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集市的喧嚣渐渐沉淀,林家小院里却依然弥漫着药材的清香和收获的喜悦。五村联合集市让林家药摊名声大噪,但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林凛这个小神医的名声传得太远,连邻县都有人慕名而来求医问药。
依命啊~(命:鼻腔化读音)你这下可成了小名人了!晚饭时,奶奶笑着给林凛夹了块海蛎饼,今儿个郑家村的书记特意来问,能不能请你去他们村卫生所坐诊哩!
爷爷却捋着胡子沉吟:树大招风啊...依凛虚岁才七岁,该以学业为重。他转向林凛,眼中既有骄傲又有担忧,九月初就要升三年级了,功课可不能落下。医道要精进,学业也不能荒废。
第二天清晨,林凛抱着集市上收到的礼物——五个村送来的特色药材,来找爸爸妈妈商量。她特意把药材摆成两个字的形状。
依爸~依妈~她认真地说,我想多学些东西,不仅是学校的功课,还有医道和其他知识。就像集市上张教授说的,要传统与现代结合。
妈妈曹浮光正在缝补衣服,闻言放下针线:奀央(傻囡的闽都土语谐音),你现在已经比大人还能干了,还要学什么?小孩子家该玩还是要玩。
爸爸林丕和从建筑设计图纸中抬起头,推推眼镜:你想学什么?怎么学?
林凛眼睛发亮:我想学更多科学知识!像依伯那样,既懂传统又懂科学。可以每天放学后跟依公学医道,晚上读课外书,周末实践...
正说着,院外传来邮递员的喊声:林敬波家的挂号信!南洋来的!
竟然是大伯林丕稼从海外寄来的包裹!里面除了一封家书,还有几本崭新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科学知识》《趣味物理学》...最特别的是一套精致的绘图仪器。
奶奶戴上老花镜念信:丕稼说,听说依凛央在集市上表现出色,特地寄这些书来鼓励她...要传统与现代结合...知识就像药材,要懂得搭配使用...
林凛惊喜地翻着书页,发现大伯在《十万个为什么》的医学章节都做了标记,还夹着张字条:给小神医侄女——治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当晚,林凛坐在书桌前,明亮的钨丝灯将房间照得亮堂堂的。她铺开一张白纸,拿起彩色铅笔,开始精心绘制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表。
林凛用蓝色铅笔写下“学校功课”,然后在下方画出两个小时的时间轴,并标注上“语文、算术”。想了想她换用绿色铅笔,写下“中医药学习”,并在时间轴上画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段,注明“跟爷爷学诊脉、认药”。再用黄色铅笔,写下“科学知识”,同样在时间轴上画出一个小时,旁边写上“读大伯寄的书”。
林凛换了支红色铅笔在手上耍着转圈圈,抿了抿唇下笔特别标注出“玩耍时间”,还在旁边画了一个俏皮的鹅头图案。这个鹅头图案代表着阿白,因为这是阿白的专属监督时段。
林凛看着自己绘制的学习计划表,满意地点点头。她相信,只要按照这个计划执行,自己一定能够在学习与医道上取得平衡。
聪明的阿白再次快速就适应了它的新角色——“督学”。每天傍晚,当太阳渐渐西沉,阿白就会准时出现在林凛面前,嘴里叼着不同的物品。
有时候,阿白会叼来《语文》课本,提醒林凛该做作业了;有时候,它会叼来药材样本,示意林凛该学认药了;还有时候,它会叼来一个苹果,告诉林凛该休息一下,吃点东西了。
阿白的“督学”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林凛也在它的监督下,每天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享受到适当的玩耍时间。
最有趣的是,它还会监督林凛的玩要时间。如果林凛学习超时,它会用喙轻轻啄她的手,示意该休息了。有次林凛读书入迷忘了时间,阿白干脆把台灯拔掉电源叼走了!
看到女儿如此用功,妈妈曹浮光既欣慰又担心:依凛啊~别太累着,小孩子家该玩还是要玩。依爸依妈不会让你一定要成龙成凤的,只要你健康平安成长就好哈...
爸爸林丕和却暗中支持,他特意用边角料给女儿做了个小书架,还悄悄托人从省城买回一盒彩色铅笔。
周末时,爸爸带着林凛去堂叔公林敬魁家借书。堂叔公是溪山中学校长,家里有很多藏书。
好孩子,爱学习是好事!堂叔公推推眼镜,不过要记住,读书就像配药,要讲究君臣佐使,主次分明。不能光读死书,要活学活用。
林凛确实在悄悄平衡着神童形象与儿童天性。她在学校故意会错几道题,下课和同学们跳皮筋、抓石子、玩玻璃珠。同学们只知道她家开医馆,却不知道她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小郎中。
只有回到林家二进院,在爷爷的药房里,她才会展现出那份超越年龄的医术天赋。而阿白永远是这个小秘密的守护者,它会蹲在门口,见到生人来就报警。
夕阳下,林凛坐在回型院子的堂厅里读书,阿白蹲在一旁打盹。爷爷远远看着,对奶奶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咱们得好好栽培,但不能拔苗助长啊...要让她有个快乐的童年。
夜幕降临,林凛在日记本上写下:今日认识十种新药材,读完《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章,跳皮筋赢了小芳...明天要继续努力!页角,阿白按了个鲜红的爪印。
就这样,夏日集市的余韵渐渐融入平凡的日常,而属于林凛的上学与学医的路,已缓缓进行着...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林家小院已经热闹非凡。五村联合集市虽然结束,但集市带来的影响却像涟漪般扩散开来。
嘎嘎嘎!阿白神气活现地站在院门口,颈系红绸,尽职的当着哨兵。它面前排着一队慕名而来的求医者——有拄着拐杖的老伯,有抱着孩子的妇人,甚至还有提着鸡鸭来谢诊的乡亲们。
慢慢来,慢慢来!爷爷林敬波笑呵呵地看着阿白维持秩序,依凛依妹央(央闽都土话=崽=仔)还在吃早饭哩!
厨房里林凛正就着桂圆喝粥,妈妈曹浮光在一旁唠叨:妹央啊~这几天来找你看病的人比赶集还多!你这小身板吃得消吗?
奶奶郑美娇端来蒸好的芋头糕:要偎说,依凛央就该好生歇歇!良哦央(小孩子家家的闽都土话谐音),哪能天天坐诊的?
正说着,院外传来郑家村书记的声音:林老爷子!我们村卫生所想请林凛妹央去指导工作哩!
林凛放下碗筷,小大人似的叹口气:依嫲,依妈,咱们得想个法子。既不能辜负乡亲们信任,也不能耽误我学习。事这么多我什么时候才能躺平吖......林凛烦恼地往嘴里塞了颗龙眼~~嗯~核小肉脆汁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