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的晨光带着三分寒意,金砖铺地映出百官肃立的身影,龙涎香缠绕梁柱,却掩不住空气中暗流涌动的交锋。楚怀瑾率军出征已逾半月,萧衍与云暮坐镇京城,一面调度粮草支援前线,一面着手清算朝堂残余势力,可守旧派的反扑,比预想中来得更烈。
早朝之上,御史中丞周显率先出列,白须倒竖,手持弹劾奏章,声色俱厉:“太子殿下!臣有本启奏!太子妃云暮出身寒微,背负罪臣之名,虽蒙陛下昭雪,却终究难登大雅之堂!如今三藩作乱,皆以‘清君侧、诛妖女’为名,天下人心惶惶,皆因太子妃而起!为江山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恳请太子殿下废黜云暮太子妃之位,另择名门淑女,以安民心,以平叛乱!”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早有预谋的几名守旧派官员立刻附和,纷纷跪地叩首:“请太子殿下三思!祖制不可违,民心不可欺!废黜妖女,以安天下!”
云暮立于萧衍身侧,身着淡紫宫装,裙摆绣着暗纹兰草,神色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指尖却在袖中悄然攥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这些人,分明是借三藩之乱大做文章,既想动摇她的地位,又想离间她与萧衍,实则是为那些依附先帝、作恶多端的残余势力寻求喘息之机。
萧衍坐在御座之上,脸色沉凝如冰,目光扫过那些跪地的官员,声音冷冽:“周中丞此言差矣。云暮乃忠良之后,云家满门为奸人所害,蒙冤十年,如今冤案昭雪,何来‘罪臣之名’?三藩作乱,不过是借题发挥,意图谋逆,与太子妃何干?”
“太子殿下三思!”周显抬头,眼神锐利如刀,“祖制规定,太子妃需系出名门,德容兼备,方能母仪天下。云暮虽有微功,却自幼流落民间,无世家教养,无礼教熏陶,如何能辅佐太子,打理东宫?更何况,她勾结江湖势力,搅弄朝堂风云,此等女子留在太子身边,必为祸端!”
“勾结江湖势力?”云暮终于开口,声音清冽如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锋芒。她缓步走出队列,目光扫过周显,再看向那些附和的官员,“中丞大人所言‘勾结’,是指我联合漕帮为前线输送百万粮草?还是指我命听风楼策反藩王麾下将领,为楚将军平定叛乱铺路?若这便是‘祸端’,那我倒要问问大人,何为忠?何为奸?何为利国利民?”
她抬手示意身后内侍,呈上一本厚厚的账目,掷于御前丹陛之上,封皮“江南商会粮草明细”几个字赫然醒目。“大人说我出身寒微,难服众望。那便请大人看看,这本账目中,记录着我联合江南商会、漕帮筹集的粮草、药材、军械,足以支撑前线三月军需。这些物资,解了大军燃眉之急,救了数万将士性命,这算不算‘服众望’?”
云暮俯身翻开账目,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条目,声音陡然拔高:“我云家满门忠烈,为守护大胤血染沙场,却遭奸人陷害,满门抄斩!大人说我‘无世家教养’,可我云家世代忠良,教我的是忠君爱国,是为民请命,而非尔等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龌龊勾当!”
周显脸色一白,强自辩解:“你……你巧言令色!这些不过是你笼络人心的手段!”
“手段?”云暮冷笑一声,目光直指周显,“比起大人去年收受宁王贿赂三万两白银,为其隐匿贪赃枉法、强占良田的罪行,我的‘手段’,是不是干净得多?”
此言一出,满殿死寂。周显浑身一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踉跄着后退一步,指着云暮:“你……你血口喷人!”
“是不是血口喷人,大人心中有数。”云暮抬手,又示意内侍呈上一叠书信,“这是听风楼查到的证据,有大人与宁王的通信,有你收受贿赂的账目明细,还有当年你依附柳党,参与构陷忠良的证词。大人要不要当着百官的面,一一过目?”
那些书信账目被逐一传阅,百官看后无不哗然,看向周显的目光充满了鄙夷与震惊。周显瘫软在地,浑身颤抖,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之词,面如死灰。
云暮目光扫过那些曾附和周显的守旧派官员,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诸位大人今日联名弹劾,无非是觉得我出身低微,好欺负,觉得太子殿下新朝初立,根基未稳,不敢动你们。可你们忘了,柳党余孽如何伏诛?奸佞之臣如何落马?我云暮从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太子殿下更不会纵容尔等为非作歹!”
