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五月初一,寅时末,晨光熹微,薄雾如纱般笼罩着庞大的考场建筑群。数千间考棚如同沉默的军阵,肃然排列,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智力角逐。

所有考生均已按号入棚,鸦雀无声,唯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或是调整坐姿时衣料的摩擦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墨香、纸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

考场四角高耸的了望塔上,鹗羽卫的弓箭手目光如炬,警惕地巡视着下方。考场外围,鹗羽卫和锦衣卫混合编队缇骑四出,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将整个考场围得铁桶一般。时有更夫敲梆报时的声音自远处传来,更添几分肃穆。

考场中央的高台上,香案早已设好。上等紫檀木制成的香案上,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以及诸位文昌神只的牌位。香烟自宣德炉中袅袅升起,盘旋而上,最终消散在微明的晨曦中。

主考官、华盖殿大学士诚意伯刘基,身穿庄严朝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在副考官吴王朱栋、文华殿大学士刘三吾、数算学院山长墨筹、格物学院山长墨羽等人的注视下,神情肃穆地净手、焚香。年过花甲的刘基动作依然稳健,那双看透世事沧桑的眼眸中,此刻满是庄重。

刘基面向东方皇城方向,带领一众考官及场内所有官员、差役,行三跪九叩大礼。在场众人随之跪拜,衣袂摩擦之声飒飒,在这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礼毕,他朗声宣读祭文,声音苍劲而清晰,回荡在空旷的考场之上,祈求文圣庇佑,盼天地神明鉴察,使此次大比能公平公正,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祭文读罢,气氛愈发庄重。一名礼部官员捧上一个贴满封条的紫檀木匣,那匣子由上等紫檀木制成,边角处包着金边,在晨曦中泛着微光。

刘基再次净手,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检查封条完好无损后,方才用银刀划开火漆,取出内里同样密封的试题卷轴。 他缓缓展开卷轴,目光扫过其上的御笔亲题,深吸一口气,转向台下肃立的誊录官们,沉声道:“洪武十三年,洪武庚申科,会试第一场,试题如下!”

早已准备就绪的数十名誊录官立刻伏案,奋笔疾书,将试题一字不差地抄录于巨大的题板之上。他们的笔尖在纸面上飞舞,发出细密的沙沙声,与远处传来的鸟鸣相和。题板由差役高举,巡行于各排考棚之间,确保每一位考生都能清晰看到。

同时,也有差役将抄写好的试题纸张,分发至每个考棚。 端坐在考棚内的学子们,屏息凝神,目光紧紧追随着题板或是接过试题纸,心脏怦怦直跳。

当看清第一场为期三天的七道考题时,有人眉头紧锁,有人面露喜色,有人陷入沉思。 第一题:“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考察学子对君子小人之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与人和谐共处。 第二题:“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自《大学》,深入探讨“诚意”与“慎独”的修养功夫。 第三题:“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出自《孟子·尽心上》,要求论述士人的责任与担当,需待时机成熟方可推行大道。 第四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出自《易经·系辞》,涉及哲学根本问题,考察对抽象原理与具体事物关系的理解。 第五题:“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出自《易经·革卦》,结合历史,论述变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暗合当下新政,极具现实意义。 第六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强调民本思想,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原则。 第七题:“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出自《易经·既济卦》,要求具有忧患意识,懂得防微杜渐。

这七道题,经义策论结合,既有对传统儒家经典的深度考察,又隐含了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和思辨能力的挑战,绝非死记硬背所能应对。尤其是第五题“革命”与第六题“民本”,无疑让许多敏锐的学子嗅到了时代变革的气息,心中暗自衡量着如何下笔方能既符合圣贤之道,又能贴合陛下与朝廷推行新政的心意。

考场东南角,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的学子正凝神静思。他叫李文远,来自西北,此刻正盯着第五题出神。他想起了沿途所见民生多艰,想起了陛下推行的新政如何惠及百姓,心中渐有明悟,提起笔来,在草稿纸上写下“变革之道,顺天应人”八字。

