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最后一口凉透的肉夹馍塞进嘴里,张飞拍了拍手上的碎屑,目光再次投向实验台中央那些已经初具雏形的“麒麟”电池组件。成功的喜悦只是短暂的放松,更繁复的总装和测试阶段就在眼前。他深吸一口气,准备继续投入工作。
就在这时,实验室外间的门禁系统发出了一声轻柔的提示音,紧接着是安国邦那熟悉中带着一丝异样情绪的嗓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小张,忙着呢?开下门,有重要事情。”
张飞有些疑惑地挑了挑眉。这个时间点,安国邦通常不会来打扰,除非是急需他签字的文件或者又一批重要材料到位了。他随手在控制面板上点了一下,厚重的合金气密门缓缓滑开。
门外站着的不止是安国邦。在他身旁,还立着一位陌生的年轻女性。
首先映入张飞眼帘的是一头乌黑利落的马尾辫,没有丝毫碎发垂落,显得干练非常。她穿着一身浅灰色的、剪裁合体的工装,并非军队制式,但面料挺括,线条简洁,衬托出她高挑而匀称的身材。她的五官精致得如同古典画中的仕女,眉眼间却透着一股书卷气的清冷与疏离,眼神清澈而专注,此刻正带着毫不掩饰的、强烈的好奇与探究欲,越过安国邦的肩膀,精准地落在了张飞身上,以及他身后那一片如同经历了一场微型战争般凌乱、却又充满了各种奇形怪状设备和半成品的实验区。
她的站姿挺拔,双手自然垂在身侧,手指纤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整个人给人一种极其专业、冷静,甚至略带锋芒的感觉,与苏晚晴的知性敏锐、顾倾城的冷艳警惕截然不同。这是一种源于深厚学识和技术自信的气质。
张飞眨了眨眼,嘴里还无意识地嚼着最后那口肉夹馍,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的大脑还在“麒麟”电池的微通道和约束场参数里打转,对于突然出现的、画风与他的破烂修理站(尽管内部已升级)格格不入的陌生美女,处理速度明显有些延迟。
安国邦看着张飞那副胡子拉碴、头发乱翘、嘴角可能还沾着点油渍,眼神茫然的样子,内心再次哀叹一声,赶紧上前一步,脸上堆起公式化的笑容,介绍道:“小张啊,来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林沐瑶同志,国内顶尖的能源与材料学专家,毕业于国防科大,拥有多个重点项目的研发经验。是上级经过慎重考虑,特地派来加入‘潜龙’计划,协助你进行相关研发工作的。”
他特意在“协助”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同时拼命给张飞使眼色,意思是:这位来头不小,是上面塞过来的,你小子注意点态度,别把人家当普通技术员给忽悠跑了!
“协助我?”张飞终于咽下了嘴里的食物,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目光再次落在林沐瑶身上,带着纯粹技术人士的打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不是他傲慢,实在是他搞的这些玩意儿,系统提供的知识体系远超现有科技树,来个传统领域的专家,真不一定能跟上他的思路,搞不好还得花时间解释,反而麻烦。
林沐瑶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张飞那点微妙的情绪,或者说,她根本不在意。她的目光早已从张飞本人身上移开,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速而细致地扫过整个核心实验区。
她的瞳孔微微收缩。
尽管来之前,她已经通过家族渠道和内部有限的通报,对这位“张飞顾问”和他的“龙巢基地”有了极高的心理预期,知道这里非同寻常。但亲眼所见,带来的冲击力远超想象!
