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家小院的周末,总是比宁家那边更显喧闹些。人口多,加上海宝这个精力充沛的“小炮弹”,想安静都难。星澜偶尔会被宁以卿带着过来串门,或者在海宝的强烈要求下,过来一起完成需要小组协作的手工作业。
大多数时候,他更习惯于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他会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海宝和邻居男孩追逐打闹,看着汐瑶和苏小满分享小秘密,看着袁聆安静地待在母亲或姐姐身边。但今天,他的观察对象,不自觉地更多落在了袁玥和袁晨身上。
袁玥正蹲在院子角落那片小小的花圃前,那是外婆秦雪琪分给她打理的一小块地方,种着几株月季和太阳花。她拿着小喷壶,小心翼翼地给花儿浇水,神情专注。自从上次海宝摔伤事件后,星澜的观察数据库里,就为袁玥贴上了一个“潜在生命修复倾向”的标签。此刻,他注意到,袁玥浇花时,手指会无意识地轻轻拂过那些有些蔫搭或者边缘微微泛黄的叶片,眼神里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怜惜与呵护。
星澜不动声色地靠近了一些,在他超常的感知中,当袁玥的手指虚拂过那些状态不佳的叶片时,叶片细胞的活性似乎有极其微弱的、趋向稳定的波动。很细微,远不如上次对海宝伤口的效果明显,更像是无意识的、被动散发的一种安抚气息。
“它们渴了,还是生病了?”星澜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吓了专注的袁玥一跳。
袁玥抬起头,见是星澜,拍了拍胸口:“是你啊星澜,吓我一跳。”她指了指那几片叶子,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外婆说可能是前几天太阳太晒了,有点灼伤。我在想能不能让它们舒服一点。”
她没有提及自己那玄乎的感觉,只是表达着孩子的关心。
星澜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那几片叶子,基于他的知识库分析道:“水分蒸发过快,叶绿体部分受损。适当遮荫,保持土壤湿度,可以促进自我修复。”他说的都是基于植物生理学的正确方法。
袁玥听得半懂不懂,但“自我修复”这个词让她眼睛亮了亮,她用力点头:“对!就是要让它们自己好起来!我觉得它们能感觉到我在帮它们!”她说的是孩子气的直觉,却无意间触及了她能力的核心——并非强行治愈,而是激发生命体自身的修复潜能。
星澜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和那带着泥土的手指,没有反驳,只是微微颔首。他发现,与袁玥交谈,和与袁聆完全不同。袁聆需要他解读无声的频率,而袁玥,会用孩子的方式,表达出与她能力内核相近的想法。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屋檐下看书的袁晨,也被他们的对话吸引,合上书走了过来。她是三姐妹中最文静的一个,话不多,但观察力很好。
“星澜,你懂得真多。”袁晨细声细气地说,带着一丝佩服,“像小舅舅(皮一夏)说的‘小百科全书’。”
星澜看向袁晨。他对袁晨的标签是“观察细致,性格温和”,尚未发现明显的特殊能力倾向。他回应道:“知识可以通过学习和逻辑推导获得。”
袁晨眨了眨眼,忽然问道:“那你知道,为什么聆聆有时候只是看着一样东西,就好像能知道它在想什么吗?”这个问题很孩子气,却直指袁聆能力的核心表象。
星澜沉默了一下。他不能透露“聆听频率”的真相,但他尝试用一个接近的、孩子们能理解的比喻:“有些古老的石头,记录着很久以前的声音。聆聆……可能能听到那些普通人听不到的‘记录’。” 这个比喻并不完全准确,但将袁聆的能力类比为一种更敏锐的“感知”,而非超自然力。
袁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哦……就像妈妈有时候不用我说,就知道我不开心了一样?”
这个类比让星澜微微一怔。他从没想过,袁聆那深邃的“聆听”,在某种程度上,竟然可以和皮小丹对女儿的母爱直觉相提并论?都是超越表象的深刻感知。他看向袁晨,这个文静的女孩,似乎有一种用简单类比触及问题本质的天赋。
“可以这么类比。”星澜最终认可了这个说法。
袁玥的注意力还在她的花上,她插话道:“那星澜你呢?你好像什么都懂,是不是也能听到‘石头的声音’?”
星澜摇了摇头,认真解释:“我更多是‘看到’和‘计算’。像拼图,收集信息,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他指了指袁玥的花,“比如,我看到叶子黄了,结合阳光、水分的数据,计算出它可能被灼伤了。”
袁玥和袁晨对视一眼,都觉得星澜的“能力”听起来很厉害,但也有点……复杂,不如聆聆的“听”起来那么直接,也不像玥玥希望的“让花花舒服点”那么简单。
三个孩子,三种不同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在这小小的院落一角,进行了一次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各自特质萌芽的交流。星澜用他的逻辑与分析,袁玥用她的直觉与共情,袁晨用她的观察与类比。
海宝抱着足球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星澜!快来帮我们看看这个战术!他们耍赖皮!”
星澜站起身,对袁玥和袁晨点了点头,算是告别,然后跟着海宝走向了喧闹的男孩堆。
袁晨重新拿起书,却有些看不进去,还在想着星澜关于“石头记录”和“拼图”的话。袁玥则继续蹲在花圃前,对着那几片蔫搭的叶子,小声鼓励:“你们要加油自己好起来哦,我会天天来看你们的。”
阳光洒满小院,照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星澜与两位未来大姨姐的这次短暂互动,没有惊心动魄,只有孩童间最朴素的交流,却在彼此的认识中,投下了小小的、关于“不同”与“理解”的石子。成长,就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里,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