气。”
任见迁注意到,池水清澈见底,水底铺着白色的鹅卵石,几株水草随波摇曳。
最奇特的是,池水似乎在不住流动,却不见进水口和出水口。
二层被分割成八个雅间,每个雅间都以一种杏花品种命名。
“胭脂阁”内布置着大红的地毯和帷幔,“雪娇阁”则是素雅的白色调,“金杏阁”陈设着金丝楠木家具。
每个雅间都配有专门侍候的伙计和丫鬟,衣着也与房间主题相配。
“这些雅间可供文人雅士聚会饮宴。单独的小间可供女士休憩添妆。”
苏寻衣推开“胭脂阁”的窗户,“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村落。”
任见迁凭窗远眺,果然将村中景致尽收眼底。
更妙的是,从这个角度望去,村落的八卦布局更加明显,八条主街呈放射状延伸出去,每条街道的建筑风格各不相同。
三层则是一个开阔的观景台,四面围着雕花栏杆,侧边写着苏寻衣题的行书。
台上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桌上刻着棋盘。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立着一具铜制日晷,晷面上刻着精细的刻度。
“这是请京城最好的工匠打造的日晷,”沈砚安道,“不仅能够报时,还能根据日影推算节气。”
任见迁俯身细看,只见晷面上的刻度精细到每一刻钟,边缘还刻着二十四节气的标记。
“当真是巧思,”他赞叹道,“在这杏花阁上,既可赏景,又可观天,真乃雅事。”
从杏花阁出来,一行人沿着一条蜿蜒的小溪漫步。
溪水清澈见底,可见水底圆润的卵石和游动的小鱼。
溪岸用青石垒砌,每隔十步就设有一盏石灯笼。
岸旁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石凳石桌,桌上刻着棋盘或酒令。
“这是曲水流觞。”
苏寻衣介绍道,“灵感来自兰亭集序。我们特意将溪流设计成九曲回环之势,取曲水流觞之意。”
任见迁注意到,溪中每隔一段就设有一个小巧的水车,随着水流转动,发出悦耳的吱呀声。
水车旁还搭建了小巧的木桥,桥栏上刻着历代文人咏杏花的诗句。
“妙极!”任见迁忍不住击节赞叹。
“若是王羲之大家在世,定要在此再作一篇《杏花集序》了。”
沿着溪流向上,地势渐高。
半山腰上,赫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水池。
最奇特的是,水池的边缘与山崖齐平,远远望去,池水仿佛与天际相连,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