实验台中央,那个被部分组装起来的、结构复杂精妙到令人窒息的装置,应该就是传闻中的“麒麟”聚变电池原型?虽然只是半成品,但那些闪烁着幽蓝光泽的晶体(是约束场介质?)、那些遍布细微纹路的金属结构(仿生散热系统?)、还有那些她从未见过的、连接着各种奇异线缆的能量引导单元……无一不在冲击着她固有的材料学和能源工程认知。
角落里,那台还在冒着细微热气、外表看起来像是破烂拼凑,但内部能量读数却异常活跃和稳定的怪异仪器(星屑晶制备仪?)又是什么?旁边堆放着的一些报废零件和材料,其结构和成分也让她感到陌生和好奇。
更不用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混合了臭氧、特种润滑油、以及某种高频能量场残留的独特“气味”,这是最前沿、最高强度研发工作特有的氛围。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野路子”出身,却又直指核心、效率极高的疯狂劲头!与她所熟悉的、一切按部就班、流程严谨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截然不同。
“这…这里进行的研发,其技术层级…”林沐瑶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清冷的面容上虽然依旧保持着镇定,但眼底深处那抹震惊和越发浓烈的求知欲,却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她原本以为自己是来“指导”或者至少是“平等交流”的,但现在看来,她更像是一个闯入了巨人花园的孩童,眼前的一切都超出了她的知识边界。
安国邦见张飞只是盯着林沐瑶看,也不说话,气氛有点尴尬,连忙咳嗽一声,继续介绍道:“林沐瑶同志在高温超导材料、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以及大型能源系统的工程优化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相信她的加入,一定能对‘麒麟’电池,乃至后续项目的研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这话半是真心的,林沐瑶的履历确实漂亮得吓人;另一半也是说给张飞听,提醒他这位不是花瓶,是有真才实学的。
张飞闻言,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似乎终于从技术的世界里完全抽离出来。他看向林沐瑶,点了点头,语气恢复了平时的随意,甚至带着点刚刚攻克技术难题后的轻松:“哦,材料学和工程优化啊…那正好。”
他伸手指了指实验台上那片刚刚成功的、内部蕴含数万微通道的一体化散热片,又指了指旁边一堆记录着各种失败参数的笔记和几块形态各异的失败品。
“我刚弄出来这个散热片,原理是仿生脉管自生长,导热效率还行,就是之前的废品率高了点,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点几吧。”张飞用谈论晚上吃啥一样的平淡语气说道,“林…林工是吧?你要是有空,可以帮忙看看这自生长过程的能量场控制参数还有没有优化空间,或者有没有更便宜、更容易大批量制备的材料可以替代。我用的这个配方成本有点高,安主任都快哭了。”
安国邦:“……” 他感觉胸口又中了一箭。虽然这是事实,但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这么直接地说出来?!还是在第一次见面的新同事面前!
林沐瑶则是微微一怔。
百分之九十九点几的废品率?他居然能用这种近乎儿戏的成功率,硬生生“堆”出了合格的样品?这是何等恐怖的试错成本和…执行力?不,更重要的是,他话语里透露出的“仿生脉管自生长”技术,这完全是她知识体系外的概念!
而且,他一上来,不是客套,不是寒暄,甚至没有询问她的具体专长细节,就直接丢给她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这种纯粹技术导向、毫不拖泥带水的作风,让她瞬间产生了某种奇异的…共鸣感?
她压下心中的波澜,走上前几步,来到实验台前,目光落在那片成功散热片上。她没有立刻去碰,而是先仔细观察其宏观结构,然后又拿起旁边张飞记录的、写满了各种复杂公式和能量场参数(其中不少符号和概念她根本没见过)的笔记快速浏览。
越看,她心中的震撼越深。这笔记上的思路天马行空,很多能量场操控的手法闻所未闻,但逻辑链条却又异常清晰,直指核心。
“张顾问,”林沐瑶抬起头,看向张飞,清冷的嗓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和请教意味,“您提到的‘仿生脉管自生长’,是基于特定能量场引导的材料分子定向排布吗?还有,您使用的这种金属基复合材料,我看配方里有几种稀土元素的配比非常…奇特,是基于什么理论模型?”
她的问题直接切中了技术关键,显示出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张飞有些意外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这姑娘一眼就能看出点门道,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学院派。他来了点兴趣,随手拿起一块失败的、内部结构如同乱麻的散热片残次品,解释道:
“理论模型?算是能量场拓扑学和分子动力学的一点结合应用吧,具体灵感来自《周易》的卦象流转和《天工开物》里提到的‘百炼金液,自成脉络’,当然,我稍微做了点数学上的形式化表达。”张飞开始了他标志性的“古籍联动”式忽悠,语气自然得像是在介绍祖传手艺。
“关键在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交变能量场,模拟生物体内信息素和电磁场引导细胞生长的环境。你看这里,”他指着失败品上一个明显的结构断裂处,“就是因为在第三谐振频率上的相位锁定出了点偏差,导致离子流在沉积到这个节点时发生了湍流,结构应力集中,然后就断了。小问题,后来我把引力场补偿模块的反馈延迟降低了几个纳秒,就解决了。”
林沐瑶:“……”
《周易》?《天工开物》?能量场拓扑学?分子动力学?纳秒级反馈延迟?
