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眼虽然依旧虚弱,但在苏芷的精心护理和黄芪老军医的协助下,竟然真的挺过了最危险的高热期,伤口虽然狰狞,但坏死组织被清除后,红肿逐渐消退,也没有出现新的感染迹象。
这几乎被视为奇迹!
苏芷苏医官的名声不再仅仅局限于懂点奇怪止血法的女子,而是蒙上了一层手段莫测、敢从阎王手里抢人的神秘色彩。
连带着,她之前推行的防秽之法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王焕主动增加了柴薪和清水的配额,辅兵们执行命令时也认真了许多,甚至开始有轻伤员主动要求用苏医官的法子处理伤口。
伤兵营的整体环境和个人卫生状况,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善,虽然距离苏芷心目中的洁净还相差甚远,但死亡率和感染率确实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随着苏医官名声在外,前来求医的伤员和患有普通疾病的士兵也增多了。
军中储备的药材,特别是效果较好的金疮药和解毒散,本就所剩无几,很快便彻底告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药物,再高明的医术也成了空谈。
“王队长,黄老,药材没了,许多弟兄的伤口换药都成了问题,还有几个发热咳嗽的,也需要药物治疗。”
一名军医愁眉苦脸地向王焕和黄芪汇报。
王焕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我知道!可辎重队被敌军游骑骚扰,补给迟迟不到,我有什么办法?难道去抢吗?”
黄芪也是满面愁容,捻着胡须叹息:
“唉,缺医少药,乃军中大忌。
如今之计,只能尽量用些土方,或者……听天由命了。”
就在这时,苏芷检查完伤员情况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心中也是一沉。
但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陷入绝望,而是想到了另一个可能性。
她走上前,对王焕和黄芪说道:“王队长,黄老,既然没有现成的药材,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王焕和黄芪都愣住了。
“是的,”
苏芷点头,她想起自己生物学专业的知识和野外实习的经验,
“山野之间,许多草木本身就有止血、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
晚辈对植物略知一二,或许可以辨认出一些能够替代药材的野生草药。”
这是她早就想过的后备方案。古代的医生本就大量使用草药,只是军中缺乏专业的采药人和辨识者。
而她的植物学知识,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黄芪眼中闪过亮光:“苏姑娘,你还识得草药?”
这对于他来说,比那神术清创更贴近传统的医道,也更容易接受。
苏芷谨慎地回答:
“在家乡时,跟随长辈学过一些,认识几种常见的止血草、清热药。
至于此地生长的植物是否有类似功效,需要实地查看才能确定。”
王焕将信将疑:“这荒山野岭的,毒草也不少,你可有把握?别救人不成反害人!”
苏芷知道风险所在,诚恳地说:
“晚辈不敢说有十足把握。
但我们可以先少量尝试,外敷为主,观察效果,总比束手无策要强。
况且,有黄老这等经验丰富的前辈把关,当可规避风险。”
黄芪沉吟片刻,对王焕说:
“王队长,苏姑娘所言,不失为一条出路。眼下别无他法,或可一试。老夫可一同前往辨认。”
王焕见黄芪也同意,想到将军予其便利的命令,便点头道:
“好!那就试试!需要多少人手?我派一队士兵保护你们进山!”
苏芷连忙说:
“不必太多人,动静太大反而可能引来敌军注意。
只需三四名熟悉地形的本地士卒引路护卫即可。晚辈主要是辨认和采集,需要的是眼力和耐心。”
最终,王焕指派了两名本地籍贯、身手敏捷且认识几种常见草药的辅兵,加上黄芪老军医和苏芷,组成了一支小小的采药队。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选择在清晨出发,前往大营后方相对安全的一片山麓地带。
这是苏芷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走出军营,接触这个世界的自然环境。
清晨的空气清新冷冽,带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与伤兵营的气息截然不同。
远山如黛,近处草木葱茏,让她紧绷了多日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
她仔细观察着沿途的植物,大脑飞速运转,将眼前的形态与记忆中的植物学知识进行比对。
她认识一些广泛分布的常见药用植物,如叶片像老鼠耳朵的蒲公英、开着白色小花的车前草、叶片肥厚带刺的大蓟小蓟,以及可能存在的黄芩、地黄等。
“黄老,您看这种草,”
苏芷指着一丛叶片呈羽状分裂、开着小黄花的植物问道,
“在我们家乡,类似的植物有清热消肿的功效,不知此地是否也有此说?”
黄芪仔细看了看,又掐了一片叶子闻了闻,点头道:“此物我等称之为败酱草,确有清热之效,常用于痈肿疮毒。苏姑娘见识不凡。”
得到肯定,苏芷心中有了底。
她继续寻找,很快又发现了一片叶片对生、茎方形的植物,她认出这极可能是薄荷或藿香之类的植物,具有清凉解表的作用。
“此物气味清凉,或可用于缓解发热头痛。”
同行的本地辅兵也指认了几种他们熟知的土方草药,如一种叫白茅根的草根可以止血,一种叫紫花地丁的野菜可以解毒消肿。黄芪一一甄别,确认无误。
苏芷不仅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上部分,还小心地挖掘了一些可能有用的根茎。
她一边采集,一边向辅兵和黄芪讲解这些植物的辨认特征和可能的功效,并强调采集时要注意保留根系,以便可持续利用。
尽管有些说法与本地略有差异,但核心功效往往一致,她的专业态度和丰富的知识,让同行的辅兵和黄芪都暗自点头。
黄芪更是发现,苏芷对植物特性的描述,往往比民间口口相传的经验更为细致和系统化。
一个上午下来,他们收获颇丰,采集到了七八种可以用于外伤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草药。
返回伤兵营后,苏芷和黄芪立刻带领辅兵们对这些草药进行清洗、晾晒、或捣碎成泥备用。
当天下午,就有伤员用上了新采集的、捣碎的车前草泥敷料,用于缓解伤口红肿。
虽然效果不会像现代药物那样立竿见影,但这无疑给缺医少药的伤兵营带来了新的希望。
士兵们看她的眼神,除了敬畏,更多了几分依赖和感激。
帅帐中,江蓠听着赵霆关于苏芷识药采药的汇报,眼神深邃。
这个女子,仿佛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能在绝境中拿出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
她的价值,正在一步步超越他最初的预期。
“苏芷……”
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