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千里之外的黔西北,春意已深。小龙塘老宅天井里,阳光暖融融地洒下。

刘瑜与奢香对坐品茗。刘瑜手中捏着一片新发的梧桐嫩叶,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那细密的叶脉,纹理交错,恍若孙儿廷玉家书上的字迹,牵挂之情,溢于言表。檐角那串青铜风铃被春风拂过,叮咚作响,声音空灵,却因少了往年嫌它吵闹的廷玉,而显得格外寂寥,一声声,仿佛直接敲在青石阶上,也敲在人的心底。

“这铃儿,廷玉不在,倒响得愈发清亮了。”刘瑜轻声道,语气里含着一丝落寞。

奢香饮尽杯中茶,目光一如既往地锐利且通透:“嫂子安心。那孩子是鱼入大海,鸟上青霄,自有他的天地要闯。我们守着这根基,便是给他最大的支撑。”

正说着,一个小身影欢叫着从回廊那头冲来,身后跟着一只体型已颇显硕大威猛、却仍透着几分稚气的成年雄虎——正是听风所生,被奢香亲自照料长大的镇岳。骑在虎背上的,正是粉雕玉琢的周廷珂。

“祖母!外祖母!镇岳带我跑遍后山啦!”小丫头笑声如银铃,与虎啸低吟混在一处,竟是异样的和谐。

刘瑜忙放下叶子,张开手臂接住飞扑过来的小孙女,看着那已颇具山林之王气度的镇岳亲昵地蹭着廷珂的手,眼中忧思稍减,化为一片慈柔。这宅院里的生机虎气,是周家扎根西南的底气,也是对远方游子最深沉的期盼。

京城的气氛依旧紧张得像一根绷紧的弦。关于北征的争论因梁、周之死而暂时噤声,但暗流汹涌更胜从前。工部侍郎崔澄果然被停职查办,汉王力荐的一名亲信官员迅速接替了督办木料的要职。陛下对此未置可否,似是默许。太子称病,连续几日未曾视事。朝臣们行事愈发谨慎,生怕行差踏错,卷入这场无声的风暴。

在这片压抑之中,贡院仿佛成了一个被暂时遗忘的孤岛。然而所有人都知道,一旦那扇大门再次开启,金榜题名之时,新一轮的波澜必将随之而起。

贡院至公堂内,烛火通明,香烟袅袅。

数千份朱卷已由受卷官收缴、弥封官糊名、誊录官以朱笔重抄、对读官校勘无误,分置各经房案头。八位同考官屏息凝神,蓝笔挥洒,沙沙作响,如同春蚕食叶。

杨荣端坐正堂,目光扫过堂下。这位今科主考,内阁学士,永乐帝心腹,面色沉静如水,指节却无意识地在紫檀案几上轻轻叩击。案头,一份来自宫中的密札墨迹未干——陛下北征决心已定,然朝中异议未平,东宫属官鲜血未冷…此次取士,既要为国选才,亦需微妙平衡朝局。他的目光掠过下首的副主考、礼部右侍郎王英王英面容清癯,眼神低垂,看似专注阅卷,嘴角却紧抿着,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他是文官清流代表,与夏元吉等恤民派交往甚密,对北征耗费颇多微词。另一侧,坐着神色倨傲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严铿,乃汉王朱高煦一系在朝中的喉舌,此刻正冷眼打量着堂内众人。

空气凝滞,只余笔锋划过纸页与偶尔的轻咳声。每一份被同考官列为“荐卷”的朱卷被送入正堂,都牵动着无形的弦。

《诗》房同考官,一位老翰林,颤巍巍呈上首荐之卷:“杨学士、王侍郎、严都御史,此卷三场匀停,经义纯正,尤以《诗》义‘哀民生之多艰’一篇,引喻精当,情深意切,合乎风雅之旨。”那是江西名士吴观玄的卷子。

王英接过,细细看了,颔首道:“吴生文采斐然,心系黎庶,确是佳卷。”他意在扶持文采好、倾向恤民的士子。

严铿却嗤笑一声:“靡靡之音,徒作悲吟!如今陛下锐意北征,荡平漠北,正需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之文以壮声威!此等悲秋伤春之调,不合时宜!”他刻意提高声调,目光扫向杨荣。

杨荣不动声色:“且看其他。”

接着,《书》房同考官荐卷送至。正是周廷玉的试卷。杨荣亲自拿起,只看了数行,眼中便闪过激赏,但他未露声色,依序递给王英和严铿。

王英初看时神色尚平静,越看却越是凝重。看到经义部分周廷玉对“皇极”的阐述,强调“大公至正”、“敛福锡民”,他微微颔首,觉得此子立论正大,心术颇佳。然看到策问部分,周廷玉大胆论述“张弛之度,在于识势、顺势、用势”,并提出“征伐不伤国本”的具体方略,甚至隐晦触及当前北征筹备中的效率与贪墨问题,他的眉头渐渐锁紧。此子见识非凡,切中时弊,然其论调…未免过于锐利,且对北征并非全然唱赞歌,恐遭诟病。

严铿则已是面沉如水。他猛地将试卷拍在案上,声音陡然尖锐:“荒谬!此子何人?竟敢妄议国策!字里行间,看似公允,实则暗藏机锋!说什么‘权衡文武’、‘审时度势’,分明是影射北征劳民!更暗示朝中或有调度失宜之处,其心可诛!此等动摇军心、诋毁国策之论,岂能录列前茅?依我看,当黜落!”

