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几乎要绝望,准备宣布该批次实验数据“抢救无效”时,一个沉稳的身影不紧不慢地晃悠了过来。是周师傅。他刚去楼下工具间泡了杯浓茶,正准备回来继续捣鼓他的老设备。
“咋啦?吵吵嚷嚷的?”周师傅端着那个搪瓷都快掉光了的茶缸,吹了吹热气,眯着眼问。
“周师傅!您来得正好!”小张像看到了救星,“这老伙计罢工了!李博士按手册搞不定!”
周师傅“嗯”了一声,把茶缸往旁边实验台一放,慢悠悠地走近那台“病号”仪器。他没立刻去翻手册,而是像老中医看病一样,开始了他的“诊断三部曲”:
望: 他先仔细看了看闪烁的屏幕和乱跳的指针,眼神专注。
闻: 他侧耳贴近机器,仔细听那“滋啦”声的节奏和来源部位。(当然,不是用鼻子闻味道。)
切: 他伸出粗糙的手掌,轻轻摸了摸仪器侧后方电源接口附近的金属外壳,感受了一下温度。
“嗯……”周师傅沉吟片刻,心里大概有了数。他扭头问小张:“这机器,最近是不是动过位置?或者插拔过电源线?”
小张一愣,回想了一下:“啊!对!昨天保洁阿姨打扫卫生,挪过一下,可能扯到电源线了!”
周师傅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他不慌不忙地从他那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口袋里,摸出了一把小小的、手柄缠着绝缘胶带的十字螺丝刀。只见他蹲下身,找到电源线接入仪器的那一端,用螺丝刀对准接口旁边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螺丝,轻轻拧了半圈,感觉有点松,又稍稍加力紧了紧。
“好了,”周师傅站起身,拍拍手,语气轻松得像修好了一个玩具,“没啥大毛病。就是电源线接口那里,有个固定线卡的小螺丝松了,导致电源接触有点虚,电压不稳,机器就‘闹脾气’了。紧一紧就好。老机器了,螺丝容易松,得像对待老伙计一样,时不时给它‘紧紧弦儿’。”
小张将信将疑地按下开机键。奇迹发生了!屏幕正常点亮,自检通过,运行指示灯发出稳定的绿光,那烦人的“滋啦”声也消失了!辰力场输出恢复了平稳!
“神了!周师傅!您真是神了!”小张激动得差点蹦起来。
李维看着这一幕,目瞪口呆,推了推滑到鼻梁的眼镜,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和由衷的敬佩。他看看周师傅,又看看那台“起死回生”的仪器,憋了半天,冒出一句中英混杂的赞叹:“周师傅!You are a magician!(您真是个魔术师!)this… this is not in the manual!(这……这手册上可没写!)”
周师傅嘿嘿一笑,端起茶缸喝了一口,用带着浓重闽都口音的普通话说:“洋手册是死的,机器是活的。这点小毛病,就跟人打了个嗝儿似的,顺顺气就好了。哪用得着动不动就‘开膛破肚’(指换主板)那么麻烦?”
一场眼看要导致数据报废的危机,就在周师傅这看似随意的“紧紧螺丝”下,轻松化解。李维对周师傅的佩服,那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意识到,在严谨的理论手册之外,还有一种源自长期实践、充满智慧的“经验科学”。
尽管过程充满了诸如“仪器罢工”、“标签贴反”之类的“鸡飞狗跳”,但整个团队对“双盲”原则的坚守,却像铁律一样不容动摇。这也导致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些在外人看来有点“滑稽”的场景。
林凛和李维开视频会议,讨论初步数据趋势时,对话听起来就像在策划一场武林大会:
林凛:“赵教授,李维,从初步统计分析看,编码为‘青龙’组的细胞,其迁移轨迹的定向性和速度,似乎显着优于‘白虎’组。”(听起来像在说青龙帮功夫比白虎帮厉害。)
李维:“同意。但值得注意的是,‘玄武’组在细胞外基质分泌指标上展现出独特的峰值,而‘朱雀’组的凋亡率维持在最低水平。”(四方神兽的性能对比分析会。)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助手小王在记录数据时,看到一组效果特别好的样本,习惯性地想对旁边的同事感慨:“你看这个,肯定是用了高……” “高”字刚出口,就感受到侧面一道冰冷的“死亡射线”袭来!一扭头,只见李维正用镜片后那双严肃的眼睛死死盯着他,仿佛在说:“你敢说出那个参数试试?!” 小王吓得一激灵,赶紧把后半句话硬生生咽了回去,双手死死捂住自己的嘴,脸憋得通红,逗得其他同事忍俊不禁。
尽管过程曲折,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插曲”,但当最后一周的实验全部结束,数据库被严格锁定,迎来庄严的“揭盲”时刻——当电脑程序将那些神秘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编码,与真实的辰力场参数一一对应时,所有的辛苦、紧张和混乱,都化为了巨大的震撼和喜悦!
清晰的曲线图上,代表某个特定参数组(对应“青龙”)的数据点,在细胞迁移速度、修复蛋白表达量等多个关键指标上,都显着地、一致地高于其他组和对照组,形成了漂亮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这些数据,是在完全排除了操作者主观倾向的“双盲”条件下获得的,它们沉默,却无比有力!
李维紧紧盯着屏幕,呼吸都变得急促,他指着那干净、漂亮的趋势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中英文不由自主地一起蹦了出来:
“Look! Look at this!(看!看这个!)这数据!太干净了!太有说服力了!this is the power of blinding!(这就是盲法(盲目)的力量!)”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近乎虔诚的光芒,对林凛和所有团队成员说:“这样的数据,才有尊严!这样的结果,才经得起任何质疑!our hard work paid off!(我们的辛苦值得了!)”
那一刻,实验室里充满了欢呼和掌声。就连平时最不苟言笑的周师傅,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默默地点了点头。这场与“粗心”、“意外”和“主观偏见”不断斗争的双盲“攻坚战”,终于为辰力技术的优化,赢得了第一块坚实、洁净、充满“尊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