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头要造水车的消息,像颗炮仗在刘家坳炸开了。
这事还得从夜校说起。刘远洋有天讲到“水利灌溉”,随手画了水车的示意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王石头和几个年轻人一合计——咱们村边就有河,为啥不自己造一个?
等刘远洋闻讯赶到河边时,场面已经十分热闹。王石头带着十几个青壮年,有的在锯木头,有的在搬石头,忙得热火朝天。围观村民里三层外三层,比看大戏还热闹。
里正急得直跺脚:“胡闹!简直是胡闹!这水车是随便能造的吗?”
王石头满手木屑,信心满满:“里正叔,我们都算好了!远洋哥教过我们算数,保准成!”
刘远洋凑近一看图纸,差点晕过去——这哪是水车,分明是给河神献祭用的木架子!结构歪歪扭扭,受力点全错,真造出来,第一个被冲走的就是王石头自己。
“都停下!”刘远洋赶紧喊停,“石头,你这图纸有问题。”
王石头不服气:“远洋哥,我们按你教的算的!你看这个轮子周长……”
“停停停!”刘远洋头大如斗,“你算的是平面,这是立体结构!还有这水流冲击力你算了吗?材料强度考虑了吗?”
年轻人面面相觑,显然没想过这么多。
看热闹的村民开始起哄:
“我就说不行吧!”
“年轻人就是异想天开!”
张氏不知从哪钻出来,揪着王石头的耳朵:“你个败家子!好好的工不去做,在这瞎折腾!”
刘远洋看着王石头委屈的样子,忽然心软了。他想起自己刚穿越时,不也是靠着一次次试错才走到今天吗?
“这样吧,”他拍拍手,“真要造水车,得重新设计。今晚夜校加课,专门讲这个。”
当晚夜校挤得水泄不通。刘远洋把水车分解成十几个部件,从浮箱到齿轮,从轴接到水槽,一一讲解。他还搬出县令赠的《天工开物》,给大家看里面的插图。
年轻人学得如痴如醉,老农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刘老憨恍然大悟:“原来老祖宗早就造过这玩意儿!”
经过三天精心准备,新版水车工程正式启动。这次刘远洋亲自督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全村人都来帮忙,连张氏都默默送来绿豆汤。
安装那天,全村老小都聚在河边。当第一股水流推动轮叶缓缓转动,清澈的河水顺着竹筒流向干涸的田地时,岸边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王石头激动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背起了夜校学的诗:“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爹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臭小子,这是车不是舟!”
最让人惊喜的是,水车建成后,下游几个村子都来参观。刘家坳的年轻人现学现卖,当起了技术指导。现在周边村子的年轻人见了面,打招呼都是:“今天你水车了吗?”
里正看着这景象,感慨道:“我当了三十年里正,从没见年轻人这么有干劲过。”
刘远洋站在水车旁,听着流水潺潺,看着一张张充满希望的脸庞,忽然觉得那些啃不下去的四书五经也不算什么事了。
知识就像这流水,只要能滋润土地,何必非要分清是圣贤经典还是农家技艺?
他正感慨着,王石头兴冲冲地跑过来:“远洋哥!我们想在山上再修个蓄水池!你教我们算土方量呗?”
刘远洋:“……”
他现在装晕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