堂内气氛瞬间冻结。几位同考官面面相觑,不敢出声。谁都听得出来,严铿这是借题发挥,将科场文章往政治罪名上牵引。

王英虽觉周廷玉之论有些冒险,但更厌恶严铿如此粗暴打压,遂沉声道:“严都御史此言差矣!策问本为考察士子见识器局。此卷引经据典,数据详实,所提‘盐引开中’、‘以银雇役’等策,亦是老成谋国之言,何来动摇军心之说?莫非只有一味歌功颂德、不顾民生艰难,才是忠君爱国?”他特意点出“民生艰难”,亦是表明立场。

“王大人!”严铿冷笑,“休要避重就轻!其文隐含之意,岂能瞒人?如今汉王殿下一心为国,欲为先锋扫荡虏庭,正是用人之际,岂容此等怯战畏缩、蛊惑人心之论位列榜前?若取中此人,岂非寒了边镇将士之心,长了那些迂腐文人反对北征的气焰?!”他直接将汉王抬出,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杨荣静静听着,目光再次落到周廷玉的试卷上。那字迹端正清劲,已有馆阁风骨。文章气象宏阔,思维缜密,尤其是对漕运、屯田等实务的见解,深合他“经世致用”的理念。更难得的是,在“帝王南面之术”的论述中,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平衡感,竟隐隐暗合自己此刻在朝堂中艰难维持的立场。此子,是难得的大才!而且…周廷玉…禄国公世子…西南…

他抬起眼,打断了二人的争执,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科场取士,首重文章学问。此卷,”他手指轻轻点了点周廷玉的试卷,“经义精深,辞章华茂,策论切中时弊,颇有见识。至于文中言辞,皆在士子议论国事之范畴,并无悖逆之处。严都御史所言‘动摇军心’,未免过虑了。”

严铿脸色一变,还要再争。

杨荣却不给他机会,继续道:“况且,陛下常训示,取士要‘唯才是举’。若因士子言论不合己意,便动辄黜落,岂是朝廷开科取士之本意?又如何为陛下选拔真才?”他句句抬出永乐帝,压得严铿一时语塞。

王英见状,心下稍安,但仍谨慎道:“杨学士所言甚是。然此卷言论确易引发争议,置于过高名次,恐惹物议…不如置于前列即可?”他试图妥协,既保住人才,又不过分刺激严铿一派。

杨荣目光深邃,缓缓摇头:“文章既佳,便当据其才学定其高下。岂能因噎废食?”他心中已有决断。周廷玉此卷,不仅才学出众,其身份更是特殊。取中他,且置于高位,既可向陛下展示自己为国选才的公心(禄国公亦是陛下重用之臣),亦可一定程度上安抚因梁潜、周冕之死而惶惶不安的文官集团(刘基之后),或许还能借此向远在西南、手握重兵的周必贤示好,于稳定大局有益。这是一步险棋,却也是一步妙棋。至于汉王那边的反应…杨荣眼底闪过一丝锐光,陛下虽宠爱汉王,却绝非昏庸之主,孰轻孰重,自有圣裁。

“此卷,当为今科之冠。”杨荣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杨学士!”严铿霍然起身,脸色铁青。

“意已决。”杨荣抬手止住他,目光扫过全场,“诸公若无其他异议,便开始拟定前十名次。王侍郎,严都御史,还需二位协同,共同斟酌。”

王英深吸一口气,拱手道:“谨遵杨学士之命。”他看出杨荣决心已定,且于公于私,取周廷玉为会元并非坏事。

严铿气得浑身发抖,却见杨荣神色坚决,王英也已附和,自知再争无益,只得恨恨坐下,阴冷的目光扫过那份朱卷,仿佛要将其烧穿。

后续的名次评定,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进行。吴观玄文采虽佳,但策论稍逊,被置于第二。王骥卷子也被同考官荐上,其文锋芒毕露,直指北征之弊,甚至比周廷玉更为激烈,严铿自然大力贬斥,王英亦觉其过于直白少回旋,最终列为第三。

名次初定,接下来便是最为关键的“填榜”仪式。至公堂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杨荣、王英、严铿及所有同考官、监临、提调等官员皆朝服整齐,面色肃穆。

吏员们抬出巨大的金榜。书吏手捧墨盘,屏息凝神。杨荣亲自取出弥封的档案,核对墨卷与朱卷编号,然后沉声唱名:“永乐十六年二月会试第一名——周廷玉,贵州都司毕节卫籍!”

