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皇家御苑内碧叶连天,菡萏飘香。为示君恩,冲淡前朝赵党案带来的肃杀之气,元景帝下旨举办赏荷雅集,邀宗室重臣、勋贵子弟及新科进士与会,既可徜徉山水,亦便于君臣同乐,以示朝廷宽和。
萧景珩自然在受邀之列,且位置颇为靠前。这是他经历科举风波、沉冤得雪后,首次在如此重要的宫廷场合公开亮相,意义非凡。他深知此番雅集不仅是放松,更是展示风范、巩固地位的舞台。他身着御赐的麒麟补子夏袍,腰束玉带,举止从容,与往来官员谈笑风生,既不过分热络,亦不失礼数,眉宇间虽略带清减,却更显沉稳内敛,气度令人心折。
雅集设于太液池畔的澄瑞亭周围,曲廊蜿蜒,水风送爽。君臣或临水观荷,或品茗弈棋,或即景赋诗,气氛融洽。萧景珩正与周秉正等几位清流官员驻足于一片罕见的并蒂莲前,品评其风姿,忽闻环佩轻响,香风细细,转身望去,只见皇后凤驾在宫娥内侍簇拥下迤逦而来,几位公主身着各色夏装,随侍在侧,其中那抹淡碧色身影,正是他日夜牵挂的梁婉清。
她今日未施浓黛,清新如出水芙蓉,发间只簪一枚简单的碧玉簪,与湖中荷色相映生辉。许是因这雅集场合,她似乎也用了香,但那香气极淡,需靠近才能隐约捕捉,并非宫中常见的暖甜花香,而是一种带着水汽的清冷荷韵,细辨之下,底层竟隐隐透出一丝他无比熟悉的、清冽的梅香基底——正是那“雪魄梅魂”在体温蒸腾下,与周遭荷香巧妙融合后,散发出的独特尾调。萧景珩心中一动,目光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她的身影。
恰在此时,梁婉清似有所感,微微侧首,目光穿越人群,与他的视线在空中悄然相遇。刹那间,周遭的喧嚣仿佛瞬间褪去。她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喜,随即化为淡淡的羞涩,以及更深处的、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与关切。虽只一瞬,却如电光石火,清晰地传递了她的心绪。萧景珩心头暖流涌动,面上不动声色,只极轻微地颔首,目光温和而坚定,蕴含着无声的问候、安抚与承诺。两人迅速而默契地移开目光,恪守着君臣礼仪,但那一刹那的交汇,已胜过万语千言,足以慰藉多日来的相思。
皇后与众人稍作寒暄,便移驾水榭深处休息。赏荷之余,元景帝诗兴勃发,命随侍翰林以“夏荷”为题,限韵赋诗,以助雅兴。众文臣纷纷响应,泼墨挥毫,不乏咏荷高洁、赞夏景明的佳作。
轮到萧景珩时,他略一沉吟,便提笔蘸墨,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碧浪千重映日红,亭亭净植浊泥中。
清芬远逸凭真性,不借东风自九重。
玉露凝香承晓月,冰心一片寄深宫。
莫言秋至芳华尽,犹有残荷听雨声。”
此诗一出,四座皆静。前四句咏荷之出淤泥不染、清香远逸的本性,暗喻自身高洁;第五句“玉露凝香”巧妙双关,既指荷花上的晨露,又暗合他研制的香水,更寓指自身才华与情意;第六句“冰心一片寄深宫”直抒胸臆,将忠君之志与对深宫之人的眷恋巧妙结合,含蓄而炽热;末两句则一扫悲秋之气,以“残荷听雨”展现出历经风雨后的坚韧与豁达。全诗意境高远,托物言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元景帝览毕,凝视诗卷良久,目光深邃地看了萧景珩一眼,缓缓颔首,叹道:“景珩此诗,寄兴深微,非独咏物,更见襟怀。‘冰心一片’,‘玉露凝香’,好,甚好!” 天子金口一赞,等于为萧景珩的人品与才华再次做了背书。梁婉清在远处听着内侍传诵,尤其是“玉露凝香”、“冰心一片寄深宫”之句,字字敲在心坎上,脸颊微烫,心中却如同浸透了温软的春水,甜暖之意漫溢至四肢百骸。他再次以诗明志,告诉她,他的初心如冰如玉,从未因风雨而更改。
雅集渐散,众人循着曲廊准备离去。在一处月洞门拐角,人流略显拥挤。萧景珩与梁婉清在宫人随侍下,不经意间并肩而行,距离近得几乎能感受到对方衣袂带起的微风。就在交错而过的电光石火间,萧景珩宽大的袖袍似是被旁人轻轻碰了一下,袖中一物滑落,不偏不倚,恰落入梁婉清因行走而微微摆动的纤纤玉手之中。
梁婉清掌心一凉,心中剧震,凭借触感知是一枚玉佩。她强压惊涛骇浪,面上不动声色,五指悄然收拢,将那物紧紧握住,仿若无事般继续前行。直到安然回到銮驾之内,四周无人,她才悄然摊开掌心。一枚温润剔透的白玉平安扣静静躺在那里,玉质与他昔日所赠玉佩一脉相承,但形制更小,更为精巧,边缘镂刻着繁复缠枝莲纹,中间孔洞处,竟镶嵌着一粒细小却璀璨无比的金刚石,在车驾内昏暗的光线下,依然折射出星辰般坚定的光芒。这绝非宫中之物,定是他精心寻来或特制的。平安扣寓意平安顺遂,金刚石象征坚不可摧,结合那唯有彼此知晓的“雪魄梅魂”之约,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梁婉清将这枚带着他体温与心意的平安扣紧紧贴在胸口,感受着那沉稳有力的心跳,眼中泛起湿润的雾气。御苑偶遇,诗语传情,暗渡信物,虽无只言片语的交谈,却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默契交流。他们深知前路尚有风浪,但彼此信任,心意相通,便是穿透一切阴霾的最亮星辰、最坚磐石。萧景珩在送出这份承载着守护之诺的信物后,目光更加坚定,他必须更快地积蓄力量,建立不世功业,以期早日能光明正大,迎娶他心中唯一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