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是在晚上下班前打电话给徐良诚的。
电话铃声响起的时候,徐良诚正坐在办公桌前翻看文件。他抬头一看,指针刚好指到晚上十点。
得亏他今天有事情,走得晚了。
真的,怎么不直接半夜再打给他?
服气~
“徐部长,您好,我是姜蕴宁。何所说您找我,请问是有什么事情吗?”
姜蕴宁语气平稳,带着礼貌的疑问。
“姜蕴宁,当初闷声干了件大事,现在得了表彰,你不打算庆祝庆祝?”
电话那头的姜蕴宁顿了顿。
她在想自己最近有没有干了什么事情。不过,好像没想起来。
“徐部长,直接说吧。我猜不到。”
徐良诚笑了起来,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顾远舟教授手里的项目突破了。”
“智能卫星编队协同优化与动态任务分配研究?”
“对。”
姜蕴宁微微皱了皱眉,小心翼翼地说:“可是,徐部长,这个项目跟我……没什么关系吧?又不是我参与研发的。”
“可是,是你提出的方案啊。”徐良诚笑着纠正她。
姜蕴宁不解。
她记得那份方案她并没有署名。
顾老师大概率还是偷偷把她的名字加上去了。
姜蕴宁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徐部长,如果你仔细看了那个方案,应该会明白,虽然是我写的,但涉及的问题难度很大。严格来说,那只能算是一个脑洞,真正把它变成现实的,还是顾教授。”
“我当初看过你写的方案,内容很完整,也很严谨,大框架没有任何问题。”徐良诚语气带着几分肯定,“所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脑洞了。更何况,顾远舟教授还特意把你的名字放在最前面。”
徐良诚本身就是工科出身,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对科研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熟悉。科研经验和管理经验兼备,让他在看到方案时,也能快速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和捕捉其中的创新点。
“因为这个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徐良诚顿了顿,语气不自觉地带上几分正式,“其中涉及的自主编队控制算法,是微卫星群协同作业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能提升卫星在轨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在科学实验、地球观测以及深空探测等任务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说到这里,语气略微放缓:“这可是目前航天技术领域的前沿方向。能够在这个层面上取得突破,是整个团队的重要成果。所以,这次的表彰规格很高。”
他见姜蕴宁没有回应,便继续说道:“相关的表彰大会定在下周,在京市举行。顾远舟教授那边会带上几个核心成员过去参会,具体名单我这边还在确认。”
还没等徐良诚开口提要求,敏锐察觉到不对劲的姜蕴宁就先一步说道:
“徐部长,我这边忙得头都快秃了。麻烦您让人把表彰证书寄过来就好,我就不去了。”
徐良诚:“……”
他沉默了两秒。
那他刚刚辛辛苦苦铺垫了半天,是图个啥?
“当天来,当天回,也行。”他人性化地补充了一句。
“不行,本来破空二号这个项目的时间就特别紧迫,我真的来不了。”
姜蕴宁的语气依旧平静,“徐部长,旁边有人找我哈,我先挂了哟。”
说完,她利落地“啪”地一声挂断电话。
“嘟——嘟——嘟——”
直到忙音响起,徐良诚才看着手里的话筒,愣是被气笑了。
这么重要的项目成功了,表彰是大事。
她居然……!!
还真是把“礼貌逃跑”演得惟妙惟肖。
姜蕴宁挂了电话后,屏住呼吸,静静地坐在那里。两分钟过去,电话没有再响,她才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上次见到顾远舟的模样,她完全能想象他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多少心血。她自然是清楚的,要让这个项目成功,如果顾远舟团队没有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他们现在别说成功了,连入门都算不上,路还长着。
而当初她并不是不在乎这个项目,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重要的事情,总得交给最合适的人去做。而显然,这件事,顾远舟比她更合适。
姜蕴宁静下心来,开始梳理自己的项目情况。回家了一趟,回来本来以为运筹帷幄,现在想来,今天真的有一种兵荒马乱的感觉。
破空二号在立项阶段主要确定的是宏观方向,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的大致范围、初步技术路线,以及预算、周期和合作单位这些基础条件。至于具体的技术参数,还要在立项通过后的概念设计阶段进一步细化。
然而,因为姜蕴宁早早就与苏修远等人讨论过破空二号的一些细节,他们为了验证她随口提出的燃烧室形状的假设,竟在立项正式通过之前就开始悄悄进行了一些小规模操作。
目前,姜蕴宁团队正处在项目初期阶段,而这个阶段最关键的任务,是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
推力要多大?
燃料类型?
燃烧室形状?
这些参数几乎决定了整个发动机的命脉,每一个数字都可能影响数月后的试验成败。
苏修远等人用小型试验装置验证了锥形燃烧室的假设。虽然规模有限,但实验结果稳定,为后续大规模试验提供了重要参考。燃烧室形状的问题也因此基本解决,眼下团队只需把注意力放在推力和燃料类型两个参数上。
与此同时,方景清教授正在处理关键配件的问题,这也是项目初期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关键配件的设计、选型和工艺方案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行性和性能。而他本身在这方面是专家,能高效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从而大大缩短配件的完成时间。
有了这些进展,项目进度显着加快,他们很快就能进入理论计算和仿真阶段。
在接下来的阶段,他们的重点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喷管气流,热-力耦合分析评估材料能否承受高温高压。
简单来说,就是在真正动手制造和试验之前,先用计算机算一算:气流会怎么喷,会出现什么角度、什么问题,喷管里的材料在高温高压下会不会变形、损坏或者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