王英提笔,在那硕大的金榜榜首,工工整整地写下“周廷玉”三个大字。严铿站在一旁,面沉似水,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紧。

随后,吴观玄、王骥等名字依次落于榜上。

填榜毕,众官员在杨荣率领下,面对皇宫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礼成,金榜被郑重卷起,交由礼部官员。

翌日清晨,天色未明,贡院外墙下已是人山人海。京卫官兵手持戈戟,奋力维持秩序。无数士子、仆役、看热闹的百姓翘首以盼,空气中弥漫着难以言状的焦灼与期待。

隐庐内,周廷玉一如往日般早起,于庭中漫步。他神色平静,呼吸着清晨寒冷的空气,仿佛今日并非放榜之日。然而,唯有跟随他多年的墨璃能察觉,世子负手而立时,指尖无意识摩挲的动作比平日快了些许。

周安悄步走近,低声道:“世子,一切都打点好了。报子一旦来,赏钱、鞭炮都已备齐。”他顿了顿,声音更低,“宫里和几位王府那边,暂无异常动静。”

周廷玉微微颔首,目光投向院墙之外,似乎能听到远处贡院街传来的隐隐喧哗。

辰时正,贡院朱漆大门隆隆开启。礼部官员簇拥着数名胥吏走出。为首胥吏手持巨大黄榜,登上高梯。

这一刻,万籁俱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卷黄纸上。

胥吏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嘶力竭地吼出那个注定要震动京城的名字:

“永乐十六年二月会试第一名会元——贵州都司毕节卫,周廷玉!”

轰!

人群瞬间炸开!惊呼声、赞叹声、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

“周廷玉?是谁?”

“可是那个四川的解元?禄国公家的世子?”

“天哪!十六岁的会元!!”

“了不得!真是文武全才!”

几乎在声音落下的瞬间,一骑快马已从隐庐侧门疾驰而出,马上骑士正是精悍的周延。他比所有报录人更早得知消息(周安自有渠道),抢先一步回府报信。

与此同时,专业的报录人队伍敲着锣、打着鼓,高举“捷报”红帖,疯也似的冲向隐庐方向,口中不断高喊:“捷报!贵府老爷周讳廷玉高中永乐十六年会试第一名会元!金榜题名,魁星高照!”

隐庐门前,周安早已命人敞开大门,红毯铺地。磐岳带着侍卫们勉强维持着秩序,脸上皆是与有荣焉的狂喜。墨璃快步走到周廷玉身边,眼中激动得盈满泪光。

周廷玉静静站在庭院中,听着门外震耳欲聋的喧哗声、锣鼓声、报喜声,那喧嚣如同实质般冲击着耳膜。他缓缓闭上眼,复又睁开,眼底深处,如释重负的波澜一闪而过,旋即化为更深的沉静。成了。这步棋,走对了。

他接过周安奉上的喜炮火捻,亲手点燃。

噼里啪啦——!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瞬间响彻整条街巷,红色纸屑漫天飞舞,硝烟味混合着喜庆气息,弥漫在金陵城的晨光之中。龙门跃鳞,这最关键的第一步,成了。

寒窗十载,今朝放榜,那喧天的锣鼓和奔走的报子,宣告着大明永乐十六年礼部会试的尘埃落定。贡院外墙之上,那长长一张黄榜,墨迹犹新,每一个名字都重若千钧,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沉浮。

丙字柒拾三号,周廷玉。这个名字,高悬于榜首。

“会元”二字,金光灼目。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盛嫁之庶女风华流氓帝师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大华春秋,混在秦末一统天下棘圜志这个萌娃竟然是大明太孙朱雄英一梦越万年我在大唐斩妖邪抗战之第十班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万历1592从敌国开始征战蜀汉的复兴红楼之开国篇开局百万熟练度,我举世无敌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我在宋朝教王安石变法太超前亮剑之浴血抗战捡到一本三国志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大文学家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三国:虎牢关前,开局秒杀关二爷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神探张天海腹黑丞相的宠妻三路牧唐开局狂怼三野狗,二斤狗肉换姑娘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唐再起三国之公孙大帝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清正史编代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三国黄巾逆袭抗旨他都敢,还有什么不敢做?世子的侯门悍妻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我是正统我怕谁郭嘉三国:搞定蔡文姬:斩获霸王之力宋宫十八朝演义大明匹夫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重生太子丹,郭嘉带我复兴大燕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从门吏开始光宗耀祖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大明忠勇侯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异界摆摊,县令催我快出摊南宋弃子国宝的文明密码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皇帝:朕的九皇子带兵,天下无敌宋神宗的新宋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