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凛团队与赵国维教授实验室的合作步入正轨,频繁的视频会议成了家常便饭。这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聊天,更像是一场场跨越太平洋的“脑力拔河”。而最大的“绊马索”,就是那该死的时差!
林凛这边,晚上九点,正是月明星稀、万籁俱寂、头脑最清醒、思维最活跃的“黄金科研时间”。她通常刚泡好一杯浓茶,舒舒服服地坐在电脑前,准备大干一场。可屏幕那头,美东时间却是清晨六七点。摄像头一打开,景象就有点“惨不忍睹”:赵教授还好,毕竟年纪大觉少,已经衣冠楚楚地坐在书房里了。
可他手下的几个博士生,尤其是那个叫艾瑞克的,常常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金发,眼睛半睁半闭,手里还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看样子能苦死人的黑咖啡,强打精神对着镜头。有次会议开到一半,林凛甚至隐约听到对面传来一声压抑的哈欠,然后艾瑞克赶紧捂住嘴,一脸尴尬。林凛心里暗笑:这哪是学术讨论,简直是时差对抗赛啊!
这天晚上的会议,讨论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关于辰力场修复模式的“核心频率阈值”优化。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双方都格外重视。
林凛基于前期在本地志愿者(主要是公司员工和康复中心患者)中收集到的大量反馈数据,提出:“赵教授,从我们现有的小规模人体体验数据来看,受试者对稍高一些的频率阈值耐受性良好,且主观感受改善更明显。我们建议,可以将阈值参数在安全范围内适当上调,可能更有利于激发修复潜能。”
她的话音刚落,屏幕那头的艾瑞克立刻坐直了身子,咖啡因似乎开始起作用了。他扶了扶眼镜,语速飞快地反驳:“林博士,我们必须非常谨慎!贵方的人体数据虽然有价值,但样本量有限,且缺乏严格的盲法控制,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根据我们实验室过去十年在类似生物力学刺激领域的经验,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年鉴》上最新的安全指南,这个阈值必须保守!任何微小的超出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安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在共享屏幕上打开了几篇文献的摘要,密密麻麻的图表和结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林凛团队的成员也不甘示弱,一位负责数据处理的年轻博士立刻指出对方引用的文献模型与辰力场的特殊性存在差异。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引经据典,数据图表横飞,英语夹杂着专业术语在视频会议室里激烈碰撞。气氛渐渐变得有些紧张,讨论陷入了僵局。林凛这边坚持“实践出真知”,认为数据指向了更优解;对方则固守“安全至上”,认为不能逾越理论红线。会议室的温度,仿佛随着争论在升高。
就在这胶着的时刻,林凛放在桌下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发出轻微的震动。她悄悄瞥了一眼,是她那个名为“林家核心技术攻坚队(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有了新消息。这个群成员不多,除了她,就是大伯林丕稼、爸爸林丕和、弟弟林岽,偶尔妈妈和妹妹也会冒泡分享生活趣事,但遇到技术难题,主要是大伯和弟弟出主意。
此刻,正是大伯林丕稼@了她。消息言简意赅,却像一盆清凉的水,瞬间浇灭了林凛心头的些许焦躁:
“依凛央,稳住。合作是取长补短,不是擂台争霸。对方重理论模型和规范,咱们有接地气的一手数据和快速响应能力。僵持不下时,不妨提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建议双方共同设计一个小范围的、严格的双盲对照验证试验。咱们负责发挥本土优势,快速招募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并提供标准测试环境;邀请他们参与或监督数据采集过程,确保国际认可的标准。让客观的实验结果来做最终裁判。记住,咱们独特的、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数据,恰恰可能是最有说服力的‘筹码’。”
林凛看着屏幕上大伯冷静而富有策略的文字,心中豁然开朗!是啊!何必在谁对谁错的口水仗上浪费时间?科学的争论,最终要靠更严谨的实验数据来裁决。 大伯这一招,不仅跳出了无谓的争论,还把双方的优势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化对抗为协作,既尊重了对方的学术严谨性,也凸显了己方的实践价值。
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绪,脸上重新露出从容的微笑,对着麦克风清晰地说道:
“赵教授,艾瑞克,各位同事。非常感谢大家坦诚的交流。我想,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找到最安全、最有效的参数。既然我们在现有数据和理论模型上存在一些不同视角,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个分歧。”
她顿了顿,确保所有人都听着:“我提议,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搁置参数的争论,共同设计一个更严谨的、小规模的临床前双盲对照验证方案?基于我们共同认可的安全基线,设定几个不同的参数梯度。我们实验室可以利用本土优势,负责招募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并提供完全标准化的测试环境。非常欢迎贵方能够参与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甚至如果可以,派遣人员来监督或远程监控关键数据的采集过程,以确保其国际可比性和公信力。让这次合作实验本身产生的新数据,来告诉我们哪个参数是最优选择。您觉得这个方案如何?”
林凛的话条理清晰,既展现了合作诚意,又充满了专业自信。屏幕那头,原本有些紧绷的气氛瞬间缓和了。赵教授认真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陷入思考。刚才还据理力争的艾瑞克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片刻后,赵教授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他点了点头,语气十分愉快:“非常好的建议,林博士!非常有建设性!这确实体现了真正合作的精神——不是固执己见,而是共同探索真理。就按您说的办!我们会立刻组织团队,与你们共同细化这个验证方案。艾瑞克,你觉得呢?”
艾瑞克也赶紧点头:“同意,教授!林博士的方案很公平,用数据说话是最好的方式。”
僵局瞬间打破,会议的气氛从“拔河”变成了“携手勘探”。接下来的讨论变得异常顺畅高效,双方迅速草拟出了合作验证实验的初步框架。
会议结束后,林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对大伯林丕稼充满了感激。这位常年与国内外各种力量周旋、掌舵“辰曜科技”这艘越来越大的船的“老船长”,在把握合作的分寸、化解冲突的智慧上,确实有着独到的“江湖经验”。 这种关键时刻的“远程助攻”,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一种战略眼光的传递。她忍不住在群里回了个:“谢谢大伯!姜还是老的辣![\/龇牙笑]”
很快,林岽也冒泡了:“依姐,霸气!这就叫‘以退为进,用事实打脸’![\/点赞]”
看着家人的支持,林凛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这场跨越重洋的合作,不仅是一场科学探索,更是一次充满智慧较量和人情练达的成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