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倾城乘坐的黑色轿车刚刚消失在街角。
另一支更加庞大的车队便轰鸣着驶入了修理站前的空地。
打头的是一辆军用吉普。
后面跟着几辆覆盖着厚重帆布、看起来像是工程车辆的大型卡车。
以及数辆坐满了穿着工装、神情肃穆技术人员的面包车。
车队停下。
从吉普车上跳下来的,正是肩膀上将星闪耀的穆青山。
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
但那双锐利的眼睛里,却燃烧着某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安国邦立刻迎了上去。
“首长!”
穆青山摆了摆手,目光直接越过他。
投向了那间依旧显得破旧不堪的修理站。
“审查结束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是的,首长。”
安国邦连忙汇报。
“顾特派员的初步结论,张飞背景干净,立场坚定。”
“建议列为最高保护与观察目标。”
穆青山微微颔首。
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张飞的价值,太大了。
大到即使他身上有再多的疑点,只要立场没问题,国家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和支持。
“那就开始吧。”
穆青山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下达命令。
“按照一号预案执行。”
“立刻对‘老兵修理站’及周边区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和封锁管控。”
“代号……”
他略一沉吟。
“就叫‘龙巢’前哨基地。”
龙巢前哨!
安国邦心头一震。
这个代号,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这里不再是一个临时性的测试点。
而是被正式纳入国家最高机密战略体系的核心节点之一!
“是!首长!”
安国邦立正敬礼,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随着穆青山的命令下达。
整个车队仿佛瞬间被注入了灵魂。
那些覆盖着帆布的卡车,帆布被猛地掀开。
露出了里面模块化的特种板材、集成线路管道、以及各种安国邦都叫不出名字的先进设备。
技术人员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工蚁。
迅速开始勘测地形,规划线路。
工程车辆伸出机械臂,发出低沉的轰鸣。
首先被处理的,是修理站屋顶那个醒目的大洞。
几名技术人员利用一种速干高强度的特种泡沫材料。
配合可快速展开的合金骨架。
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就在洞口内部构建起了一个坚固的穹顶结构。
从外面看,伪装网依旧覆盖。
但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紧接着。
更多的特种板材被运入修理站内部。
这些板材表面呈现出哑光的深灰色。
触手冰凉,似乎蕴含着特殊的电磁屏蔽和结构强化功能。
它们在技术人员的组装下。
以“应龙”战机所在的中央区域为核心。
快速构建起一道道内部分隔墙。
形成了独立的工作区、能源区、生活区、以及最重要的——核心研发区。
张飞原本那些杂乱堆放的工具、零件、旧家电。
被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分类、登记、打包。
部分他认为还有用的,被允许留在新的工作区内。
大部分则被作为“时代印记”,暂时封存起来。
张飞本人,则被“请”到了旁边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里。
由安国邦陪着,观看整个改造过程。
“哎,我那台老收音机别动!”
“里面有几个磁环我改造过的,有用!”
“那个高压锅更别扔!那是功臣!”
张飞扒在帐篷门口,时不时指手画脚。
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家当”被搬来搬去。
安国邦在一旁哭笑不得。
“小张,放心,你的东西一样都不会少。”
“这都是为了安全和保密需要。”
“等新的基地建好,条件比你这破修理站好一万倍!”
张飞撇撇嘴。
“破修理站咋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再说了,应龙就是在这儿诞生的,这说明这儿风水好!”
他振振有词。
安国邦无奈摇头。
跟这小子,没法讲道理。
外面的工程进度快得惊人。
显然动用了某种模块化、快速部署的黑科技。
修理站的外墙被加厚、加固。
内部铺设了独立的能源线路和光纤网络。
一套小型的、但效率极高的空气过滤和循环系统被安装到位。
甚至连张飞那个简陋的卫生间。
都被改造成了带有生化处理功能的现代化设施。
更让张飞眼前一亮的是。
在原本堆放废旧轮胎的角落。
技术人员安装了几台看起来就极为精密的设备。
“那是多功能材料分析仪、小型高精度数控机床,还有一台微型电弧熔炼炉。”
安国邦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
“都是国内目前能拿出来的、最好的小型化科研设备。”
“应该能满足你后续的一些……研究需求。”
张飞凑到那台数控机床前。
摸了摸冰凉的金属外壳。
又看了看旁边材料分析仪那复杂的探头。
眨了眨眼。
“嗯……精度还行吧。”
“凑合能用。”
他评价道,语气带着点勉为其难。
仿佛人家送来的不是顶尖设备,而是街边买的大白菜。
旁边正在调试设备的技术人员听到这话。
手一抖,差点把螺丝掉地上。
凑合能用?
这可是他们研究所压箱底的宝贝!
多少重大项目指望着它呢!
到了这位爷嘴里,就成“凑合”了?!
安国邦也是嘴角抽搐。
他就知道会是这样!
这小子凡尔赛起来,真是六亲不认!