不远处,江南才子沈文渊则对第四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格外感兴趣。他想起了在帝国大学藏书阁中阅览的西洋格物典籍,那些精妙的仪器和算法,不正是“器”之极致?而其中蕴含的数理之道,又是何等玄妙的“道”?他嘴角微扬,已有腹稿。 短暂的躁动过后,考场迅速恢复了寂静。只听得一片研墨之声,继而便是毛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密集而绵长。

学子们或凝神构思,或奋笔疾书,或搁笔沉思,完全沉浸在了这方寸之间的笔墨战场之上。 高台之上,刘基、朱栋等考官正襟危坐,目光如炬,巡视着下方密密麻麻的考棚。

年过七旬的刘三吾不时轻抚长须,眼中透着期待;墨筹与墨羽则偶尔交换眼神,对这场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科举考试显得颇为满意。 朱栋偶尔会起身,在刘基的默许下,缓步巡行于考场之间的通道。这位年轻的吴王身着亲王常服,腰系玉带,行走间自有威仪。

他并非监察舞弊,更多的是感受这份汇聚了天下才智的紧张氛围。看着那些全神贯注的学子,他仿佛看到了未来朝堂上的干臣良吏,看到了大明走向繁荣的基石。

当他走过李文远的考棚时,注意到这个寒门学子虽然衣着简朴,但笔下文章却颇有见地,字迹工整有力;经过沈文渊的考棚时,又见这位江南才子文思如泉涌,已然写满数页答卷。然而也有些学子蹙眉苦思,显得颇为艰难;更有甚者,或许因压力过大,已是面色苍白,摇摇欲坠。

朱栋心中暗叹,科举之路,固然是相对公平的阶梯,但其间的压力与残酷,亦非常人所能想象。 第一日午时,差役们抬着食盒悄然进入考场。按照新规,考试期间的膳食由朝廷供给,以免考生自备饮食不便。

今日的午餐是馒头、熟肉和热汤,虽然简单,却足以果腹。许多贫寒学子接过食物时,眼中满是感激之色。 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日升日落,灯火次第点燃。考场为考生提供了蜡烛,微弱的光晕在各自的考棚内闪烁,映照着一张张或年轻或成熟、或自信或焦虑的面庞。

医官不时在差役陪同下轻声巡场,若有学子突发不适,便及时上前诊治。

首日深夜,考场西北角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考生因连日紧张休息不足,竟在写作时晕厥过去。医官迅速赶到,施以针灸,考生方才悠悠转醒。按照新规,该生被允许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稍事休息,待恢复后再继续作答。这一幕让周遭考生感慨万千,深感皇恩浩荡。

三天时间转眼即过。初四日巳时,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钟声敲响。差役们上前收卷,学子们如释重负又忐忑不安地走出考棚,神情各异,有喜有忧,有恍然有失落。试卷被迅速收拢,放入贴满封条的箱内,由鹗羽卫和锦衣卫共同押送离去。

经过一日的休整,五月初五,第二场考试开始。这一场更重实务,考察学子们的行政公文写作能力。 第一题,论:“王霸之辨”。需深刻阐述王道与霸道的区别,涉及治国理念的根本。 第二题,诏:以“国家初定,求贤若渴”为主题,撰写一篇《求贤诏》。要求格式规范,言辞恳切,气势恢宏。 第三题,诰:仿效洪武初年,皇帝北伐时那篇着名的《谕中原檄》,撰写一篇檄文。需有鼓动性,彰显大明正统天命,揭露元廷腐败,激励人心。

