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转瞬即逝,柴王之子明家策与内阁大臣梅天良一同返回京城,向盛宁女帝复命。
明家策身着一袭华服,风度翩翩地踏入宫殿,见到盛宁女帝后,他立刻跪地行礼,高呼道:“草民拜见女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盛宁女帝端坐在龙椅上,她的美丽与威严并存。她微笑着看着明家策,轻声说道:“许多年未见,王兄可还安好?”
明家策连忙回答:“多谢女帝挂念,草民一切安好。只是不知女帝陛下宣我回京所为何事?”
盛宁女帝的脸色微微一沉,她缓缓说道:“朕此次召你回京,是有一件重要之事相托。”
明家策心中一紧,赶忙问道:“女帝陛下但说无妨,草民定当全力以赴。”
盛宁女帝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悲痛,说道:“朕的大舅舅,也就是你的父王,他当年被人谋害身亡。朕希望你能为大舅舅报仇雪恨!”
明家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低头说道:“草民在此等候多时了。”
盛宁女帝端坐在龙椅上,眼神威严地看着下方的明家策,缓声道:“朕今日任命你为征夷大将军,率领永安侯沐钰和安定侯张山风一同征讨安楠。此次出征,你需与唐王、滇西王紧密合作,务必一举拿下安楠。”
明家策闻听此言,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高声应道:“臣领旨!不灭安楠,臣绝不回京!”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整个宫殿都为之震动。
盛宁女帝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此去凶险,你需多加小心。朕会让内阁全力筹备粮草辎重,为你等出征提供保障。”明家策再次叩首,“谢陛下关怀,臣定不负所托。”
退朝后,明家策马不停蹄地去找永安侯沐钰和安定侯张山风,三人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在营帐中急不可耐地商议出征事宜。他们摊开地图,犹如庖丁解牛般,仔细研究着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这时,一名士兵风风火火地跑来,气喘吁吁地禀报:“将军,唐王和滇西王派人送来书信。”明家策如获至宝般接过书信,迫不及待地展开一看,原来是唐王和滇西王表示会在边境接应,如两把利剑一般,共同夹击安楠。明家策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高呼:“如此一来,胜算又多了几分。”
数日后,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开拔,浩浩荡荡地向着安楠挺进。一路上,军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仿佛在为战士们加油助威;马蹄声震耳欲聋,犹如阵阵惊雷,震得大地都为之颤抖。明家策身骑高头大马,器宇轩昂,如同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他遥望着远方,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为父报仇,荡平安楠!
大军行至中途,前方突然传来急报,安楠竟联合了周边几个小部落,兵力瞬间大增。营帐内,气氛凝重如铅块,众人眉头紧锁。沐钰忧心忡忡道:“敌方兵力陡增,我军恐寡不敌众。”张山风也附和:“是啊,这仗难打了。”明家策却眼神坚定,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后,猛一拍桌子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安楠联合小部落,必然各自心怀鬼胎。我们可派细作离间他们,再集中兵力先破其一路。”众人听后,皆觉有理,纷纷点头。于是,明家策一边安排细作潜入敌营,一边重新调整作战部署。几日后,细作传回消息,离间之计奏效,安楠与小部落之间出现嫌隙。明家策当机立断,下令出击。一场大战在即,明家策骑在马上,望向远方,心中复仇之火愈燃愈烈,他誓要让安楠为当年之事付出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