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尔的日子细水长流,朝堂之上的波澜暂息,靖安侯府内一派祥和。萧景珩恪尽职守,每日准时前往礼部衙署处理公务,归来后便将心思全然放在与妻子的相处上。梁婉清则将侯府打理得温馨雅致,她天性喜静,尤爱诗书,常于午后暖阁内,焚一炉清香,捧卷细读。
这日傍晚,萧景珩回府较早,见婉清正对着一本前朝笔记读得入神,眉宇间却似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轻愁。他挥退侍女,轻声问道:“婉儿,可是书中有什么烦难之处?”
梁婉清抬眼见他,放下书卷,浅笑道:“夫君回来了。倒也无甚烦难,只是近日读些杂记传奇,总觉得其中女子命运,多是依附父兄夫婿,或悲戚缠绵,或刚烈殉节,虽可歌可泣,却少了几分……几分真正属于自己的魂魄与天地。读多了,不免有些气闷。”
萧景珩心中一动,想起前世那部旷世奇书《红楼梦》。其中众多女子,各有性情才华,命运虽也坎坷,但其生动鲜活、追求自我价值的形象,远非此时寻常话本可比。他沉吟片刻,温言道:“典籍所载,难免时代所限。我倒是曾于江南游学时,偶闻一海外残卷故事,其中女子描写,颇有不俗之处。若婉儿不弃,闲暇时我凭记忆为你誊写出来,权当解闷,如何?”
梁婉清眸中顿时泛起好奇光彩:“海外残卷?夫君竟有如此奇遇?妾身愿闻其详!”
自此,每当夜幕降临,处理完公务,萧景珩便会在书房一角,铺开素笺,研墨润笔,凭藉着前世深刻的记忆,开始默写《红楼梦》。他并非照搬全本,而是精心节选、改编,淡化过于悲戚的结局,侧重描绘大观园中众女儿的才情品貌、诗社雅集、以及她们对命运的抗争与思考。他为避时忌,将朝代背景模糊处理,人物姓名亦稍作改动,但核心情节与人物神韵力求保留。
梁婉清起初只是在一旁安静陪伴,或抚琴,或做些针线。偶尔抬头,见夫君凝神书写,侧脸在灯下显得格外专注温柔,心中便涌起无限暖意。后来,她忍不住走近观看,这一看,便被那字里行间的锦绣文章、鲜活人物深深吸引。
“闺阁昭传……女儿亦可有其千秋?”她读着萧景珩写下的序言般的开头,心中震撼。随着故事展开,黛玉的灵秀才情、宝钗的端庄练达、探春的精明干练、湘云的豪爽真率……一个个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她们结社作诗,畅谈理想,虽囿于深闺,却各有怀抱,并非一味哀怨。梁婉清时而为黛玉葬花落泪,时而为宝黛读西厢会心一笑,时而又为探春理家之才暗自喝彩。这故事,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照见了女子生命中另一种可能的光彩。
萧景珩见她喜爱,书写更勤。每每写完数回,便用丝线细心装订成册,封面题上“金陵十二钗品汇”字样,赠与婉清。夫妻二人常于灯下共读,讨论人物命运,品味诗词佳句,闺房之乐,尽在书香墨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