第四题,表:以洪武十一年第三次北伐大捷,俘获北元皇帝,彻底覆灭北元为背景,撰写一篇《贺北伐大捷犁庭扫穴并献俘表》。要求辞藻华丽,歌功颂德,表达臣子的欢欣与敬仰。 第五题,判:则是一道复杂的司法案例,涉及“子弑父”的人伦重案,却又存在“父暴虐,子护母”的情有可原之处,以及地方官与刑部之间的量刑分歧。要求学子们引经据典,剖析法理人情,做出自己的判决并陈述理由。这道题极具挑战性,考察学子对《大明律》的理解以及权衡“法”、“理”、“情”的能力。 这一场的考题,更加贴近政务实际,许多只会空谈诗书的学子顿时感到力不从心。

李文远看着第五题,想起了家乡一桩类似的案件,当时县令的判决引起了很大争议。他沉思片刻,决定以《大明律》为基础,结合经义中“仁恕”之道,提出一个既合法理又合人情的判决方案。 沈文渊则对第二题《求贤诏》格外感兴趣。他笔走龙蛇,以骈文体裁写作,既保持了诏书的庄重,又融入了自己对人才选拔的见解,特别是提到了格物、算学等新兴学科的人才也应得到重用,显示出了超越传统儒生的开阔视野。

又三日过去,第二场结束。学子们脸上的疲惫之色更浓,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经历锤炼后的沉稳。走出考场时,不少人三三两两讨论着试题,特别是那道司法案例题,引发了广泛争议。

最后的第三场在五月初九进行,只有两道策问题,却需极高的综合能力。 题目一:“吏治之清浊”。要求深入探讨吏治清廉与腐败的根源、影响以及整顿之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题目二:“经与权”。此题出自《孟子》和《论语》,要求辩证地论述坚持原则(经)与灵活变通(权)之间的关系,是极高层次的管理智慧和处世哲学。 这最后一场,堪称是对学子学识、见识、思维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终极考验。

考场内,学子们无不绞尽脑汁,将平生所学所思,凝聚于笔端。 李文远在写作“吏治之清浊”时,结合自己家乡官吏贪腐的情况,提出了“高薪养廉”与“严刑峻法”并重的建议,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异地为官”、“定期考核”等具体措施,显示出了难得的实务眼光。

沈文渊则对“经与权”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以陛下推行新政为例,指出坚持太祖定制为“经”,因时制宜调整政策为“权”,二者相辅相成,方能治国平天下。文章中还巧妙引用了格物学中的“杠杆原理”作比喻,令人耳目一新。 五月九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考场上,为数千间考棚镀上了一层金色。

伴随着悠长钟声,洪武庚申科会试第三场结束,也意味着整个会试阶段尘埃落定。 差役们最后一次收卷,所有试卷被严密封装。学子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缓缓走出困了他们九天的考棚。有人一出考场便瘫软在地,有人仰天长啸释放压力,有人默默垂泪,有人则与相识者急切地对答案,议论纷纷,脸上交织着解脱、焦虑、期待种种复杂情绪。

李文远和沈文渊在考场外相遇,相视一笑。虽然来自不同背景,但九天的心灵较量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李兄觉得试题如何?”沈文渊问道,声音中带着疲惫却也透着兴奋。 李文远沉吟片刻:“题目出得极好,特别是最后两道策问,非真有见识者不能答。陛下求才若渴之心,可见一斑。”

沈文渊点头称是:“是啊,这次科考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考经义,更考实务、考见识。看来朝廷是真的要选拔能办实事的人才了。”

二人边说边向外走去,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考场外,早有帝国大学的校车等候,接学子们返回住处。 他们的文章已被收走,他们的命运,也随之被封入了那些沉重的木箱之中,等待着下一阶段的评判。

而鹗羽卫和锦衣卫的官兵们,则开始了他们新一轮的紧张工作——护送试卷,确保这关乎数千人前途、关乎国家人才选拔的成果,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试卷被护送进入帝国大学专门设置的阅卷场所。这里早已戒备森严,所有阅卷官将被隔离在此,直至阅卷工作全部结束。大明庚申科会试的第一阶段就此落下帷幕,而关乎学子们命运的评判,才刚刚开始。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