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辞的办公室占据着城市天际线的制高点。落地窗外是连绵的摩天楼群,玻璃幕墙反射着冰冷的天光。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堆叠着需要签字的文件。指尖的万宝龙钢笔划过纸面,留下利落的签名。每个笔画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收购案在下周三前完成交割。他抬眼看向桌前垂手而立的下属,声音平静无波,我不希望再看到任何意外。
下属恭敬地应声退出。门合上的瞬间,办公室里只剩下中央空调低沉的运转声。林清辞松了松领带,走到窗前。脚下的城市像一座精密运转的机器,而他就是操控核心部件的那个人。
这半年他收复了家族企业的失地,用几起漂亮的收购案让所有质疑者闭嘴。曾经在董事会蠢蠢欲动的元老们,现在见到他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脊背。他变得比离开前更沉默,也更锋利。
只有在极少数深夜,当他结束应酬回到空荡的公寓,才会卸下所有防备。那时他会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在脚下铺展。偶尔,他会无意识地摩挲手指,仿佛还能感受到某种粗粝的触感。
某个这样的夜晚,他打开私人笔记本,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存着几张照片——都是关于一个偏远省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报道截图。照片像素不高,但能清晰看到站在领奖台中央的那个身影。穿着廉价的西装,肩膀比记忆中更宽阔,眼神沉静如古井。
他关掉文件夹,给自己倒了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摇曳,映出他若有所思的脸。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省城大学,陈山刚结束一场小组讨论。他收拾好书本,对队友点点头:电商渠道的方案我来完善。
辛苦你了。戴着眼镜的女生笑着说,每次和你一组都觉得特别踏实。
陈山只是微微颔首,背上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走出教室。傍晚的风带着凉意,他裹紧了那件穿了多年的夹克。这半年他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知识,从最初听课都吃力,到现在能带领小组完成项目。手掌上的茧子褪去又新生,现在是长期握笔留下的薄茧。
他的生活简单到近乎单调。教室、图书馆、打工的便利店和那间狭小的出租屋。偶尔会参加创业大赛,项目总是与农产品有关。上次他们设计的山村特产电商方案拿了银奖,有投资人表示感兴趣,但他婉拒了。
还在积累阶段。他这样对队友解释。
真实的原因埋在他心底。那个雨夜和一年之约像悬在头顶的剑,提醒着他要走的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有时在便利店值夜班,他会借着空闲时间看书。白炽灯冰冷的光照在书页上,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这时他会想起那个破旧土屋里的煤油灯,想起灯下那个手把手教他握锄头的人。
某个凌晨,他刷手机时看到一条财经新闻。标题写着林氏集团完成对启明科技收购,年轻掌门人再下一城。配图是林清辞在签约仪式上的照片。西装革履,神情冷峻,与记忆中那个会在雷雨天瑟瑟发抖的人判若两人。
陈山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直到手机屏幕自动暗下去。
第二天的小组讨论上,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方案。我们可以尝试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他在白板上写画,线条干净利落,前期可能亏损,但这是建立壁垒的必要过程。
队友们有些犹豫。这个投入会不会太大了?
值得冒险。陈山的声音很稳,有些市场需要提前布局。
他说这话时,眼前浮现的是林清辞在财经新闻里的样子。那个人已经站在那样的高度,他必须走得更快些。
时间在各自的轨道上飞逝。林清辞的日程表总是排得很满,从一个会议赶到另一个会议,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他在谈判桌上步步为营,在并购案中雷厉风行。只有最细心的助理会发现,老板偶尔会对着窗外走神,指尖无意识地敲击桌面,像是在计算着什么。
而陈山的生活依然规律。他的成绩稳居专业前三,创业项目开始小有名气。有公司开出高薪邀请他实习,他都拒绝了。有自己的规划。他这样回答。
真实的原因是他正在筹备自己的公司。商业计划书改了十几稿,融资方案反复推演。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连最亲近的队友都不知道。有时在图书馆熬夜到凌晨,他会到走廊尽头透气。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想起那个站在云端的人。
就快能并肩了。他对着夜色轻声说。
某个周五的深夜,林清辞突然让司机改道,去了江边。初冬的江风凛冽,他靠在栏杆上,看着对岸的灯火。手机震动,是工作邮件,他扫了一眼便关掉屏幕。
这一刻他忽然很想听听那个人的声音。这个念头来得突然,却强烈得让他心惊。他最终只是站在原地,任由江风吹乱精心打理的头发。
同一时刻,陈山在出租屋里对着一堆财务报表。台灯的光照得他额头微微发亮。手机屏幕亮着,停留在通讯录的某个页面。那个号码他早已倒背如流,却从未拨出过。
他最终合上电脑,起身做了几个拉伸动作。肌肉的酸痛让他稍稍安心——这是实实在在的成长痕迹。
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疾驰。一个在觥筹交错间运筹帷幄,一个在书香墨海里积蓄力量。他们都走得很快,很稳,仿佛冥冥中有根线牵着,让彼此不会偏离方向。
偶尔在深夜里,他们会不约而同地看向窗外。一个俯瞰城市灯火,一个仰望陌生星空。距离遥远,却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
林清辞的办公桌上,那份加密的创业大赛报道被设置了桌面背景。陈山的笔记本扉页上,用铅笔写着某个财经新闻的日期。他们都把对方的消息小心收藏,如同守护着黑暗中唯一的星光。
并行的人生还在继续。一个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周旋,一个在纯粹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看似毫无交集,实则都在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就像两颗各自运行的星辰,沿着既定的轨道,终将在某个时刻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