这一连串跨越了玄学、古代科技、现代物理前沿和极致工程控制的词汇,被张飞如此轻描淡写、理所当然地糅合在一起,让她一时间竟有些思维宕机。她试图用自己掌握的所有理论去理解、去驳斥,却发现对方提出的这个“解释”框架,虽然听起来荒诞,但在逻辑上…竟然隐隐自洽?尤其是当他指出那个具体的技术故障点(相位锁定偏差)和解决方案(降低反馈延迟)时,那种精准和直白,绝非信口开河!
她看着张飞那副“这很正常”的表情,再想想那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几的废品率,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男人,可能真的拥有一套完全独立于现有科学体系之外的、自成一家且极其高效的研发方法论!
这已经不是天才了,这是…怪物!行走的、活着的技术黑箱!
安国邦站在一旁,看着林沐瑶那从清冷自信到震惊茫然,再到陷入深深思考的表情变化,内心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果然如此”的欣慰感。看来,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被张飞的节奏带着跑,这种怀疑人生的体验,是每个初接触他技术领域的人的标配。
“所以,”张飞看林沐瑶陷入沉思,以为她理解了(或者说被忽悠住了),便很自然地继续分配任务,“优化参数和找替代材料的事情,就麻烦林工你多费心。相关资料和实验室权限,安主任会帮你开通。我这边还得抓紧把‘麒麟’的核心约束场搞定,那边‘星屑晶’的制备合格率刚提上来,得趁热打铁。”
他说着,已经转身走向那台“星屑晶制备仪”,又开始摆弄起来,嘴里还念叨着:“下次试试把微波场的偏振方向再偏转0.5度,看看能不能长出更大尺寸的晶体…”
林沐瑶看着张飞迅速投入工作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那片精妙绝伦的散热片和旁边那堆如同天书般的笔记,深吸了一口气。她原本肩负的“考察”和“交流”任务,在踏入这个实验室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已经彻底变质。
她现在只有一个念头:留下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留在这个地方,靠近这个不可思议的技术源泉,弄清楚他脑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这样惊世骇俗的东西!哪怕只是给他打下手,优化参数,分析失败品,也绝对比她在任何一个传统实验室里按部就班地做项目,收获要大得多!
“安主任,”林沐瑶转向安国邦,语气恢复了冷静,但眼神却比刚才更加坚定,“麻烦您尽快帮我办理入驻手续和权限开通。另外,我需要调用基地材料数据库和部分分析设备的权限,可以吗?”
安国邦看着林沐瑶眼中那簇被张飞点燃的技术火焰,心里又是欣慰又是头疼。欣慰的是,看来这位天才工程师是被张飞彻底折服了,应该能安心留下来帮忙(或者说被“使用”)。头疼的是,基地里“不正常”的人,看来又要多一个了。
他仿佛已经预见到,不久的将来,这个龙巢基地的核心实验区,将会同时出现两个废寝忘食、对着各种“破烂”和“天书”较劲的技术狂人…那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他觉得自己的发际线可能又要后退几毫米。
“没问题,林工,我马上安排。”安国邦挤出一个职业化的笑容,内心却在默默计算着,下个月向上级申请的经费和物资清单,恐怕又得增加不少预算了。毕竟,按照张飞的风格,一旦有了“助手”,研发的进度和…材料的消耗速度,恐怕只会更快。
实验室里,张飞专注于他的“星屑晶”优化,对身后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而林沐瑶,则已经拿出自己的个人终端,开始快速记录刚才的所见所闻和初步技术思路,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到张飞交给她的第一个“小任务”中去。
龙巢基地,因为林沐瑶的到来,似乎注入了一丝不同的活力,也预示着,“潜龙”计划的研发进程,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只是不知道,这位新加入的天才工程师,能否适应张飞那“百分之九十九点几废品率”的狂野研发风格,以及他那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古籍灵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