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区”的出现频率开始缓慢增加,如同无声的潮汐,一次次漫过世界的角落,又悄然退去,只留下大片大片的记忆空白和冰冷的科技造物残骸。天空中的异常空间现象也愈发频繁,有时甚至能在黄昏时分用肉眼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扭曲光带。一种难以言喻的、仿佛被更高维度存在“注视”的压抑感,笼罩在知情者的心头。
地球,这个曾经被视为隐居的天堂,已然暴露在过于危险的视野之下。
观测者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而缄默的注视更是如同逐渐合拢的冰冷囚笼。
不能再犹豫了。
所有家庭被召集到那个隐藏的地下空间,气氛沉重。孩子们看着父母们苍白而疲惫的脸,心中已然预感到了什么。
零生作为代表,站在了中间。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孩子,声音沙哑却清晰,不再有丝毫隐瞒。他从渊曦宇宙的辉煌讲到观测者之墟的崛起,从那场绝望的战争讲到离开晶格时空,从选择地球的原因讲到他们对缄默神域那有限的认知——那并非文明,也非敌人,更像是宇宙规律某种冰冷而无情的体现,一种对“过度活跃”的自动清理机制。
“我们原本希望,这里能成为你们永远的家园,一个远离战火和纷争的摇篮。”零生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歉疚,“但现在,摇篮已经暴露在风暴眼里。观测者不会放过我们这些‘错误单元’,而缄默的注视…更是无法用常理度量的灾难。”
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残酷的选择题:
“选择一:留下。我们会用最后的力量,设法引开威胁,为你们争取一线生机。”
“选择二:离开。”他指向仓库深处,那里静静停放着一艘流线型的小型星舰,它结合了父母们的技术和地球上找到的某些古老前哨的遗迹特征,“利用那枚‘星种’和海底下找到的星图,离开地球,去坍缩可能存在于星辰之间的其他文明,或者…一个能接纳你们的新家园。延续下去,不仅是生命,更是我们曾经的文明、价值观和…希望。”
地下空间一片死寂。留下,几乎等同于等待终结;离开,则意味着告别故乡,踏入完全未知的、危机四伏的深空。
“我们离开。”林辰第一个开口,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不是逃跑。”诗凤紧接着说,眼中虽有泪光,却更显坚毅,“是去寻找答案,寻找力量。”
“我们的存在本身,对地球就是危险。”素空冷静地分析,“离开,是减少风险。而在更广阔的宇宙中,我们的‘不同’或许不再是弱点。”
永美轻轻抚摸着手腕上的感应,感受着那来自星空的、冰冷的注视:“有一种‘声音’在呼唤,也有一种‘声音’在威胁。我们必须去弄明白…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所有被‘静默’威胁的世界。”
孩子们的选择出乎意料的统一。他们没有沉浸在离愁别绪中,而是清晰地看到了肩上的责任和未来的可能性。他们要将“人性”的变量,带入星辰大海,去寻找反击的契机。
父母们望着孩子们眼中燃烧的、超越年龄的觉悟,欣慰与悲伤交织,最终化为坚定的支持。他们知道,雏鹰终于要离开巢穴,去面对真正的风暴了。
接下来的日子,父母们倾尽所有,将毕生所学、宇宙生存的知识、战斗的技巧、以及关于观测者和缄默神域的所有信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那艘名为“星火”的小型星舰被精心改造和加固,融入了父母们的力量和最核心的技术。
在出发前夜,林辰独自来到星舰的导航室。他取出那枚从海底前哨带回的、漆黑冰冷的“星种”,握在掌心。
他闭上眼睛,回想起父亲华霁那苍白却坚韧的初火,回想起自己感应到的那缕古老创造能量,回想起那声遥远的呼唤…他尝试着,将体内那经过蜕变、源自同一本源的“创造”之力,小心翼翼地注入“星种”。
起初毫无反应。就在林辰以为失败时,“星种”突然微微一颤!
一丝极细微、却无比纯净温暖的光芒,从“星种”核心渗透出来,仿佛沉睡了亿万年的种子终于被同源的能量唤醒。它不再冰冷,反而散发出一种蓬勃的生机感。
更神奇的是,这光芒似乎与星舰上来自海底前哨的星图产生了共鸣。星图上无数光点中的一条原本黯淡的航线,被微微点亮,指向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星域坐标。
一直在旁边安静感受的永美,忽然捂住了胸口,脸色微变。
“那个方向…”她轻声说,眼中流转着银辉,似乎在解读感应到的复杂信息,“我感觉到一种…非常复杂的‘回响’。不像观测者那样纯粹有序,也不像缄默那样绝对虚无…那里面…秩序与混沌交织,仿佛有文明的律动,又有野性的咆哮…而且…”
她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分辨那模糊的感觉:“…还有某种极其庞大、古老…仿佛在沉睡中的意识波动…非常微弱,但确实存在。”
星火已然启明,前路就在远方。那方向既带来未知的危险,也蕴含着可能的答案与盟友。