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宁十二年,岁在甲申,朔风凛冽,然都城之内,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欢腾。宿国公明家康,这位在沙场上纵横驰骋六载的国之柱石,终于班师回朝。他此番征程,跨越山川湖海,历经血雨腥风,为盛宁王朝平定四方战乱,立下了不世之功。
自出征以来,宿国公率领麾下将士,披荆斩棘,收复寒潮国土,每一场战役,他都身先士卒,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勇气,鼓舞着全军的士气。战场上,他的指挥如臂使指,排兵布阵巧妙绝伦,令敌人闻风丧胆。六载时光,无数次生死较量,宿国公从未退缩,为了大明的疆土完整和百姓安宁,他将自己的热血与青春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如今,大军凯旋,百姓们早早地聚集在街道两旁,翘首以盼。当宿国公骑着高头大马,身披染血的战甲,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欢呼声瞬间响彻云霄。人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呼喊着宿国公的名字,眼中满是敬仰与感激。那一支支整齐的军队,步伐铿锵有力,彰显着盛宁的军威。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长矛如林,刀枪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这六年来的赫赫战功。
盛宁女帝得知宿国公归来,龙颜大悦,当即决定普天同庆,以彰显对功臣的尊崇与嘉奖。煌瑞殿内,张灯结彩,金碧辉煌。雕梁画栋之上,龙凤呈祥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在为这场盛宴增添祥瑞之气。殿中摆满了珍馐美馔,美酒佳肴,香气四溢。宫廷乐师们奏响了欢快的乐曲,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为宴会增添了热烈的气氛。
女帝端坐于龙椅之上,仪态威严而不失亲和。她望着下方的宿国公,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宿国公,你此番出征,历经六载,风餐露宿,为我大明立下了不朽功勋。朕代表天下百姓,向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宿国公连忙跪地叩拜,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不过是尽了臣子的本分,一切都是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千秋大业。能为国家效力,是臣弟的荣幸。”
随后,女帝宣布了对宿国公的封赏。她封宿国公为龙襄大将军,掌握兵权八十万,成为大明军队的最高统帅。同时,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军事事务,位极人臣。这一任命,不仅是对宿国公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忠诚与功绩的最好回报。龙襄大将军之位,肩负着保卫国家、守护疆土的重任,而兵部尚书则需统筹全局,制定军事战略,管理军队事务。女帝对宿国公委以如此重任,足见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纷纷向宿国公表示祝贺。一时间,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宿国公一一谢过,脸上却并无骄矜之色。他深知,这一切荣耀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无数将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盛宁百姓在背后默默支持的力量。
此次宿国公的班师回朝和受封,对大明天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军事上,八十万兵权在手,使得大明的国防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震慑了周边的敌对势力,为国家的和平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政治上,宿国公成为兵部尚书,参与国家军事决策,进一步巩固了朝廷的统治,使得朝局更加稳定。而在民间,宿国公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此后,盛宁在女帝的英明领导和宿国公等一众忠臣良将的辅佐下,迎来了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而宿国公,也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为盛宁的长治久安,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