她顿了顿,字字铿锵:“我云家三百七十一口冤魂,还在等着看这天下清明。今日我站在这里,不是为了争夺太子妃之位,而是为了替忠良讨回公道,为了让这朝堂不再有奸佞当道,为了让百姓不再受冤屈之苦!谁若再敢借故生事,挑拨离间,阻挠新政,休怪我云暮心狠手辣!”
萧衍看着身侧女子的身影,虽纤细却挺拔,虽平静却锋芒毕露,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起身,走到云暮身边,抬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过来,带着坚定的力量。
“太子妃所言,句句属实。”萧衍的声音响彻大殿,带着帝王的威压,“云暮功绩昭然,民心所向,她的太子妃之位,谁敢再非议,便是与朕为敌!”
他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那些仍跪在地上的守旧派官员:“周显勾结藩王,贪赃枉法,构陷忠良,即刻打入天牢,三司会审,依法严惩!其余附和者,若能坦白从宽,交代与残余势力的勾结,朕可从轻发落;若执迷不悟,休怪朕无情!”
百官见状,纷纷跪倒在地:“太子殿下英明!”
周显被御林军拖出大殿时,口中仍在嘶吼着“祖制不可违”,却无人再敢附和。那些曾依附先帝、暗中作恶的官员,见状无不心惊胆战,生怕下一个被清算的便是自己。
早朝结束后,萧衍与云暮返回东宫,殿内气氛终于缓和。
“委屈你了。”萧衍握着云暮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掌心的红痕,眼中满是心疼,“这些守旧派冥顽不灵,竟拿你的出身做文章,实在可恶。”
“无妨。”云暮浅浅一笑,眼底闪过一丝释然,“他们越是反扑,越说明我们的清算触到了他们的痛处。今日当众揭穿周显的罪行,也是杀鸡儆猴,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蛀虫,知道我们的决心。”
她顿了顿,神色变得凝重:“楚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我们必须尽快肃清后方,让他无后顾之忧。那些依附先帝的残余势力,盘踞朝堂多年,根基深厚,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你说得对。”萧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朕已下令,让听风楼全面调查朝中官员,凡与柳党、先帝余孽有勾结者,凡贪赃枉法、残害百姓者,一律严惩不贷!朕要让这朝堂,真正清明起来,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前线将士安心作战。”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来报:“太子殿下,太子妃,听风楼传来密报,周显的门生在暗中联络被贬官员,意图煽动京中百姓闹事,为周显喊冤,同时暗中给三藩传递消息,泄露京中防务!”
“来得正好。”云暮眼中闪过一丝冷光,“这正是将他们一网打尽的好机会。传我命令,让听风楼密切监视,收集他们勾结三藩、煽动民心的证据,同时让漕帮加强京城治安,防止百姓被煽动闹事。待证据确凿,便将他们一并拿下,永绝后患!”
“好。”萧衍赞许地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有你在,朕总能安心许多。”
云暮看着萧衍信任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场肃清之战,注定不会轻松,守旧派的反扑还会继续,三藩之乱也尚未平息。可只要她与萧衍同心协力,只要楚怀瑾在前线旗开得胜,他们定能扫清一切障碍,建立一个真正清明、公正的新朝。
可就在这时,她的心头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不安。听风楼传来的消息中,提到周显的门生与三藩联络时,使用的是一种极为隐秘的暗号,而这种暗号,竟与当年云家灭门案中,那些神秘杀手使用的暗号有几分相似。
难道,周显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势力?难道,当年云家灭门案,还有更深的内幕?
云暮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她知道,这场朝堂肃清,或许不仅仅是清除残余势力那么简单,背后可能还牵扯着更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很可能与她的家族血海深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前方,楚怀瑾与三藩的大战正酣;后方,朝堂肃清的交锋愈演愈烈;而隐藏在暗处的黑手,也在悄然搅动风云。云暮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无论背后有多少阴谋诡计,她都要一一揭开,为云家讨回公道,为天下换来太平。
只是,那个隐藏在暗处的黑手,究竟是谁?他的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