与此同时。
修理站外围的封锁管控也同步升级。
更多的士兵入驻。
穿着黑色作战服、佩戴特殊标识的内卫部队接替了之前的常规警戒。
他们在更外围的街道入口设置了永久性的检查岗哨。
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盘查和身份验证。
附近的几个制高点。
伪装成民用设施的监控探头和信号拦截装置被悄无声息地安装上去。
形成了一张无形的、覆盖整个区域的监控网络。
更让周围居民感到心惊的是。
偶尔能看到一些穿着便装,但眼神锐利、行动矫健的人。
牵着经过特殊训练的军犬,在巷弄间巡逻。
那种专业的气质,绝非普通保安。
整个城东这片原本普通的街区。
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肃杀和凝重。
邻居老王头扒着自家二楼的窗户缝。
看着外面街上那些明显不是普通军人的内卫部队。
还有那些不时驶过的、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车辆。
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乖乖……”
“小张这到底是搞出了多大的阵仗……”
“这比电视里演的还吓人……”
他哆哆嗦嗦地拉紧了窗帘。
决定这几天还是少出门为妙。
而之前那些闻风而动、试图挖掘更多内幕的媒体记者。
则彻底傻眼了。
所有的长焦镜头、无人机。
在靠近警戒线一定范围后,都会莫名其妙地失去信号。
或者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表情冷峻的工作人员“礼貌”劝离。
苏晚晴站在距离修理站几个街区外的一栋写字楼天台。
用高倍望远镜观察着那边的情况。
看着那如同铁桶般的防卫。
和那些明显不属于常规部队的警戒人员。
她的眉头紧紧蹙起。
作为一名资深军事记者。
她敏锐地意识到,“老兵修理站”的性质已经彻底变了。
从一个可能藏着秘密的民间场所。
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高度戒备的国家机密单位。
她之前准备的采访计划,几乎全部作废。
想要再接触到核心人物张飞,难如登天。
但她并没有气馁。
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挖出背后真相的决心。
她调整了一下望远镜的焦距。
将那些新型警戒设备的特征、内卫部队的臂章细节。
一一记录在随身的笔记本上。
这些都是重要的线索。
修理站内部的改造,在傍晚时分基本完成。
当张飞被允许再次进入时。
他几乎认不出这里了。
外面还是那个破旧的修理站门脸。
但内部已经焕然一新。
深灰色的特种板材墙壁,散发着冷静的光泽。
头顶是均匀明亮的无影灯。
脚下是防静电、耐磨的特殊地板。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属于新设备和清洁剂的味道。
他的工作区宽敞而整洁。
那些崭新的高精设备安静地待在一旁。
能源接口、数据接口一应俱全。
原本杂乱无章堆放的零件和工具。
此刻被分门别类地放置在定制的储物柜和工具墙上。
井然有序。
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休息室。
里面摆放着简单的床铺、桌椅,和一个看起来就很高级的小冰箱。
“怎么样?小张,还满意吗?”
安国邦笑着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张飞环视了一圈。
摸了摸下巴。
“嗯……马马虎虎吧。”
“就是这颜色太单调了,冷冰冰的,没点人情味。”
“回头我弄点贴纸海报什么的装饰一下。”
安国邦:“……”
他感觉自己的血压又在飙升。
这是国家级绝密研发基地!
不是你的个人主题网吧?!
还贴纸海报?!
“咳咳,小张,严肃点!”
安国邦板起脸。
“这里现在是‘龙巢’前哨基地!”
“是最高机密单位!”
“要注意形象!”
张飞无所谓地摆摆手。
“知道啦,知道啦。”
“保密条例嘛,我懂。”
“就是在自己家里,随便弄弄,又不影响啥。”
他走到那台微型电弧熔炼炉前,熟练地打开电源预热。
“对了,安主任。”
“我那‘应龙’的升级方案,有几个地方需要点特殊材料。”
“清单我晚点给你。”
“还有,隔壁老王家屋顶好像有点漏雨,你们施工的时候顺便帮人修修呗?”
“都是老邻居了,要搞好群众关系……”
安国邦看着已经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并且自然而然地开始指挥他干这干那的张飞。
突然有种强烈的错觉。
到底谁才是这里的负责人?!
他怎么感觉自己成了这家伙的专属后勤管家?!
夜幕降临。
“老兵修理站”或者说“龙巢前哨基地”内部。
灯火通明。
张飞趴在工作台上。
对着脑海中系统提供的、“应龙”太空态势感知模块的图纸。
一边研究,一边在实物上进行着初步的改造尝试。
新的环境,新的设备。
让他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工作效率似乎都提升了不少。
基地外围。
内卫部队完成了第一次全面换防。
暗处的监控探头,如同永不疲倦的眼睛。
警惕地注视着四面八方。
这片区域,已然成为了一个生人勿近的禁区。
而在更遥远的京城。
一场关于张飞及其“龙巢前哨”后续安排的最高级别会议。
刚刚落下帷幕。
一份绝密的红头文件,被打印出来。
上面清晰地写着:
“……确认‘龙巢前哨’基地为最高保密等级。”
“……授予张飞同志,‘特聘国家级首席技术顾问’头衔。”
“……享有相应权限与待遇。”
“……其安全保卫工作,由内卫部队直属特勤大队负责……”
一个新的时代。
一个属于张飞和“龙巢”的时代。
就在这间焕然一新的“老兵修理站”里。
正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