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松的报道在校园里传开后,尤龙收到了许多同学的鼓励与支持,但白墨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她知道,前期的沟通与帮扶只是开始,要让尤龙真正稳定下来,还需要持续的关注与调整。找了一个合适的周末,白墨特意约尤龙在学校图书馆见面,手里抱着一本崭新的错题本和一沓整理好的学习资料。
图书馆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木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白墨将错题本递给尤龙,笑着说:“之前宋子都帮你整理的数学错题本很实用,但我觉得可以再优化一下。你看,这本错题本我分了‘函数’‘几何’‘概率’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不仅有错题、解析,还加了‘同类题拓展’和‘易错点总结’,这样你复习的时候能更有针对性。”
尤龙翻开错题本,只见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红色笔写错题题干,黑色笔写详细解析,蓝色笔则标注易错点,旁边还贴着小纸条,写着类似题型的解题思路。翻到 “二次函数” 模块时,她看到白墨在一道错题旁写道:“记得结合图像分析定义域,你上次就是因为忽略了 x 的取值范围才出错,下次遇到这类题,先画草图再计算。”
“白墨姐,你花了很多时间吧?” 尤龙抬头看着她,语气里满是感激。
“不算多,每天晚上抽一个小时整理的。” 白墨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为了这本错题本,她连续一周熬到深夜,不仅翻遍了尤龙近半年的试卷,还参考了多本教辅资料,只为找到最适合尤龙的整理方式,“你先试着用这个错题本复习,下周我们再根据你的情况调整。对了,你最近英语背单词有没有遇到困难?我整理了一份‘场景记忆法’的资料,把单词按‘校园’‘家庭’‘文化’分类,结合句子记忆,会比单独背单词容易很多。”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另一沓资料,里面不仅有分类单词表,还有配套的短文阅读。在 “文化” 板块,白墨特意选了几篇关于《诗经》英译的短文:“这样你既能背单词,又能复习《诗经》,一举两得。每天背 10 个单词,读一篇短文,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
尤龙接过资料,认真地点点头。在白墨的帮助下,她的学习渐渐有了章法,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刷题。每天早上,她会用白墨教的 “场景记忆法” 背英语单词;午休时,她会拿出优化后的错题本,分析一道数学错题;晚上回家后,她会结合资料里的短文,巩固当天所学的单词和《诗经》知识。
一周后,尤龙的英语小测成绩比之前提高了 10 分,数学错题率也明显下降。她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白墨,看着她兴奋的样子,白墨心里满是欣慰,但她也注意到,尤龙在英语写作和数学压轴题上仍有欠缺。
为了帮尤龙弥补薄弱环节,白墨开始动员校内外资源。她先是找到学校的英语老师,说明尤龙的情况,希望能得到额外的写作指导。英语老师被她的用心打动,同意每周三下午放学后,为尤龙单独辅导半小时英语写作,从句型结构到文章立意,逐一讲解。
接着,白墨又联系了社区里的退休数学教师张爷爷。张爷爷曾是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擅长辅导数学难题。白墨带着尤龙的数学试卷和错题本,登门拜访张爷爷,诚恳地说明来意。张爷爷看着错题本上细致的标注,又听白墨讲述了尤龙的故事,当即答应帮忙:“这孩子这么努力,又有你们这么用心的朋友,我肯定支持。每周六上午让她来我家,我帮她梳理压轴题的解题思路。”
得到两位老师的支持后,白墨立刻为尤龙调整了学习计划: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去英语老师办公室学写作;每周六上午,去张爷爷家补数学压轴题;其余时间则按原计划复习,她会定期检查尤龙的学习进度,根据情况调整计划。
有一次,尤龙在英语写作中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句型表达,越写越烦躁。白墨发现后,没有让她继续硬写,而是陪她一起分析范文:“你看这篇范文,在表达‘传统文化重要性’时,用了‘not only...but also...’的句型,既简洁又有层次感。我们可以先积累这类常用句型,再结合《诗经》的内容,比如写‘《诗经》不仅是古代诗歌总集,还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样你的作文既有内容,又有句型亮点。”
在白墨的耐心引导下,尤龙渐渐找回了信心。她开始主动积累英语句型,还尝试将《诗经》里的句子融入作文,写出了不少有新意的段落。英语老师在批改她的作文时,特意写下评语:“进步显着,能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表达结合,有自己的思考。”
数学压轴题的学习也并非一帆风顺。张爷爷讲的解题思路,尤龙有时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每当这时,白墨总会陪她一起分析:“张爷爷说的‘辅助线添加技巧’,其实和我们之前学的《诗经》解读方法很像,都是先找到‘关键点’。比如这道几何题,关键点是‘中点’,找到它就能添加辅助线,就像解读《蒹葭》时,找到‘白露’这个意象,就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变化。”
用尤龙熟悉的《诗经》解读方法类比数学解题,让她更容易理解。渐渐地,尤龙不仅掌握了压轴题的解题思路,还能举一反三,遇到类似题目时,也能快速找到突破口。
除了学习上的跟进,白墨还格外关注尤龙的心理状态。她知道,尤龙虽然不再面临辍学危机,但家庭的经济压力和学习的紧张感,仍可能让她产生焦虑。因此,她会定期和尤龙聊天,听她倾诉烦恼,也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遇到的挫折,让她知道 “遇到困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学会面对”。
有一次,尤龙因为担心弟弟的学费,情绪有些低落。白墨得知后,特意带她去社区的文化广场散步。春日的广场上,柳枝依依,花香阵阵。白墨指着不远处正在放风筝的孩子说:“你看那些风筝,想要飞得高,不仅需要风的助力,还需要放风筝的人耐心调整线的松紧。你现在就像正在起飞的风筝,学校的资助、老师的辅导、我们的帮助,都是‘风的助力’,而你自己的努力和心态调整,就是‘调整线的松紧’。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你一定能飞得又高又稳。”
尤龙看着空中自由飞翔的风筝,心里的烦恼渐渐消散。她转头看着白墨,认真地说:“白墨姐,谢谢你。有你在,我觉得特别安心,就像有了家人一样。”
白墨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我们就是一家人啊,诗社的每个人都是你的家人。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二月中旬的阳光温暖而明媚,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广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在白墨的持续跟进与用心帮扶下,尤龙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显着进步,心理状态也越来越稳定。她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迷茫,而是变得自信开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白墨知道,她的跟进不会就此结束。只要尤龙还需要帮助,她就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调整策略,整合资源,用耐心与细致,为她带来家人般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帮她在求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而这份持续的守护,也像春日里的细雨,润物无声,滋养着尤龙的成长,让她在温暖与支持中,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