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整个杏花村都在忙着收玉米。
苏寻衣也趁机在铺子推出凉拌土豆,这是苏寻衣改良的傣味土豆。
没有柠檬全是拿酸菜水代替,加入一些酸萝卜,又酸又辣,很多人都特别爱吃。
加之现在虽说入了秋,但还是很炎热的。
对于这种酸辣爽口开胃的食物,大家自然也是喜欢。
比之前的土豆和土豆片还要好吃。
苏寻衣拿着一竹篮精心挑选的菜还有一块猪肉,上了村长家里。
“当,当,当。”
敲门声响起,来开门的是村长的大儿子。
“沈大哥,沈叔在家吗?我来找他有点事。”
“在的在的,寻衣妹子快进来。”
苏寻衣来的正是时候,村长坐在院子里正在编竹篮呢。
苏寻衣毫不吝啬的夸赞着,“沈叔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
我觉得沈叔你都可以编一些小玩意拿去卖呢,说不定喜欢的人很多,还有人买。”
村长放下手里的竹篮,端起桌上的水喝了一口。
“寻衣啊,你就是想法太简单了。
我做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用的,而且隔壁大河村,专门做这个的,人家那手艺可比我好多了。
我这也就村子里看得过去,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苏寻衣也没继续在纠结这个,反正她觉得村长做的就是好。
等以后她要是用得到,就让村长做几个竹子制作的手工艺品。
“对了。
沈叔,我来找你是有事想问问你。”
“什么事?你说。”
村长一边编织一边和苏寻衣讲话。
“寻衣妹子,你坐这里。”
沈平拿了一个竹凳子给苏寻衣。
“谢谢沈大哥。
沈大哥,这些菜你拿去放着吧。
我问沈叔一些事。”
沈平知道这是想要支开他,跟苏寻衣道谢以后就拿着竹篮进了屋子。
“沈叔,我想送孩子们去学堂,这都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啊?
我也不是很懂。
你是村里读过书的,来问问你总归是没错。”
村长一听苏寻衣要送孩子们上学,第一反应就是苏寻衣真的好样的。
“寻衣呀,这读书,可不是一笔小的花费。
你打算送几个孩子去读书?”
“全部送去。”
“全部?”
“对啊,他们都已经到了上学堂的年纪了,不能整天在家里玩泥巴了。”
村长顿了顿,“倒也不需要准备什么,就是给先生束修,还有行拜师礼。
再给孩子们准备一套笔墨纸砚。
还有小书包。
孩子们还小,书包不用准备多大,就够装那几本入学书就行了。
至于束修一年给个几两银子。
家里条件好就多给一些,条件不好就意思一下。
虽然咱们县上的书院举人老爷不那么苛刻,但是咱们礼节不能少,对吧。
人家那是好心宽容一些家境贫寒的弟子。
至于这束修六礼,就送肉干、芹菜、桂圆、红枣、莲子、红豆。”
苏寻衣听完挺震惊的,以前她看电视就是送束修,别的就没了。
没想到还有这么复杂,果然电视误人。
“寻衣啊,其实咱们县上这个书院啊,应该叫义学。”
这苏寻衣还当真不知道是什么。
“沈叔您说说看。”
村长编好了一圈竹篮,喝了一口水,又继续道。
“义学的意思就是地方官员还有乡绅出钱办的私塾。
去里面上学那都是家境贫寒的人,也不用收学费。
不过咱们这闻林书院呀,是举人老爷自己办的。
镇上的王员外听了这举人老爷的大义之举,所以就自己掏钱给闻林书院重新翻新了一遍。
他儿子也去了这举人老爷的书院读书。”
苏寻衣一听到王员外,这不就是何姐姐家里嘛?
“沈叔,您接着说。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
这举人老爷都考上举人了,按照礼法,再不济也是可以做个小官,为何会选择来这里办学堂?”
村长遗憾的摇摇头,“说起来啊,这举人老爷年轻的时候长得比较俊俏,只可惜考上举人的时候,已经成家了。
据说却被京城那贤妃娘娘的侄女看上了,要嫁给他。
可惜啊,这举人老爷已经成家,所以就拒绝了那贤妃娘娘的侄女。
为此得罪了那一家人,好不容易考上的举人,就这么仕途也没了。
所以举人老爷一气之下,带着妻儿远离京城,就来了我们这穷乡僻壤之地。
开办了这么一家书院。
之所以起名闻林书院,我猜应该是跟他当年的仕途有关吧。
毕竟大好的前程就这么毁于一旦,换做谁都会很生气。
开书院教学子也应该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学子,学有所成,可以闻名天下。
当然了,这也只是我胡乱想的。
不过你要送孩子们去学堂,进去能留下来,还不一定呢,听说这位举人老爷十分严格。
对孩子们的学业要求也是极高的。”
“沈叔,我既然送孩子们去学堂,他们在学堂里肯定是要听夫子的话,我相信我们家孩子,应该还是挺乖的。”
村长欣慰的看着苏寻衣,“送孩子去学堂是好事,咱们杏花村这么多年了,还没出过一个读书人。
你们家几个孩子,看着都不错,有望成为村里第一个读书人。”
“沈叔啊,我还有件事想问你。
就是那些玉米和土豆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说起这个,村长脸上就不自觉笑了起来。
“我之前赶着牛车去府城的路上啊,遇到了一伙走山货的人。
我看他们的身形打扮,也不像我们这的人。
说着一口蹩脚的地方话。
当时在路上,他们的马车车轱辘坏了,走不了路。
我恰好赶着牛去,就顺便帮他们运了一些货物去到府城。
他们就给了我一袋玉米种子和一袋土豆,并教我怎么种植。
我看他们都不像坏人,就拿回来试了试,没想到啊,真的成了。”
村长一边回忆还一边笑着讲。
“这都是沈叔您啊,做好人好事应得的福报。
这挺好的,回头抽个时间,我告诉你们这玉米还可以怎么吃。”
村长激动的就只差握住苏寻衣的手了,“好好好啊,寻衣啊,你就是我们村的福星。”
苏寻衣和村长又聊了一会,就拿着竹篮回家了。
回家路上,苏寻衣还在想着上学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